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模仿?抄袭?——从“国展”入选作品《后天NO.2》谈起
2010-08-16
“侯谢”在本网中摄论坛发表声明
曾璜:影像拍卖还应关注纪实摄影
今年春拍影像市场出现了纪实摄影、老照片与观念摄影三大板块并举的转机。不过,华辰拍卖公司影像业务负责人李欣认为,纪实摄影仍在这三大板块中占有主导地位,在成交总额中占到60%。为此,记者对华辰拍卖的业务顾问、策展人曾璜作了专访。徐肖冰毛泽东与朱德在延安七大华辰春拍成交价13.4万元市场关注纪实摄影曾璜认...
评委说国展
评委说国展国展评选,一方是全国广大的投稿作者,另一方就是肩负从海量照片中遴选佳作的诸家评委。通过对所有参评作品的浏览和评判,评委们对于这其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摄影现状,有些个性化的认识。应本报之邀,部分评委撰写了相关文章,畅谈了自己对于国展及其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观感。这些文章,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国展评...
2010-08-13
《冬浴的芦苇工》公示后落选有感
23届国展已落下帷幕。为了备战这次国展,几年来,我花费了很多心血,全心身投入,拍摄创作了许多作品。精心制作,向此届国展投了30余幅作品。入选作品公示后,我的一幅《冬浴的芦苇工》在其中,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幅作品,是我在2008年冬深入洞庭湖芦苇荡体验生活,与芦苇工同吃、同
摄影界践行了“发现一个查处一个”
摄影界践行了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燕郊摄影界又出了一单丑闻,获得2010年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金奖的作品再陷抄袭门。纵向来看,抄袭的水平都渐渐倒退了。先前是PS,毕竟要添几只鸽子,弄一队羚羊;现在连这点儿可怜的技术含量都没有了,流行反转,把人家的作品左右翻个身,就变成自己的了,前一阵子是《千里寻水》,...
2010-08-12
纪实摄影向何处走?
纪实摄影向何处走?(一).....一、纪实转向:何处是归途?.近些年来中国摄影界正在发生着一场摄影的纪实转向,其中的关键词是:记录、人文、社会责任一个宏大的声音在摄影家们的耳边回响着:记录才是摄影的本质,纪实摄影才是摄影的正途于是,昔日的风光大师风光不再,沙龙风格备受置疑什么叫话语权力,这就叫话语权...
没有人人都满意的结局
23届国展入选作品公示后,网络的反响很大。针对不同作品,有夸奖的、有批评的、还有谩骂的。我自己也投了16张稿件,制作和邮寄成本就500多元,但一张都没有入
2010-08-11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刚刚公布评选结果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发表获得各项荣誉的国展收藏作品、优秀作品及评委推荐作品名单的同时,也确认取消了共计36幅(组)违反国展征稿启事规定的公示作品的入选资格。被取消入选资格的绝大多数纪录类作品是对参评作品局部进行了细微修改,且大部分违规者均非职业摄影记者,对于纪录类的相应要求理...
2010-08-10
摄影的信息传递问题
中国人善于综合,都是根据不足的综合。开始说摄影的时候,我却想到了思想家顾准的这句话。顾准先生的这句话是针对中国人的普遍素质低下而言,堂皇东方古国,数千年来滋生了形形色色的怪力乱神,各自高擎自己那把妖刀排头砍去,管他三七二十一。中医这个怪胎,便是最善综合者,可惜的是一百个中医大夫,有九十多个综合得差强...
(“话评选、析国展”系列之一)该如何客观评价纪录类作品
话评
2010-08-08
观念摄影就是艺术
看到一则针对本届国展艺术类入选作品《答辩》的评论,提到国展主题是摄影艺术展,艺术类的主题是艺术,而不是纪实和什么观念摄影。这话虽然说得有些让人不明就里,但笔者理解,评论者要说的大意是观念摄影不应该算作艺术。我们没必要去陷入艺术摄影的门类之争,但对于观念摄影能否归入艺术摄影的大类别中,在国展评选中该归...
2010-08-06
众人谈国展:入选资格应该被取消吗?
众人谈国展:入选资格应该被取消吗?在国展获奖,是许许多多爱好摄影的朋友们梦寐以求的荣誉,尤其是能在此届国展中的18万多幅参赛作品中突出重围、夺得奖项更是令人羡慕。但是,8月2日,本届国展组委会在宣布评选结果时,还是决定取消36幅作品的入选资格,其中有的作者感到很冤,因为就想让画面看上去完美些,只修改...
全国影展:展示的是什么
在摄影界的万众期待中,在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中,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选结果,在经过严格的评
2010-08-03
质疑的勇气和底气
基本上,每次重要摄影展览或活动评选结果出台后,总会有热心摄影人来评点研判一番,指点其水平高低或者专门挑刺。比如但凡针对纪录类的作品,评判者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是否PS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公示制度的常态化,这种挑刺和质疑更成为一种摄影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现象,也的确为一些重大摄影活动及时处理...
201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