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作品《明天的现实》由于“PS”未经授权的原始素材,并涉嫌剽窃而被取消获奖资格。虽然,该事件掀起了轩然大波,不过,也刺激了人们对摄影收藏的关注。8月12日,华侨城LO FT雅典居邀请了《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摄影评论家A .D .柯曼,针对国内与美国的摄影收藏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他认为在“什么都贵”的时代,中国的摄影收藏还是一块蛮荒之地,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开始收藏摄影作品,等待未来升值。
几千元即可买大师级作品
A.D.柯曼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大师级的摄影作品升值时间大概在10-20年,七八十年代美国也没有多少人关注摄影收藏,如今在纽约摄影收藏已经是一个极为成熟的市场了,有数百家专门经营摄影作品的画廊,中国在这方面却是非常原始阶段。“虽然深圳的画廊不少,但专业的摄影画廊却不多,不过与纽约一样,中国未来的市场空间肯定会十分可观。”有资深收藏家表示。2010年,像解海龙、翁乃强、侯波等国内一部分摄影师已经跨入了“10万元俱乐部”的行列,他估计,谢海龙的《大眼睛》现在至少翻了一倍。
收藏可从家庭照片开始
A.D.柯曼建议,不一定非得要在拍卖行里追逐大师的作品,其实,每个人都可成为摄影收藏家。首先,摄影收藏是一项门槛很低、几乎没有成本的工作,收藏可以从收集家庭照片开始,因为这些都是随手可得的,一些别人搬家清垃圾时准备扔掉的老照片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珍品。再次,收藏时要注意按主题分类,相当数量后,即可组成一个系列,这样照片的价格也会提高很多。
那么摄影藏品怎么体现其唯一性呢?据介绍,一般情况下,摄影师的作品与版画的限量发行模式是类似的,摄影师会把作品的数量和每张作品的限量编号写在作品或者装裱板上,同时摄影师往往也会在作品上签名,来确保照片的真实和唯一性。另外,早期的一些照片是直接在银盐相纸上成像,没有办法复制的,这类照片更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