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回家的路上——由摄协主席王瑶女士《瞬间的触觉》引发的感与思
国人素有“成名要趁早”之说。若提及摄影“神童”,则不能不提王瑶的名字。11岁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17岁举办个人影展、28岁获全国十佳摄影记者称号、30岁获荷赛金牌……这份少年人的资历,至少在今天的摄影界,可谓无出其右者。然而历来“神童”所以闻名,多在才华。而创作之道,晋入一定境界之后,
2016-10-31
摄影原作之思辨
摄影原作之思辨李丽近年来,以“摄影原作”为主题的摄影展风生水起,如“原作100:二十世纪西方摄影大师作品中国巡回展”、“乘物游心——1839-2014直接摄影原作展”、“175+175世界摄影大师原作展”、“保罗·卡普尼格罗直接摄影原作展”等,在摄影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摄影原作”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热
2016-10-28
摄影的基础美学详解
近期我收到一位读者来信,信中说他们非常喜爱我的摄影作品,但是苦于没有一双“影像之眼”。这促使我撰写这篇文章,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悟到的基础美学和它们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表达你的观点美学是一种能愉悦人的眼球的东西——不论是在摄影、油画还是雕塑中。在鉴别一张照片的质量时,我们经常会从摄影师对自身的摄影水平的
2016-10-24
摄影评论家陈晓琦、宋聚岭齐议申云峰《丝路影像·荒漠生灵》作品
最后的告别——读申云峰《荒漠生灵》陈晓琦/文原以为丝路影像可能会是沿途自然风光、名圣古迹和诸国风情的宏观展示,《荒漠生灵》很让我意外。申云峰走进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达里雅布依,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克里雅人进行了细腻的刻画,呈现出一个族群的生存与精神,一种沙漠的生态与文化。摄影家的人文情怀和文
2016-09-14
杨麾、藏策、王征三人对话《我的嘉陵江》
诚实的记录——杨麾、藏策、王征三人谈《我的嘉陵江》杨麾:我的摄影创作历程和对摄影艺术的理解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80年——1992年前后近10年时间。这一时期从最初极具功利,一心想跻身“艺术家”行列,从而提高身份,改善工作的简单想法,推动促使我去拼命地学习摄
2016-09-13
丁遵新“闲话摄影” 透析摄影本真
由湖北省女摄影家协会与湖北省中医院合办的“摄影培训班”8月末在武汉结课,著名摄影评论家、教授丁遵新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摄影经验,以“闲话摄影-----关于人文摄影和作品欣赏”为题,为摄影爱好者们带来了本次培训班的精彩收尾。近耄耋之年的丁教授,神采奕奕、精神矍铄。他在讲座中倡导大家“快乐摄影”,为自己摄
2016-08-31
新客观主义摄影的力量
每一位凝视这张照片的人,都会强烈感受到生命迸发的力量。摄影师的镜头最大限度地靠近植物,直截了当地拍摄;深灰色的均匀背景简约到零,一株植物成为世界的唯一。侧光下,植物的茎干浑厚、饱满,叶脉交织簇拥,仿佛双手向天空伸展。摄影师以精准的角度观察
2016-08-10
不灭的激情——为朱钟华摄影集序
我不知道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冒犯,那就是朱钟华先生的摄影,表现出与他的年纪不相称的活力。朱钟华先生已年逾七十,但他最近示人的照片,未见任何所谓的老相。作为始终活跃于上海摄影理论与教学第一线的摄影老兵,朱钟华先生始终未能忘情摄影。在理论研究与作
2016-08-09
何谓摄影的“完成度”?
完成度一词,近年来被屡屡提及。盖因无论是对于一部摄影作品,抑或是对于一个摄影师而言,完成度都是十分重要的标准与目标。那么,何谓完成度?又如何实现?这篇小文章,谈谈个人看法。当一个人成为摄影者即选择了摄影作为自我书写的方式;那么,他所做的,
2016-07-27
王薇拉:给薇薇安的一封信
这是两个拍照的女性之间的对话,虽然只是发声于其中一个人。
2016-07-21
摄影摆拍应“有道”
福建霞浦的渔民、三峡的裸体纤夫、桂林漓江的渔民与鱼鹰、云南东川的烟斗老人、福建杨家溪的水牛、大凉山教室里的孩子们近日,在一份中国影友摆拍胜地排行榜中,上述地点纷纷上榜,上述地点中的渔民、纤夫、农民、动物等也纷纷成了专业摆拍模特。一批摄影
2016-07-08
陈小波:“女人优雅比女人优秀更重要”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女性摄影者十几年前那个来自彼邦的女性摄影者让我一见倾心。她身穿与土地颜色一样的布衣布裤,脚蹬土色平底鹿皮鞋。褐色短发、褐色眼睛,浅浅的微笑。她和我们几位中国的女性摄影工作者交流,无论是说话还是倾听,她都很专注地望着对方的眼
2016-06-30
知乎热门问答:知名摄影家何藩为摄影界带来哪些贡献及影响?
近日,中国知名摄影师何藩的辞世引发了人们对他的缅怀以及对其摄影生涯和作品的探讨。本网编辑在知乎app的热门问答中发现了网友们对何藩先生这样或那样的一番见解,遂节选分享,方便各位从不同视角去认识这位摄影界的一代大师,并通过他人的见解去重温他的作
2016-06-27
《寻道·记》——老君山行摄心路分享
作为一名洛阳人,与它比邻而居三十多年,虽然距它只有150公里之遥,我也仅在2012年夏天登过一次这座道教名山,于是,藉着摄影参赛的目的,我又一次萌发了攀登老君山的念头,却没想到,从此踏上了寻道之路......
2016-06-22
网络语境下摄影IP资源的发展策略
IP摄影不仅是摄影的事,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事网络语境下摄影IP资源的发展策略2008年,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姚璐,借中国古典山水画形式与色调,推出了《新山水》系列摄影作品,引起摄影界与美术界的高度关注,其作品从古典山水画IP资源转换而来,在摄影界
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