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各自的摄影
我们太难逾越的是:明明每个人都想要成为独一无二的摄影家,偏偏每个人都在别人的标准里定义自己。任何一个派别、圈子、群体,哪怕标榜着自由、解放、反叛,其实都是要画地为牢,占山为王。都只是为了建立新的权威,而不是为了获得艺术的真谛。因此,我们不
2015-02-28
应征国展该注意什么
两年前,我作为第24届中国摄影艺术展览的评审观察员,参加了终评的全过程,也在专题栏目中发表了一些关于国展评审观感的文章,其中《国展的变化与浙江的结网》一文中还专门就国展参赛注意事项谈了一些个人感受,今天重读此文,依然觉得有些内容可供应征者参
2015-02-26
浅析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
浅析纪实摄影的网络传播以腾讯网《活着》栏目为例摘要:互联网为纪实摄影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与纪实摄影的结合使传播活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但是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内容选择、运作方法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腾讯网《活着》栏目的现状初
2015-02-16
我被打垮了——张艺谋关于四月影会的叙述
张艺谋四月影会
2015-02-10
历史——让影像见证
当古老的历史和现代的影像结合在一起,会是怎样?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首届影像史学学术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影像史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课题的提出,可以让历史研究者从更宽广的领域,远自古代的岩画,近至当今云端里的微电影,探讨历史的演变,普
2015-01-30
前景堪忧的高校摄影教学
作为一家高校的摄影专业负责人,这些日子有点心神不宁。从表面上看,原因在于今年摄影专业的高考发生了变化,但是深层的原因,却是长期以来对摄影教育忽略的大体制下的痼疾发生了恶性变化。这是去年年底我写给学院领导的一封辞职报告:刚刚得知消息,今年
拍或不拍的摄影问题
但现实总有其解决之道。如果说当代艺术的隆重登场是以罗伯特劳森伯格等波普艺术家的登堂入室为标志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现成物在他们手中的使用,带有强烈的媒体世界的标记。劳森伯格用丝网印刷再现媒体上广为人知的照片,这种再现具有复制的成分,但又带上
2015-01-27
作为艺术的媒介,与作为媒介的艺术
作为艺术的媒介,与作为媒介的艺术10月,应上海民生美术馆邀请做了一
大学生摄影:敢想敢拍敢表现,这还不够
一个现象发生了,而且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的生活了,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现象记录下来。比如说,手机这个一发明出来就注定会改变世界的工具,正在一点一点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缝隙,都正在被手机吞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渐缺失。在近日举办的首
2015-01-22
李元:摄影应表达多样观点
中国文化讲究以景寄情,但摄影作品不应该拘泥于一点,它应该追求各个方面,表达多样的观点,这很重要。在第十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宁波籍着名风光摄影大师李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观点,对于摄影人来说,是一个比技术更值得琢磨的词汇。这一点,在李
2015-01-15
海杰:摄影“灵光”考
编者按:这是我的一篇专栏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杂志2015年第一期,也是一篇迟到的文章,另外由于考虑到杂志的出版周期,所以这个稿子一直现在才发。各位一读,就当是马后炮。摄影灵光考基于一次摄影双年展语义分裂的命名前不久,一篇作者署名为菲戈的
2015-01-13
摄影观:曾经的前卫和今天的意义
沙龙一词源于法语salon,原意是指建筑中的大厅或客厅,后来引申为招待会,即西方社会的社会名流在家里定期举行的社交聚会。在17世纪欧洲,文明生活随着贵族物质生活的提高开始发展。由于当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传媒,人们的文化交往早期只能在教会生活中进行
2015-01-09
纪实摄影的“大”时代
AndreasGursky作品关心当代纪实摄影的朋友会发现,现在很多作品的体量都很大。例如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列斯古斯基(AndreasGursky)展览的作品,几乎没有小于2米的。那幅2011年11月8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出4338500美元、号称史上最贵的照片,长
2015-01-06
顾铮:摄影就是你的私生活 私生活就在你的摄影中
配图为私摄影大师南戈尔丁作品一、私摄影:世界摄影史的谱系从早期西方摄影史看,摄影术发明后,除了那些马上就把摄影用于制作满足人类偷窥欲的摄影人以外,最早为自己制作私摄影图像者,可能要数那个写了文学名著《艾丽丝漫游仙境》(1865年)的牛津大学
2015-01-05
闫璐:摄影仍是最客观的艺术形式
没有绝对真实的照片,但摄影仍是最客观的艺术形式。写出这句话时我犹豫了一下是否加上之一,想了想还是不加了。摄影师也可以和画家一样任意创建画面,利用拍摄的素材作画,借助强大的想像力完成作品,内容和现实世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素材一定是真实存
201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