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集内容选自新浪图片“一个都不能少”——中国扶贫故事
摄影:王伟伟
“一个都不能少”——中国扶贫公益摄影大展正在征集中,点击了解详情。
“新吕梁英雄传”——十万护工出吕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王伟伟 摄影
责编:张双双
2018-06-11
32岁的马金莲是吕梁山护工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妇女就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家政公司——吕梁懿星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目前经她公司推荐在北京就业的护工已达400多人。
“阿姨,我们起来晒太阳喽!”2018年1月7日,在北京的一处住宅里,42岁的护工韩兔平正艰难地将一位老人从床上扶到轮椅上。从起床到在轮椅上坐定,在这不到一米的距离里,两个人足足花费了有一分多种的时间。这是韩兔平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51天前她还是山西吕梁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如今,她已是有着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的护工。
吕梁市因吕梁山脉纵贯全境而得名,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里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在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中,吕梁山片区占8个,不少人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人只靠地里的活儿能赚几个钱。”去年春天,为给婆婆治病,韩兔平和丈夫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可儿子女儿都还在上大学,每个月还有三四千元的花销。
面对拮据的生活,迫切希望外出多挣钱的韩兔平,把目光瞄向了吕梁的护工免费培训班。从2017年10月份开始,韩兔平在吕梁经济管理学校接受了为期40天培训,并顺利拿到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证书。随后,怀着“要去就去大城市”的心态,韩兔平与前来招聘的北京一家政公司签约。图为韩兔平与其余护工姐妹在北京接受岗前培训。
培训结束后,韩兔平正式入户服务。她所照顾的老人患有心脏病,每天需要专人陪护。这位老人也是山西人,相似的生活习惯,让她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就在几天前,她收到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4000元,这超过了在老家打零工的丈夫。对于眼下这份工作,她说:“只要好好干,总会有出路的。”
在外忙着招聘新护工的马金莲很晚才回到家中。天气渐冷,婆婆提醒她要注意保暖。自从创办公司后,马金莲经常在北京、吕梁两地奔波。
山西省委、省政府利用国家卫计委在吕梁山片区扶贫的契机,为吕梁量身定制了吕梁山护工培训就业计划,对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贫困村的非贫困人口和有帮扶对象的非贫困人口,政府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此外,当地政府还会在劳务输出时给每个护工600元的务工补贴。
为了提升护工的职业技能,吕梁市集中全市优质师资或聘请省外专家对每批护工进行为期40天的培训。幼儿早教、老年护理、家居清洁……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常年在农村生活的妇女提出了很大挑战。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考试,只有拿到职业资格证书的护工们才能顺利毕业,实现就业。
在吕梁卫生学校举行的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双选会上,已经拿到职业技能证书的护工们,终于有机会能和雇主在工资待遇上“讨价还价”。
45岁的乔海燕家是低保户,之前一直在老家帮人打零工。偶然看到政府免费护工培训的宣传,乔海燕决定也报名试一试。2017年11月,乔海燕报名参加了吕梁上护工第十三期培训班。
45岁的乔海燕(左一)家是低保户,之前一直在老家帮人打零工。偶然看到政府免费护工培训的宣传,乔海燕决定也报名试一试。2017年11月,乔海燕报名参加了吕梁上护工第十三期培训班。
来到北京后,乔海燕被推荐到客户家做月嫂,负责洗衣、做饭、看护小孩等日常工作,每周休息一天,一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乔海燕所在的公司为她提供了宿舍,这让她觉得很温馨。
周末时间,乔海燕和另外一名月嫂利用周末时间来到天安门游览。这是两个人第一次游览天安门,拍完照片后她们就迫不及待地把照片传到了朋友圈。
32岁的马金莲是吕梁山护工第一期培训班的学员。马金莲姐妹五人,她是家中的长女,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她16岁初中毕业后就出门打工,数次创业后欠下几十万债务,一度想用安眠药结束自己生命。
2016年初,经过数月的前期筹备后,吕梁山护工第一期培训班正式招收学员。听说北京的护工一个月能赚6000多元,一心只想赶快挣钱还债的她就报名参加了培训。在北京做月嫂期间,她看到了家政服务行业的广阔前景,有过创业经历的她再次燃起了创业激情。2017年1月,在当地政府和培训班老师的帮助下,马金莲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家政公司。
截至2017年11月底,吕梁市已累计培训“吕梁山护工”21421人,其中贫困人口10292人;实现就业10226人,贫困就业人员4136人。随着吕梁山护工培训计划的持续实施,越来越多的“山西婆姨”走出吕梁大山,在大城市里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马金莲已经成为吕梁地区的创业名人,也成为了吕梁山护工走出去的榜样。未来,随着吕梁山护工培训计划的持续实施,像马金莲这样从一名普通的山村妇女转变成一名敢闯敢拼的金牌家政人的故事也将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