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
彰显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民法典为法治建设注入新动力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时,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对于在新
2020-09-24
新媒介推动文艺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短视频歌曲不高深、不玄奥,却通过用户参与和视觉“增值”,展现喷薄而出的生命力、多彩生活的烟火气,以其真诚质朴准确对接人们的情感需求,共同抒写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移动设备普及,短视频强劲发展,成为新艺术形态生成与传播的重要载体,成为延展和重塑传统艺术的“云”舞台,成为人们
真”与“善”的再寻求:短视频的审美困境及其反思
李子柒原创短视频《瓜间一壶酒,西瓜和葡萄的一生?》截图在不足5年的时间里,短视频几乎风靡了全世界。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5亿,较2018年底增长1.26亿,占网民整体的94.1%;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
融合发展,构建摄影学术、话语体系
会议现场。“同如火如荼的摄影创作相比,摄影理论评论相对来讲比较弱,其引导创作、引领风尚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作为视觉文化载体的摄影评论与创作的紧密度显得滞后甚至失语”……8月20日在京举办的中国摄协理论评论工作专题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增强摄影理论评论战斗力、说服力和引导力,充分发
2020-09-09
理论评论 | 马列:关于摄影理论评论面向大众传播的一些思考
光明日报影像编辑马列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我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因为喜欢摄影,所以一直在拍照片,并自己读一些与摄影、与艺术相关的书籍。大学毕业后,我到光明日报摄影部工作,主要做图片编辑的工作,也与摄影界有了更多的联系。后来,借着工作的便利,加上自己的兴趣所在,我开始以独立撰稿
2020-08-27
理论评论 | 郑萍萍:有关摄影理论与摄影实践的思索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视觉融媒主编郑萍萍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我入行是从摄影记者开始,后来做了图片编辑,现在又转做短纪录片。如果说在《中国摄影》“图像事件”专栏里写的那些文字,算是在领域的摸索,其动力主要来自在摄影实践中的困惑,这大概也代表了一部分创作同行的感受。这个时代信息更新
理论评论 | 高初:重视对老一辈摄影家的作品梳理、学术研究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发言。作为中国美院的一名青年教师,我的工作内容一方面是摄影史论和理论的研究和教学,一方面也主持中国美院美术馆摄影部的工作。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领域中,最近的两年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这里向各位同仁
理论评论 | 袁洁: 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提升批评与学术的有效性
摄影培训教师袁洁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发言。我是做自媒体摄影培训的,从2012年到2020年这8年期间,主要接触的是市场上的摄影人的声音,我觉得有几点可以谈一谈:一,自媒体摄影评论人的特点和状况摄影评论本质上在中国摄影语境下是需要一个平台的,平台赋予评论角色的正当性,自媒体摄影评论
理论评论 | 赵凤兰:理论评论应成为摄影家的“第三只眼”
中国文化报主任记者赵凤兰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发言。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文学、影视界的理论评论非常活跃。举例为证,去年茅盾文学奖评奖结果甫一出炉,各种学院派评论、媒体评论、网络评论便紧随其后、纷至沓来,充分凸显了创作与实践交融互渗、相伴相生,
欧阳世忠:“风景” 的视觉表象
《新地带》一号系列作品欧阳世忠摄(点击图片查看更多作品)风景是艺术史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字面上理解,大致包含自然与人文两大部分。风景摄影经历了地形学、新地形学阶段性的发展,已从最初较单一的自然属性过渡为面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开放的多元的社会属性。而在这样的过渡过程中
2020-05-25
战“疫”时期的摄影呼唤精品
图片来自网络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的之突然,发展之迅猛,是几乎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在这一场可以称之为全民斗争的战“疫”之中,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努力严格遵守政府要求和专家建议的同时,广大文学艺术家们也纷纷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弘扬正能量、宣传和普及抗冠知识、增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战“疫”信心贡献力量。摄影,作
2020-02-13
孙国树:克什克腾,因摄影兴旺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摄影术诞生180周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特别策划了“摄影发现中国”主题活动,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和专家推荐,经过广泛征集,组委会最终确定坝上、恩施、黄山、九寨沟、喀纳斯、婺源、雪乡、元阳梯田、张家界、周庄(按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为“摄影发现中国——十大景观”。11月23日,
2019-12-27
杨健:日常的现实之真
日常的现实之真到底是什么?是镜头下的形色之真,还是生活的日常琐事,而日常的生活,从什么角度进行切入,能构成一组呈现现实之真的独见。在不久前“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联展”中,一组由孟加拉国青年摄影师法哈德·拉赫,描绘并见证孟加拉湾580公里沿海地区变化的《海岸之歌》,也许从多元的角度可以回答这个疑问。
2019-11-26
杨健:强化“日常”的长期关注
最近,一个体现“长期关注”的摄影展,“日常”——中外青年摄影师联展在京开展。这个自2015年启动以来,以每年一个主题的《日常—观照》《日常—遇见》《日常—心像》《日常—非常》的四届展览,试图展现出视觉艺术所应更多关注的焦点。视觉艺术对“日常”的关注,从史前的洞穴壁画到20世纪以来的摄影,无论时代和艺
侧记 | 这个展览讲的不仅仅是山东母亲的故事
11月21日,“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在江苏大剧院美术馆首展。观展的现场观众无不动容,不少人甚至触景生情而感动落泪。“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是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之一。项目梳理了近百年来以“母亲”为标签之一的中国女性在时代变迁中的角色与形象演变,聚焦建国后中国女性(母亲
2019-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