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以美代真”是误区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何碧 文 2013-07-05

     题目中的这句话,是对最最亲爱的广大摄影爱好者说的。为什么要这么说,是因为我们的摄影意识中,还存在着很多前些年被部分评论家所批判的“美的误区”。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活动性质明确、甚至连影像后期处理限度都做了规定的摄影活动时,大家可能会在意细节的约束,但往往忽略主办方用影像再现朴素生活、还原美妙景致的真实性诉求,拍出来的照片看着很好看,却透着些不合生活常理的“假”来。因后期处理违反征稿启事约定而被取消入选或获奖资格的“PS照片”,只是“以美代真”观念较集中反映的一个侧面。
     我们不能不承认,摄影爱好者中间,追求光影、调子、质感等修辞手段者众,研究利用摄影本身语言形态的呈现效果者少;希望拍出一张好看照片者众,敢于尝试并冷峻观看世界、真实还原现场者少。这样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对比,在不少爱好者看来,城市建筑是建设成就的象征,常拍得光辉璀璨、绚烂多姿,在景观摄影者眼里却可能是冷冰冰的水泥丛林,两者判若云泥,并无多少交集。
     可能在许多影友心目中,只要不做过度的后期处理,前期的如何渲染都不违规,但在真正面对评选竞争时,多数评委都多少会表现出对于平和生活场景的偏爱,摆拍的痕迹或装饰性的表达,都多少会让其觉得“太假了”。在这个层面,“以美代真”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即使面对风景,“美”也不应该成为思考和拍摄的主要维度:景观式拍摄需要反映问题,呈现思考;旅游宣传照片需要直白呈现、突出主体;地理类照片需要还原地貌、展示实情;艺术价值的追求则应该体现在对摄影技术工艺的精到应用、对社会话题的个性化表达等层面……
     求真务实是从上到下都在强调的一种作风。那么,在摄影界,“求真”思维能否更多取代单纯的“求美”意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