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本体的回归(李树峰)
摄影艺术经过180余年的发展,已经在“摄影式观看”和诸多本体探索上积淀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纵观摄影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观看”的侧重对象和“注目”的内容都有所不同,也正因此差异,不同时期摄影艺术的发展就会有时体现为外延的拓展,有时体现为本体的回归,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一直以来,正是对“当时”重
2021-07-08
《白云之下》的摄影创作:将自然的色彩深深烙印在人物身上
将自然的色彩深深烙印在人物身上——谈《白云之下》的摄影创作《白云之下》讲述的是一对年轻的蒙古族夫妻在草原上生活的故事。与强调戏剧冲突的影片不一样,这个故事的时间线上虽然铺陈着一些事件,但并不具有很强的情节性。电影剧本改编自小说《放羊的女人》,讲述在修建了铁丝网围栏的草原上,丈夫朝克图爱马、爱车、
文艺观察|重整行装再出发
在重大而庄严的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通历史和未来,联系理论和实践,深情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科学展望和描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提出了
2021-07-03
文艺观察|奏响新时代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最强音
第27届上海电视节电视剧“白玉兰奖”近日揭晓,“现实题材”成为关键词,不仅入围作品几乎全部为现实题材力作,分获各大奖项的几部作品更是赢得观众口碑、市场肯定和业界赞扬的代表,再次凸显出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的巨大魅力和艺术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2021-06-25
郑景康:摄影能“抓住动态”
摄影能“抓住动态”郑景康1904—1978一定要在“实事”(人或物)里“求是”(自然必然的经常运动),而不能主观自以为“是”,不能把人物的个性、特征、神态、习惯按摄影者的主观认为而加以矫揉造作,并把它改造。——郑景康文改编自《穿越历史的回声》(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年)澳门博物馆在2005
2021-06-23
张印泉:中国主流新闻摄影范式的拓殖者
中国主流新闻摄影范式的拓殖者张印泉我认为艺术潮流要受社会潮流推宕,社会转变,则艺术观点也要变,这是一个潮流,任何人不能抗拒。——张印泉文孙慨张印泉是一位在摄影实践与理论研究以及照相器材开发等多方面取得不凡成就的摄影家,即便是在摄影实践领域,美术摄影和报道摄影的相得益彰,亦令其堪称奇才,后人因此有将
姚经才:周恩来总理标准照是如何拍出来的
相信这张照片大家都熟悉,照片上的周恩来总理,目光炯炯,神采奕奕,令人难以忘怀。1956年至1976年,这幅照片一直被挂在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的家中,在近20年的时光里,它陪伴着敬爱的周总理及邓颖超走过了无数的风雨岁月,伟人的目光曾无数次地掠过这张照片。在更长的时光里,它陪伴着邓颖超走过了思念亲人的一个
徐肖冰:凝固瞬间成就永恒
凝固瞬间成就永恒徐肖冰战争是非常残酷的,要想拍下这些真正表现战斗的镜头,就要深入前线。我拍摄的时候,亲眼看到一个小战士被敌人的机关枪扫中了头,壮烈牺牲。这就是战争,很残酷,但你也要记录。——徐肖冰文改编自《透过硝烟的镜头》(中国摄影出版社,2009年)徐肖冰1916年出生于浙江桐乡。1932年,
吴印咸:光影世界一生情
光影世界一生情摄影艺术是时代生活最真实的记录,是社会历史前进的最忠实的形象见证。——吴印咸文丨蔡毅走上摄影不归路吴印咸,字至甫,1900年9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其父吴绍矩,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严于律己、学问精深,给吴印咸以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少年时的印咸性情温和、寡言
石少华:化作春泥更护花
化作春泥更护花石少华我国革命的摄影艺术,经历了漫长的道路,而我个人只不过是在这条道路上踩了几个脚印罢了。——石少华文丨蔡毅石少华,祖籍广东番禺,1918年出生于香港,1923年随父母回到广州定居。1925年入江门北街启智小学读书。1932—1937年,先后在岭南大学西关分校初中和岭南大学附属高中
沙飞:化作飞沙当空舞
化作飞沙当空舞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沙飞文丨蔡毅这是50多年前真实的一幕,也是令人心碎的一幕:1950年3月4日清晨,石家庄郊外,茫茫野草在凄凉的寒风中哭泣。一个身材瘦削的男人走下汽车。他身着新军装,没有领章帽徽,目光平静,神态安然,步履坚定。一个持枪的军人庄重地
齐观山:“跑百米”的人生
“跑百米”的人生齐观山摄影记者要依靠自己政治上的敏感和熟练的摄影技巧,以准确的判断能力和迅速的动作,抓住最好的瞬间来表达内容。——齐观山文丨孙桂琴齐观山在世44年,摄影生涯28年。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记录了大量历史时刻。新中国成立伊始,他又奉命到领袖身边工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负责
郎静山:开创中国实验摄影之先河
开创中国实验摄影之先河郎静山我做集锦照片,是希望以最写实、最传真的摄影工具,融合我国固有画理,以一种善意的理念,实用的价值,创造出具有美的作品。——郎静山供稿:郎毓文郎静山原名国栋,祖籍浙江兰溪,其父郎锦堂因治淮水有功,被慈禧太后倬升为两淮总督、左营参将。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郎静山出生于
陈复礼首次影展回顾
陈复礼首次影展回顾赵俊毅1979年7月,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前身)举办了陈复礼摄影作品展览。改革开放之初,香港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陈复礼作为香港摄影界的代表性人物,其作品带有东南亚风格,陈先生首次来北京办展,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中国摄影界而言,是一条由香港摄影了解世界
文艺观察|依法依规代言广告也是重要的社会担当
近期,明星违法代言虚假广告乱象再次被社会广泛关注,有关部门明确表态,对已立案网贷机构依法追缴明星代言费、广告费,彰显了相关部门惩治不良广告代言行为的坚定决心,也给广告代言人敲响警钟。对文艺工作者广告代言行为的规范管理,是大力推进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和文艺界行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