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爱——林添福摄影作品
质朴的任性与古老的伦理,56个民族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一个台湾摄影师,以四分之一世纪的生命时光,追寻56个民族那些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故事。《半个世纪的爱》集中展示了林添福在25年间所完成的我国各民族金婚夫妇人物肖像摄影作品,展现了不同民族的婚姻家庭形态及其所蕴含的古老的伦理价值与深厚的情感价位
2016-12-09
斯特朗纳德卡:现代基辅的生活瞬间
《基辅》作者:埃杜阿拉特·斯特朗纳德卡这组照片记录了现代基辅的生活瞬间——这座城市在一个充满战争之痛、对未来焦虑的国度。基辅—较去年而言更为复杂,悲伤,几乎是一个正在战斗城市。战争改变了周围的
2016-12-06
我拍摄的不仅仅只是厂区空间|郑刚峰:温州民企
温州,一座地处中国东南的边隅小城,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温州模式”名扬中外,温州人也被誉为“东方的犹太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温州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占温州经济总量95%以上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温州最大的特色和城市品牌,成为推动温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温州民企顺势
2016-11-28
原瑞伦摄影作品:我的四十年铁路影像
我国百年铁路的起点是从1905年第一条由中国人设计并建造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开始的,到1949年建国前,我国铁路里程仅有2.2万公里,设备老化、类型多样,被戏称为“万国机车博览会”。解放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由于我国处于一穷二白的初级阶段,经济实力差、铁路建设缓慢,全国铁路年发送旅客量只有81
2016-11-16
原瑞伦摄影作品
铁路摄影是我毕生追求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从蒸汽、内燃,到电力、重载、高铁,再到雪域高原的青藏铁路,这是中国铁路的辉煌,也是我的铁路情怀。铁路、摄影和我构成了人生意义的三脚架,支撑着我永不停步、奋力前行。我十几岁就热爱拍火车,恰好参加工作也在铁路从事宣传工作,特别是拍摄了不少高铁线路工程启动、建设、通
张兆增摄影作品:中国煤炭30年“冰与火”
一切都会随时间流逝,一切又都会停驻在记忆里,或淡彩或浓妆。在古人的观念中,三十年为一世。在政治哲学的意义上,整十或百的年份,往往被赋予惊醒记忆的内涵,迫使人们正视历史的延续与教训,回忆与思考。翻开煤炭工业的发展年轮,1996年是煤炭人最骄傲的年景。原煤产量首次在世界登顶,嗷嗷待哺的中国工业经济在煤炭
2016-11-10
张兆增摄影作品: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
年代是符号,年代是经历,年代是记忆,年代是轨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萌动,开放的探路,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古都北京的面貌。北京出现了自由市场,农民可进城卖菜,进城打工;电视、冰箱、洗衣机首次被搬进低矮的大杂院百姓家中;青年男女可以手拉手跳起集体舞,可以烫头染发,可以穿着喇叭口裤子上大街
木村肇:男人和狗
木村肇(HajimeKimura)-男人与狗–日本我的父亲身材有些丰满,看上去显得脾气不太好,而且他在我的面前不苟言笑。随着时间流逝,他似乎变得越来越矮小。就在我离家开始独立生活后,他养了一只黑色的狗。它的名字叫Kuro,是“黑”的意思。父亲过世后,遛狗的任务交给了我。每当我去
2016-11-02
Ricardo Diez Baeza:日常•邂逅
本系列作品摄于美国,拍摄时间长达数年。这是一部半自传式游记,全来自于我对童年的回忆,当时我的父亲住在加州,不在我身边。这些图片捕捉了我记忆和幻想的片段。记忆当中也包含了虚构的部分,这是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有时,我们故意忘却一些重要的事;有时,我们以为梦境成真。对过去的怀念,以及父亲断断续续的陪伴,
红墙摄影师侯波作品回眸
红色世纪波——著名摄影家侯波作品回眸侯波,是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位13岁参加“牺盟”,14岁入党,因为丈夫徐肖冰的缘故而接触摄影的女性,向世界展示了毛泽东主席最多的形象。侯波是幸运的,伴随着上世纪风起云涌的历史潮流,她被推向那样一个位置,
2016-09-26
林敏明摄影作品《梦想的姿态》
用相机来揭示一个社会现象是纪实作品魅力之所在。作品《梦想的姿态》把一群原本应该还在父母怀抱中撒娇的小女孩为了实现父母的梦想而含辛茹苦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从一个侧面向人们提示:现如今的少年儿童为了实现梦想相互比拼,自我加压,何来快乐而言……作品选自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展“纪录类”作品
2016-09-20
樊觅韵摄影作品《坚守生命的另一个奇迹》
樊觅韵摄影作品《坚守生命的另一个奇迹》选自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展“纪录类”摄影作品
龚峻摄影作品《黑暗中的生活》
龚峻摄影作品《黑暗中的生活》选自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展“记录类”摄影作品
李泛摄影作品《印度儿童》
拍摄于印度。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城乡贫富差距较大,居住环境差异显著,这组照片记录了印度城乡贫穷地区儿童的生存与生活现状。
邹怡君摄影作品《寄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