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来源:未知 责编:杨越 2010-08-10


  刚刚公布评选结果的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发表获得各项荣誉的国展收藏作品、优秀作品及评委推荐作品名单的同时,也确认取消了共计36幅(组)违反国展征稿启事规定的公示作品的入选资格。被取消入选资格的绝大多数纪录类作品是对参评作品局部进行了细微修改,且大部分违规者均非职业摄影记者,对于纪录类的相应要求理解不清,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误区。
  对此,肯定有当事人或者业余摄影爱好者觉得有些冤屈:咱又不是职业的摄影记者,有必要要求得那么严么?用Photoshop软件抹掉几根电线、去掉地上的垃圾,画面不是会更美观么?没有改变画面中的主体和事实,也没有影响照片本身内容的真实性,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样的想法的确有一定市场,表面看也有一定合理性。但是,根据国展的征稿启事,“真实记录,除对影调、色彩进行适度调整及构图剪裁外,不得对原始影像进行修改”是纪录类参评作品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去掉地上的纸屑,还是空中的电线,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画面中客观存在的事物,虽然没有影响画面主体和内容的表现,但从行为本身来看,无疑是不符合国展征稿启事和惯常意义上对于纪录类摄影作品的本质要求的。
  本次国展组委会从严处理,一次性取消36幅(组)违反征稿启事规定的公示作品的入选资格,正是体现了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性原则。此举既对广大业余摄影爱好者更清晰地认识纪录类作品的征稿要求,从而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不再在类似征稿活动中违规有好处,也有益于在所有拿起相机的公众中间普及相应专业知识,更好地维护纪录类摄影作品的真实性原则。
  从专业标准的角度严格要求,对于这些参评者甚至更多的摄影人来说,也是一次警醒。只有大家把纪录类作品真实性的原则高度重视起来,真正了解了哪些可以做调整,哪些不可以做,真正明白了“不得改变原始影像”的详细含义,这样的事情才会少发生一些。纪录类作品的真实性问题也会得到更好的处理。
  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终极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摄影事业健康发展和行业规范的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