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摄影应表达多样观点
中国文化讲究以景寄情,但摄影作品不应该拘泥于一点,它应该追求各个方面,表达多样的观点,这很重要。在第十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上,宁波籍着名风光摄影大师李元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观点,对于摄影人来说,是一个比技术更值得琢磨的词汇。这一点,在李
2015-01-15
海杰:摄影“灵光”考
编者按:这是我的一篇专栏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杂志2015年第一期,也是一篇迟到的文章,另外由于考虑到杂志的出版周期,所以这个稿子一直现在才发。各位一读,就当是马后炮。摄影灵光考基于一次摄影双年展语义分裂的命名前不久,一篇作者署名为菲戈的
2015-01-13
摄影观:曾经的前卫和今天的意义
沙龙一词源于法语salon,原意是指建筑中的大厅或客厅,后来引申为招待会,即西方社会的社会名流在家里定期举行的社交聚会。在17世纪欧洲,文明生活随着贵族物质生活的提高开始发展。由于当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传媒,人们的文化交往早期只能在教会生活中进行
2015-01-09
纪实摄影的“大”时代
AndreasGursky作品关心当代纪实摄影的朋友会发现,现在很多作品的体量都很大。例如德国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代表人物安德列斯古斯基(AndreasGursky)展览的作品,几乎没有小于2米的。那幅2011年11月8日在纽约佳士得拍出4338500美元、号称史上最贵的照片,长
2015-01-06
顾铮:摄影就是你的私生活 私生活就在你的摄影中
配图为私摄影大师南戈尔丁作品一、私摄影:世界摄影史的谱系从早期西方摄影史看,摄影术发明后,除了那些马上就把摄影用于制作满足人类偷窥欲的摄影人以外,最早为自己制作私摄影图像者,可能要数那个写了文学名著《艾丽丝漫游仙境》(1865年)的牛津大学
2015-01-05
闫璐:摄影仍是最客观的艺术形式
没有绝对真实的照片,但摄影仍是最客观的艺术形式。写出这句话时我犹豫了一下是否加上之一,想了想还是不加了。摄影师也可以和画家一样任意创建画面,利用拍摄的素材作画,借助强大的想像力完成作品,内容和现实世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素材一定是真实存
2014-12-19
所以摄影到底是不是一种不停反复的自我催眠
杉本博司(HiroshiSugimoto),1980年,俄亥俄州俄亥俄剧院,黑白片,47x58.75英寸,119.4x149.2厘米,第五版.摄影对我们来说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和它纠缠不清?我们创造了它,之后被它包围,被它困住,需要并寻找超自然的方法。对摄影我们总是欲
2014-11-12
傅为新:光影新峰——浙江摄影这几年
临近周末,收到一份包裹,是省摄协毛小芳老师寄来的四本新书,其中《光影新峰》《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作品集》和《浙江省第十五届摄影艺术展览作品集》是省摄影家协会今年以来做的三个重要活动项目的成果集,《当代文艺评论-信息时代的艺术》则收录了去年TO
2014-11-03
全媒体背景下我国独立影像的嬗变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的独立影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多元化的技术环境也给我国独立影像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关注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回顾我国独立影像的发展,结合当下三网融合的现状与趋势,本文对我国独立影像的内容选题和媒介传播
2014-11-02
摄影与对象:存在还是消亡?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因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机组成员在确认无法到达任何附近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该航班于升空6分钟后紧急迫降于曼哈顿中城哈德逊河河面。这是最早参与救援的JanisKru
2014-10-29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九个问题
1、当代艺术作为约定俗成的概念是否合理?鲍昆:当代艺术这个称谓作为概念已经失去了现实的意义,只能算是流于口语化的一个词汇罢了。因为现在使用这个词汇其实是必须有语境限制的,也就是说在谈不同的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意义。从大艺术史角度上说当代有国际
2014-10-28
一个中国摄影青年眼中的罗伯特·弗兰克
图片为本网配图当罗伯特弗兰克第一次阅读付羽的照片时,他轻微愣了一下,之后的措辞很慎重,那是内行间的相互尊敬。从此,弗兰克对这个中国的年轻摄影师青眼有加,他发现付羽懂得摄影的Procedure,知道怎样拍出好照片,这与他在中国看到的绝大多数摄影师有
强固“立身之本” 产好“精神食粮”
强固立身之本产好精神食粮对坚持用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指导摄影创作的几点思考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惠宁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时鲜明指出: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以及民间文艺
2014-10-22
苏东坡是摄影人的榜样
摄影,是光影艺术,但不能穷讲究。不然,就会束缚摄影人的手脚。不知何故,大多摄影人都将讲究光线当成金科玉律。什么塑性光、大逆光、蝶形光、伦勃朗光等,视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将拍摄限定在特定时间段内,白白浪费掉大多的好时光,不能成为一位全天候的摄
2014-08-14
鲁迅论照相
在鲁迅的杂文里,曾多次谈论过照相,其中论照相之类是鲁迅论照相的名篇。鲁迅自幼生长在绍兴,年轻时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又在北京的北洋政府教育部任职,由于鲁迅有两个国家三段不同地域的生活经历,他对照相的所见、所闻要比一般人多一些,加之他用社会学的
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