“摄影不是艺术”之我见
摄影是不是艺术,依我看,答案很简单,就是不要将艺术与技术混为一谈。你说,油画是不是艺术?国画是不是艺术?版画是不是艺术?书法是不是艺术?从绘画技法方面讲,它们也不是艺术,是过程、技法,是制作艺术的方法。它们都不是艺术,但是它们制作出来的客体才是艺术。艺术家通过这些技法将本身的观念、主观意识变为视觉,...
2010-09-28
为直播生活,拍照——《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前言后语
为直播生活,拍照《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前言后语2010全国影展纪录类金质收藏作品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田鸣摄本文原系应邀给《中国摄影》国展专栏摄影包的含金量撰写的,限于篇幅和栏目特点,未能全文刊发。全国影展公示期间,有博联社博友撰文疑问,田鸣为何有四张照片在上面(最终结果是一金、一铜、两优秀)?...
“大隐”与“小隐”
近期,中国摄影报在头版发表了《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每天的早晨》等入选作品。本是大家观摩交流、相互切磋的良机,而我身边有些影友看后却疑惑道:辛辛苦苦,千里迢迢,甚至租专车、乘飞机拍摄的作品不能获得殊荣,举手之拍却受到青睐?思考间,我想起一句话: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这句话流传很广,...
2010-09-26
参评不是碰运气
摄影评选的参评作品中总会有一些现象让人觉得有点儿滑稽。比如说,有人将两张宛如孪生的照片同时报送,还有人将完全一样的两幅照片全部投来让评委帮忙选择的。而且这些现象,在越大规模的摄影展览或活动评选中出现的就越多,大概是觉得这种动辄数万乃至十几万幅参评作品的海量来稿中,自己这样做一下也难被发现,何况还无形...
2010-09-21
元阳梯田的照片一定就没戏么
中国摄影报的话评选,析国展系列报道中,有一篇《这样的照片容易被淘汰》,在互联网上引发了较强烈的反响,还有媒体就此做了相关报道。我理解,列举这些容易被淘汰的照片类型,是主办单位或者到现场采访的撰稿者提醒广大摄影人,同时进一步让评选中的一些问题透明化的举措,其言也善。不过,就其所列的一些以题材为切入点的...
2010-09-17
新闻传播的“次生伤害”
一朋友主持电视辩论节目,甲方嘉宾情急之下抛出一句:你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乙方并没有回应,主持人朋友却认真地转述了一遍:他说你睁着眼睛说瞎话。可以想见,接下来,乙方会是怎样的反应。这个细节后来被圈中同仁引为笑谈,主持人、记者本身应该以公正、平衡的形象示人,而现在一些媒体人常常越位、错位,在公共平台上公然...
2010-09-14
影像拍卖应关注纪实摄影
今年春拍影像市场出现了纪实摄影、老照片与观念摄影三大板块并举的转机。不过,华辰拍卖公司影像业务负责人李欣认为,纪实摄影仍在这三大板块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成交总额中占到60%。为此,记者对华辰拍卖的业务顾问、策展人曾璜作了专访。曾璜认为,今年春拍的结果显示影像艺术市场前景看好:第一,摄影收藏的概念已经得...
评委说国展(张华斌 顾勇)
谈一些问题张华斌接到组委会通知,我匆匆从美国赶回北京。作为本次国展评委之一,我有幸见证和参与了全球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摄影评选活动。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感受。投稿的分类误区国展的分类可谓细致,涵盖了几乎所有摄影门类。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作品内容、年龄等分门别类选送作品。但在评选过程中,在评委们眼中错...
2010-09-08
那些照片为啥容易被淘汰
看9月3日中国摄影报有关全国影展的报道,链接了一篇《这样的照片容易被淘汰》,列出了20多种在评选中容易被淘汰的照片类型。不管如何,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咱也试着分析一下,所列的那些照片类型,为啥会被淘汰呢?一是题材太旧或同类照片太多。新闻报道中说的每逢节假日一些知名的拍摄点连支三脚架的地方都...
2010-09-07
透过新闻摄影看当今灾难世界 镜头为人类敲响警钟
翻开报纸,没有哪一天听不到哭声,没有哪一天见不到眼泪。新闻摄影在灾难报道以最直接、最生动和最真实的传播方式,将万里之外的灾难现场及时呈现在读者面前,唤起我们的人文关注,引发人类的严肃思考。文⊙徐伏钢毫不忌讳地说,现代文明正领引我们一步步走向灾难。2010年,21世纪刚刚跨入第10个年头,相信未来的历...
2010-09-06
就《挟尸要价》的连续获奖多说两句
尽管事情的高点已经基本过去,但是我还是想从一个摄影人的角度,对这幅照片当初发表以及之后的屡屡获奖相继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大讨论,发表一点个人评价.我的发言经常比热点慢半拍(反正是慢,如果只有半拍的话)。这一方面是现实的工作确实忙,另一方面,现在的发言总希望能够等待事情有所沉淀之后,从一个社会思考的层面进...
2010-09-01
评委说国展:更重要的是要有思想
国展,在很多摄影人心目中高不可攀,甚至高到有些人从来不敢问津;国展也让很多人当成撞大运的机会,甚至有些人每个类别都要参加。通过参加这次评选工作,在我看来,国展并非那么神秘,也并非那么简单,只要你的作品富有新意、制作精良,我相信肯定能够一路过关,并且打动评委。因为这次国展的所有参评作品,在评选之前都进...
2010-08-27
评委说国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国展评委是第一次,前后两个阶段,共10天,高度集中、封闭式工作,确实体现出了国展的隆重与认真。我特别敬佩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部,他们是一个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组织有效的团队。初评看片,喜忧参半4天初评,每天工作8小时,看了四五万张照片,这样集中时间地大量看片,是一种历练,不仅针对眼力,更针对影像思维...
谨防“写”出假照片
照片都是拍出来的,假照片,不少都是摆出来的或PS出来的,与写作何干?还真有干系。想想连日来《挟尸要价》的境遇:谁也没有怀疑照片本身的拍摄方式有问题,争论的焦点都集中在作品是否反映了事件真相,作品首发时的说明是否准确,标题是否易让人产生歧义等话题上。也就是说,图片说明和标题的内容,成为人们讨论此照片真...
《明天的现实》作品事件的思考
对于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艺术类金质收藏作品《明天的现实》被指剽窃后,世间众口一词的谴责声,来自法律界、版权界和摄影界。可是我们基本上听不到作者的辩解和被剽窃者的指责。但是,从摄影发展史和摄影创作论的角度上来看,此一事件可能都将是具有冲击力的一次革命。虽然,它此次是已经失败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