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我们已经上路
2012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多媒体比赛评委会成员后排左起:[丹麦]PoulMadsen、[美国]VincentLaforet、[美国]AlanStoga;中排左起:[中国]王景春、[法国]ClaudineBoeglin、[美国]JessicaDimmock;前排左起:[美国]KeithJenki...
2012-03-30
【观点】数码相机的未来走向
经常在电影里看到这样的桥段,一张颗粒感很强的图像,其中的面容或者是车牌号都难以辨认,但是只需要轻触屏幕或者轻敲几个按键,就可以获得清晰的局部放大图,犯罪信息一览无余,案件立刻获得侦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图像无损放大和增强的技术还没有得到实现。不过,科学家们却从这样的情节中寻找到了灵感。近年来,学...
2012-03-26
让报纸动起来——南都视觉全媒体实践
让报纸动起来相信每一位新闻从业者,看到电影《哈利波特》里的《预言家日报》(DailyProphet)时不会不为所动:这是未来的报纸吗一份会动的报纸,点击图片,立即会看到视频,点击文字,会有声音出现,有什么问题和这份报纸互动,就会找到答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预言家日报》的预言并没有等待多久,就在全世...
占有兵: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探讨
常有朋友问我,如何用相机拍点有意义的东西?我粗略的回答是:把相机对准自己熟悉的人,对准自己身边的人,多观察,多拍摄,这些影像未来就有价值。这种说法,只是人云亦云,没有深度思考,也无法让人信服,趁着回答朋友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拍摄实践,探讨一下社会纪实专题摄影。1.社会纪实专题摄影是什么?社会纪实专...
2012-03-20
陈小波谈时代图片库的倒下,提醒摄影人不要急功近利
陈小波,美籍华人。1970年参加工作,曾经当过工人,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80年退伍后到化工部外事局成为一名专业摄影师,1982年他加入北京市摄影家协会。198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第一期摄影专修班,同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在国内期间,他参加过各种各样...
2012-03-15
摄影师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合理定价?
这样一张照片值433万美金,换成你拍能值多少?以下对ChrisRauschenberg写给年轻摄影师有关作品定价的一些注意事项做了摘录:1,照片的价格可以从十美金到十万美金,当然,也有在这个范围之外的。一般来说,开始的时候都可以从一个稍微低的价格起步,随着你艺术生涯的发展,照片价格会逐渐走高。2,要...
2012-03-14
2011当代国际影像管窥
2011年的当代艺术乏善可陈。即便是众目关注的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也因整体呈现的平庸和沉闷而波澜不惊,反响平平。不过,美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马克雷凭借《时钟》这部长达24小时的录像作品揽金狮入怀一事,多少为长期从事影像创作却难以获得市场认同的影像艺术家们带来一丝安慰,平添一种力量。事实上,影像创作堪...
2012-03-13
孙慨:人文摄影是时间的容器,也是社会公器,是摄影师心灵的现实镜像
76岁的李定元,业余时间喜欢喝茶看报。袁秀英老人正在制鞋。每座城市的转角都有独有的城市记号。一条老街,安静而温和地卧在喧嚣都市的一隅,老街坊的生活看似平庸细碎,静默且略显寂寥,却是市井生活的极好图解。行将消亡的手工作坊,守望老宅的落寞老人,在城区改造大潮中快速消逝的老房子武进人文摄影师江建文最近踏遍...
2012-03-08
摄影原作出卖大师灵魂
创意是一种打破传统的大胆尝试,而经典则是历经审读依然回味无穷的大作。大凡传世的经典作品,起初都是以惊人的创意示人。现场的展览海报。亨利卡蒂埃布勒松:《巴黎圣札尔火车站后》创意场创意是一种打破传统的大胆尝试,而经典则是历经审读依然回味无穷的大作。大凡传世的经典作品,起初都是以惊人的创意示人。在摄影这门...
绘画与摄影的124年纠结:谁比谁更艺术
瞬间凝固了,裸体的维多琳默兰(马奈《奥林匹亚》)和劲似裸体的青椒(爱德华韦斯顿《30号青椒》都成为艺术史上的永恒。那一刻,不管艺术家手持的是画笔还是相机,他们都捕捉到了关键的一幕。1988年,轻便的柯达相机首次开始使用。从这一年开始,人们不必再像达盖尔1839年第一次站在寺院街尽头拍照时一样,为了等...
摄影收藏的运与道
100幅摄影原作,价值已经过亿,靳宏伟说,收藏照片,除了运气以外,还要遵守四项基本原则。靳宏伟在从事收藏之前是一名摄影师。上世纪70年代,他就开始投身摄影,先是在部队当摄影记者,转业后又到《上海画报》当摄影记者和编辑。因为热爱摄影,1989年,只身赴美学留学,成为马里兰艺术学院163年历史上第一位从...
2012-03-07
梁文道:传统图录的没落 缘于摄影的兴起
什么是艺术?相信很多都不懂什么是艺术,因为艺术本身就是抽象的,认为赋予它神秘感的,也不是一层不变的东西,关于艺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且听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著名学者梁文道独家见解:梁文道:我反而觉得像小俊画的那一组作品,你倒看得出来,我觉得艺术并不是真的是不变的,标准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么恒定,但是它...
2012-03-06
瞬间:摄影和诗词中的蒙太奇
中国人玩摄影,难免就要追求摄影作品的诗情画意。这个不奇怪,一个诗情画意的文化氛围里,耳濡目染的熏陶,诗情画意已经渗透到骨子里了。作为从摄影的角度去品味诗词,你会发现有别样的奇妙感受。杜甫的一首著名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先不问此诗写的是何时何地的风景,我...
从材料到观点——《中国摄影史》与《丹青与快门》
《中国摄影史》(第一卷)中译本与盖蒂研究所馆藏中国老照片的研究论文集《丹青与快门》在出版时间上几乎重叠。这是个有意思的巧合。这几年,中国摄影史这个领域在海内外同时升温,屈指算来,欧美已有十余位西方学者在不同程度上致力于此项研究,其中不少人也已把这个较新的学术课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这次的出版巧合...
2012-03-01
泰瑞·贝内特致中国读者的信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受《中国摄影》杂志邀请,我为我关于早期中国摄影的著作写几段话,我欣然从之。我想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然后谈谈我是如何对19世纪摄影产生兴趣的。首先,我并不是学者,而是个商人,专门收集东亚老照片的商人。我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经营这门生意,当时日本的强大经济实力引发了许多西方人对这...
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