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家杨延康: 用深圳气象观照中国心象
1984年12月31日,那个日子是刻在我骨子里的。1987年,杨延康(右一)在深圳建筑工地拍摄民工。两天前,我从老家买了砧板、刀具一类的厨师必用品,跟着一辆大货车,一路颠簸两天到了深圳,在南头的一家酒店开启了面点师傅的职业生涯。在酒店里,我偶然遇见
2014-07-24
从“段煜婷:浅谈摄影发展的趋势”中体会其深层意义
讲座提纲: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摄影节蓬勃发展谈起,段煜婷老师以她多年来做策展人、艺术总监和各类国际国内比赛评委的经验为我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国际摄影讯息,具有国际视野的讲述了摄影发展的大趋势,以及摄影节在提升摄影与文化乃至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2014-07-23
徐天章的代表作《还我河山》
1932年9月18日上海市各界代表举行九一八国难纪念大会的现场在九一八事变一周年之际,上海各界代表举行了九一八国难纪念大会,参加者左臂佩戴黑纱,以示悼念死难的同胞,国难日或者说国耻日,深深地刻在人们心头,难以抹去,抗日救亡运动再度掀起高潮。在此
2014-07-22
赵俊毅:对《半农谈影》的延伸阅读
刚买了一本《民国摄影文论》,书中把民国时期的摄影书籍或文章全文托出,然后是编著者的研读文章,该书的编排形式新颖,系统地梳理了民国时期理论著作,是中国摄影史的必要补充。但书中对刘半农《半农谈影》的研读,笔者与编著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研读。祝帅
2014-07-21
杨露:有关摄影理论学习的思考
在开始接触摄影之前,对摄影理论这个概念并没有太多的界定和思考,仅仅是将摄影的认知更多的停留在技术之上。随后,在不断的学习摄影的过程中,也曾对学术性、理论性进行过简单的思考,但也只是停留在尚未肤浅的阶段。何为摄影理论?,是不能给出准确界定的
2014-07-18
维姬·哥德堡:摄影如何成为一门艺术
关于摄影与艺术的话题,最初可追溯至1826年法国人尼瑟夫尼埃普斯拍摄的《窗外景色》,他将摄影视作一种复制艺术的绝佳手段。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正式诞生,法国社会科学院在介绍达盖尔的这项发明时说道:我们可以想象到这项发明将会给科学研究带来多大的
2014-07-15
摄影中的墨菲定理
最近美国摄影师JeffGuyer在DIYPhotography网站上发表了一片文章,根据自己经验阐述了摄影中的墨菲定理。(墨菲定律(英文:MurphysLaw),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一个工程师提出,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
关注中国的摄影评论
长久以来,国内的摄影评论在艺术评论界始终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我们似乎难于过多地涉及摄影理论和摄影评论。艺术评论的繁荣似乎在这里进入了中立区,众大师们都在外围的战场上舞弄着各自的长枪短炮。那么,摄影评论是否到了应该重视的时候了,谁又来
重拾影像记忆——浅析袁毅平人像摄影作品
重拾影像记忆浅析袁毅平人像摄影作品文杨露在摄影史发展一百多年历程中,人像摄影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最早的人像摄影从达盖尔式摄影法开始,用铜版上覆盖银版成像,成本较高,又被称为贵族的永久镜子。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像摄影的发展开始
2014-07-09
摄影可替代工艺与相应的审美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讲座:毛卫东、对话:毛卫东,矫健主持:邵文欢我们欢迎远道而来的重要的摄影理论翻译者毛卫东老师,为什么说是重要呢?我想至少在学院可以这么说。近年来在我们的同学周围,基本都拥有毛老师介绍过来的摄影书籍,不仅是理论的
2014-07-02
林路:中国摄影对决定性瞬间的误读
时间过得真快2004年8月,途经欧洲的一个小镇,傍晚打开电视机,一个熟悉的身影在我眼前一闪,也让我心头一惊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尔-布列松辞世:一个曾经对中国摄影影响巨大的摄影大师离去,决定性瞬间的经典论述却成为永恒。的确,卡蒂尔-布列松在1952
2014-06-27
用影像保护文化遗产之倪学麟(Xylener)如是说
文化(cultura)是人类在创造文明并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或累积的与自身生活相关的经验或现象,通过思想与行为的精华提取而达到对完美的追求。站在考古学和建筑学的角度,就某一地域、某一历史时期的遗迹或遗存(或叫文化遗产),则是某一种文化在信仰、传统
当代摄影艺术中影像承载媒介比较研究
摘要:在网络时代,媒介受众已经在分化,随着网络受众的日益年轻化与急剧增长,思维习惯与读写方式发生变化,影像媒介传播也面临新的转变。我们需要针对受众设计他们需要的传播内容。关键词:影像传播;纸质媒介;数字媒介;网络时代在信息数字化时代,传
2014-06-26
重庆摄影:借当代艺术探索转型
从七八年前以主题展的方式集体亮相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到不同类型的个展主动进军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从有摄影家不间断地年年赴美参加纽约摄影展销会,到以团队方式借威尼斯双年展平台推介;从摄影营销重庆概念的提出,到《西部畅想曲重庆重庆摄影艺术展》由上海
2014-06-25
姚瑶:一个图片故事,《陆关宏之家—记上海少年村》
图1《陆关宏之家记上海少年村》整体版面(《人民画报》1951年6月号)苏珊桑塔格说:拍照就是赋予重要性。翻阅五十年代的《人民画报》,彩色的影像明媚、灿烂,画面总是洋溢着欢乐、积极的氛围。当中浮现着儿童一张张鲜活、结实的面庞,他们脸色红润,眉目
201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