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评委说国展(张华斌 顾勇)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未知 2010-09-08

 

谈一些问题

张华斌  

  接到组委会通知,我匆匆从美国赶回北京。作为本次国展评委之一,我有幸见证和参与了全球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摄影评选活动。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感受。

投稿的分类误区
  国展的分类可谓细致,涵盖了几乎所有摄影门类。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作品内容、年龄等分门别类选送作品。但在评选过程中,在评委们眼中错投、乱投的稿件不计其数,不少作者俨然对自己作品的门类的认定缺乏起码常识。以风光摄影作品为例,征稿启事中对纪录类风光和艺术类风光作品是有界定的,但很多作者还是把本该是艺术类的风光作品投送到纪录类,以致部分还不错的风光作品最终被淘汰出局;也有很多作品该投商业类,像商业人像摄影作品,却投了艺术类,便失去了入选机会;还有部分参评作品利用国展分类大作文章,把同一场景相同内容的作品分开拆送,有的作品只是动作、构图、取景略有差别而已;更有甚者,拿上届国展的获奖作品稍经电脑处理,换一个门类再次送展。
  国展是摄影者展示作品的平台,也是对全国摄影水平的一次检阅,作者拿出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应该拿出求实、客观的摄影态度。能够在“国展”中成为优秀、获奖对大多数参加者来讲都是一个愿望,靠旁门左道、投机取巧的做法即便有所获得,最多也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而已。
  在我看来,本次国展投稿中农村题材照片多,城市题材照片少;扎堆拍的照片多,独立构思或独立抓拍的照片少;数码制作的多,原创的作品少。当这种“习惯性”的摄影创作模式大面积出现时,我们是不是需要呼吁改变一下了?作为普通影友来说,不能因为国庆阅兵、奥运等这些大题材被部分职业人士所占据,就为自己拍摄小情调的照片找理由。摄影虽有很广泛的“民主性”,但也有其规律性,摄影人的文化素质关系着摄影的发展和进步,也关系着摄影的地位。

青年的价值观
  在初评时我和中国摄协副主席王文澜是一组,当评到青年组照片时他显得特别来劲,急催工作人员把青年组照片拿来。作为一名参加过多次国展评选工作“老谋深算”的摄影家,他为何评到青年组时会这般精神?在评选中,他曾几次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喜欢看到的照片,是我没见过这样拍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这种表现了。之所以重视青年组,是因为青年承载着太多中国摄影的希望,他们的作品从构思、创意、内容、思想、审美、价值取向等都对中国摄影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次送展的青年组作品中,喜忧参半,喜的是出现了很多极富想象又能表达独立情感、形式和内容均佳的原创作品;忧的是有相当的作品从意识形态和拍摄手法上偏离了正常轨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于猎奇。猎奇心态过重,什么刺激拍什么,什么奇怪拍什么。
 2.行为意识过重,内容偏激,只注重主观感受,过多追求个性状态,忽略高尚精神表现和责任感。
 3.延续前人习惯性的手法,缺乏创新精神、跟风扎堆现象比较重,抓住一些老题材穷追不舍,拍出的作品“老气横秋”,缺乏青年人的创作特点和气质。
 青年摄影人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态度,用摄影来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反映。价值取向的正确与否,决定青年摄影的未来和走向。

商业类的局限
  我很重视商业类作品在本次国展的表现,尤其是商业人像类、人物广告类、时装类。非常遗憾的是,商业类作品相比其他门类,不但来稿数量少,水平相对也较弱。产品广告在商业类作品中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不乏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大腕”摄影师。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拍摄手法传统老套,有创意而没新意,对元素的利用相对单一,不够丰富,对陪体的选择有局限性。如这次成为优秀的商业产品作品,有不少是以水或液体为陪体的(类似照片在参评稿件中更多)。固然水是产品拍摄的重要辅助元素,可也不能什么样的东西都要用水去拍。能不能用些新鲜的素材,不要再把大量产品都拍成“水货”。
  2.图像处理质量不高,图片制作水平较低。很多作品后期图片处理效果粗糙,修图、抠图不够精致,破绽太多,经不起专业的揣摩。有的作品创意、拍摄都不错,就是在图片处理时背景、主体、陪体、色彩等衔接不够精致,讲究大感觉而忽略细节表现,给作品留下专业上的缺陷。
  商业人像摄影来稿数量很少,作品质量也一般,参评的真正的人像摄影师更少。评选过程中,看到这种现象着实让人着急。就我个人对人像摄影的了解,本次参评的人像作品并不代表中国目前人像摄影的现状和水平。在中国,商业人像从业者保守估计也超过20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职业摄影队伍之一。在这个庞大职业摄影队伍中,有很多出类拔萃者,手中有大量优秀人像作品。由于专业的特性,他们的作品只围绕在本专业的摄影刊物、时尚类刊物发表,在这些刊物上随时可以看到他们拍摄的人像作品和时尚类照片。他们大多数人对全国影展的情况和重要性了解不够。在这种背景下,人像摄影作品来稿量低也就不足为奇了。
  加大对国展在商业人像领域的推广和宣传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相信通过努力,在下届国展中我们会看到客观的、有代表性的、能反映中国最优秀水平的人像摄影作品。#p#副标题#e#

公正对待每幅参评作品

 顾勇

  “认真、公正地对待每一幅参评作品”,是我对本次国展组织工作的评价。作为全国影展的评委,我有荣誉感,但更感觉到肩负的重大责任感!
  在这次评选中,我个人对商业类、青年组有些个人观点和看法。
  本次国展商业类作品参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期待中的惊喜,执行性的商业摄影作品还占领着较大的份额,原创性摄影作品非常少,部分作品尽管有一定内涵,但还是缺乏深度!内容单一、跟风模仿是历来的问题,在这次国展中依然没有改观。建筑、交通、公益等内容的作品相对少,不少有影响的商业广告摄影师和商业人像摄影师没有参与,可能是参评作品数量较少的原因。
  商业摄影作品需要创意和摄影结合来表现,但更重要的是综合的摄影技术。我觉得,部分参评作品的PS技术和后期输出质量存在很大问题,这在商业类中不应发生。作为商业类参评作品,讲的就是创意、技术和质量。技术是支撑商业摄影的关键。
  本次国展商业类参评者名字大都比较熟悉,说明这个群体的范围没有扩大,参评者的地区也相当集中,南方的商业摄影作品占大部分。虽然南方的商业摄影作品入围比例较高,但原创性不强。商业摄影作业和商业摄影作品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的商业摄影“作品”的生命力不强。摄影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创。
  我们也看到,国内年轻摄影师的作品立意非常好,只是在技术层面上有些欠缺,后期输出质量有些不太理想。
  青年组作品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看到了些优秀的摄影作品,譬如《达措一家》关注重大事件,眼光敏锐,基本功扎实;《青年人的音乐冲动》通过音乐、肢体语言和摄影师与众不同的表现手法,让我们看到一代人的青春活力,画面视觉冲击力很强,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有用针孔摄影表现的作品,画面的视觉、空间、艺术感都在暗示着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