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街拍”与“偷拍”
这个题目不好写,写了也无法让所有人都同意,而且我已经可以想像讨论区可能会出现笔战。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不管同不同意都可以心平气和来讨论,但请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要用没有建设性的唇枪舌剑相互攻击。针对街头摄影这个摄影模式有几种描述,纪录当下社会,
2013-08-01
全民摄影时代我们拍什么?
摄影是什么?这是个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也许我们并没有真正弄明白,所以摄影才那么纠结,真实性的问题困扰了摄影很多年,艺术性也总是被质疑,因物及人,甚至说摄影队伍是一支没有文化的队伍,摄影的门槛很低,很多官员,老板都是摄影家等等。说摄影不需要
2013-07-29
费茂华:摄影行当的未来,涅槃还是重生?
图文无关美国《芝加哥太阳时报》解雇全部28名摄影记者一事,震动业界。但《芝加哥太阳时报》解雇的不仅是所有摄影记者,更试图培训文字记者用手机拍摄照片来取代摄影记者的工作要知道,在摄影记者心中,一直有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认识,那就是自己的工作是报
“脱龙”之道
脱龙之道云舒文某日,行至一山谷,有江流通过,初露的晨光在漂浮雾气的水面上洒下一片金波。忽然一阵喧哗,一旁聚来十几个摄影同好,长枪短炮,甚是专业。此时一位老渔夫划着船缓缓靠向影友们所在江岸,在众人指挥之下停好位置,一遍遍地沉肩扭腰,昂胸摆
2013-07-25
王芳: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
摘要:在当前媒介大融合的发展形势下,新闻摄影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本文主要对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的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同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实现新闻摄影在全媒体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
访谈:史泰德出版社的创建人和出版商格哈德·史泰德
史泰德是位于德国格丁根城镇中的著名出版社,以出版摄影书尤其是高端的作品集而颇具影响。出版商格哈德史泰德有着不同凡响的哲学理念,认为艺术家就是国王,而出版商只是仆人。史泰德大约每年出版120种书籍,还包括世界上最著名的摄影家的专题论文,如乔斯腾
摄影史的当代思考
乔治伊斯曼之家博物馆(GeorgeEastmanHouseandInternationalMuseumofPhotographyandFilm)如今所有摄影师从历史的角度回顾自己的专业工作,都会明白自己所使用的技术乃是起源于遥远的过去。他们了解摄影与时俱进的发展和转变,他们相信目前的摄影
任悦:多媒体记者的生存之道
去年,英国学者DaivdCampbel在荷赛的支持下,启动了一个调研项目,就新闻摄影记者在当下朝向多媒体记者的转型展开研究。日前,研究报告已经出炉,题目叫《后工业时代新闻报道中的视觉报道》(VisualStorytellingintheAgeofPost-IndustrialistJournal
2013-07-19
从坠机事件看社交媒体时代新闻报道
美国四大主流媒体中,《纽约时报》最先发布坠机事件相关推文美国西部时间上午11时左右,韩亚航空一架波音777飞机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出现事故,飞机机尾着地引发大火。机上有291名乘客和16名机组人员。目前事故已经造成两人死亡,均为中国公民,另有130
不要把技术修习当做全部
不要把技术修习当做全部云舒文眼下,书店里的那么多摄影技术类的书,把技术掰开揉碎讲得不能更细了,还有很多培训、讲座,甚至在网络上都有很多摄影技术帖子,无论想拍摄何种内容,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教程。我们可以理解也非常赞同大量摄影技术书籍和网络
2013-07-16
去阿尔勒,我们看什么?
谁也不能否认,历史相对悠久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是同类活动中的翘楚之一。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机会去参加或参观阿尔勒摄影节,当全球一体化的风潮快速波及摄影,当摄影节庆活动成为国内外常态,我们需要感知和思考的,肯定有这样一个问题去阿尔勒,我们看什
张元民:摄影需要深厚文化根基
1963年毕业于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摄影系,同年进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摄影助理、摄影师、副总工程师兼技术办公室主任。先后拍摄《闪光的彩球》、《快乐的单身汉》、《T省的八四、八五年》、《最后的选择》等故事片15部,以及新闻纪录片、艺术性纪录片《上海新貌》
切莫“以美废真”
前几天写了篇小文,谈及以美代真的误区(见本报7月5日1版《以美代真是误区》),其实比这更严重的倾向,是以美废真为了美化画面,为了审美第一,不惜采用任何手段来极尽能事,让照片看起来更加绚烂多姿,却刻意回避火热而真实的生活,甚至回避摄影的实录功能
2013-07-12
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摄影教育个案观察
有关中国大学摄影教育的话题,近来受到业界及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各种激烈的情绪反应,各式各样的说辞,显现出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讯息。但是,以一个从事大学教育多年的教师的身份来看待这个问题,我更愿意以一种理性冷静的态度,切入当下摄影教育的现实
2013-07-10
谈摄影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思考
《管子》中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多年来,以树人为目的的中国高等摄影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但随着近年摄影专业院系建设的突飞猛进及与社会需求接合的不甚畅通,也使高等摄影教育受
201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