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芯克摄影作品:《高铁基石》
浙江是高铁建设大省,在建和通车的高铁有5条之多。我从沪杭(杭州至上海)高铁建设开始拍摄,到即I各通车的杭长(杭州至长沙)高铁,历时4年多。高铁作为世界领先工业,建设者自然就成为了我镜头中的主角。拍摄之前,我就在思考如何在主题思想的呈现上作一个转型的实践。打破以往“三部曲”(开工、合龙、竣工)拍摄模式
2017-06-01
王芯克摄影作品:《城市道口》
30年前,杭州和其它城市一样,面积不大,骑一辆自行车半天就能玩转,根本不会想到郊外的铁路会进入我们的生活。随着城市的扩大.铁路进入了市区的版图,并成为了市民生活中的一个“关口”。每天出行面对一列横在前面的火车,脾气性格从焦虑到暴躁,再到无可奈何地顺从。尽管道口最终会改造,但日益扩展的城市又会把再偏远
储永志摄影作品锦集
储永志,1973年出生于安徽岳西,浙江日报图片中心摄影记者,他曾获得新浪“摄氏2013”年度致敬奖提名,作品《热身》获得第56届“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储永志摄影作品:《他们的世界》
精神病院,一个与普通人隔离的场所,里面的那群人,生活在一个旁人很难走入的世界里。当我颇费周折,第二次来到这家精神病院活动室,32岁的患者张辉(化名)见到我时突然眼睛亮了一下,目光清澈,没有一丝抵触,甚至嘴角露出笑意。我将手中的相机收在包内,与他相对而坐。活动室在四楼,面积约70平方米,两面的窗户紧闭
储永志摄影作品:《呼吸粉尘》
在闽南、浙西、新疆南部等山区的矿山、石雕厂、碎石场,有一批与粉尘为伍的人:他们早出晚归,在粉尘纷飞、呛人气味中,挥锹扬镐,不惧险、脏、苦、累地工作着。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报酬3000至6000元。这群呼吸粉尘的工人,多数是家中的顶梁柱,不少人已经与粉尘打交道多年,身体也一点点地被侵蚀,为了养家
储永志摄影作品:《“彩色”中国水》
我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里,湖泊7.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口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均用水量严重不足。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
邓海摄影作品:《木轮车碾过的地方》
甘肃礼县是先秦民族的发祥地,至今仍留存着古老的农耕文化的种种痕迹,随处可见的木轮车便是农耕文化的典型符号。木轮车承载着历史的沧桑,隐含了辉煌的过去和传承绵延的气度,诠释着从古至今秦人们执着的信念与坚守。我们触及的是先秦古人传承下来的木轮车的故事,从厚重的辙痕里追溯着远去的岁月,又在车轮的前行中寻觅着
2017-05-31
事·相——布拖彝人纪实影像展
5月13日,由珠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珠海市古元美术馆主办,珠海市摄影家协会协办,珠海兰格影艺坊承办的《事·相—布拖彝人纪实影像展》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二楼一号展厅举办。展览展出吴晓鹏、何庆明、刘建明三位摄影人十余次往返四川大凉山进行的彝人纪实摄影作品。本图集选自《事·相—布拖彝人纪实影像展》
2017-05-25
李靖摄影作品锦集
李靖1973年担任北京军区某部摄影干事1985年一1987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7年调入解放军画报社任记者1998年任解放军画报社主任记者2003年任解放军画报社记者部主任2004年一2007年就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2006年任解放军报画报部采编组组长2014年任解放军报画报部主任记者
李靖摄影作品:《漫漫墨脱路走向幸福》
20年前,西藏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几十年间5次修路,频遭雪崩、泥石流,只能马队当道汽车禁行。1993年我徒步12天进入墨脱,看到的是百姓对公路的渴望。此后20年我四进墨脱,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条“天路”上的艰辛与泪水、光荣与梦想。2013年10月31日,墨脱公路正式通车,从“慢慢墨脱”到“幸福
中国故事|纪念5.12国际护士节
图文:闫剑坤飘然的白衣,别致的燕帽,带着对生命的热爱,她们踏入这片神圣的领域,用爱谱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她们是生命的守护者——白衣天使。众所周知,南丁格尔被称为提灯女神,她是护士这个职业的先驱。她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一批批年轻的护理工作者们。拍摄《提灯女神》系列作品,就是利用夜班护士手拿电筒巡视病房
2017-05-12
方学辉:41年拍摄京城百姓
2017年4月15日,由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和华人摄影网主办的方学辉《京城百姓摄影展》暨《方学辉摄影作品研讨会》在中国华侨摄影学会世界华侨华人摄影交流基地举行。《京城百姓摄影展》作品是方学辉1976-2017年间用相机拍摄的“我眼中的京城百姓的市民生活”。展览以41年拍摄的40多幅纪实作品反映了方学辉眼
2017-05-02
爱德华·斯特朗纳德卡:《基辅》
这组照片记录了乌克兰首都基辅的现代生活瞬间——这座城市在一个充满战争之痛、对未来焦虑的国度。基辅—较去年而言更为复杂,悲伤,几乎是一个正在战斗城市。战争改变了周围的一切,尤其是每一个人的内心。虽然在和平时代我们不想留下这样的印象,但事实是和平已经和昨天不同。基辅已不同于往日。摄影师通过人物外部情绪的
2017-04-26
2017普利策“突发新闻摄影奖”:《菲律宾血腥禁毒行动》
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地残酷的反毒品行动中,自由摄影师丹尼尔·贝瑞胡拉克跟踪记录了35天,拍摄了57名凶案死者。在看到一个谋杀现场前,你会先听到声音:新寡的妻子绝望的哭声。正在赶来的警车发出的刺耳的警笛声。雨水有节奏地落在马尼拉一条小巷的路面,也敲打在罗密欧·托雷斯·丰塔尼利亚(RomeoTorres
2017-04-11
2017普利策“摄影专题奖”:《芝加哥枪击案后的男孩》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4月10日下午3:00(北京时间4月11日凌晨3:00),第101届普利策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摄影专题奖被授予《芝加哥论坛报》的伊·杰森·沃姆伯斯甘斯(E.JasonWambsgans)。他拍摄了一名10岁男童的肖像——这名男童在芝加哥遭受枪击,他的母亲拼尽全力挽回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