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中国摄协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项目来稿选登(二)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Lee.W 2025-03-29

“镜头聚焦乡村振兴、影像赋能共同富裕”——中国摄影家协会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项目征稿启事自发布以来,全国广大摄影人积极响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聚焦产业之兴、人才之旺、文化之脉、生态之美、组织之治等踊跃投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中央一号文件在年初重磅发布,吹响了“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本项目将继续面向全国摄影人征集来稿,为明年在京举办的摄影大展储备佳作。为了激励引导摄影人积极创作、热情投稿,主办方从数万件来稿中择优选登部分作品,即日起在中国摄协网站、公众号等平台推送。

衷心感谢全国摄影人的热忱关注与鼎力支持。期待更多摄影人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壮美篇章,让每一帧光影都成为时代进步的生动注脚。征稿通道持续开启,让我们共同执镜前行,在广袤田野书写影像新篇章。

《助农直播大赛》2023年10月20日,四川达州,网络达人助农直播大赛上,大家通过互联网把农副产品推向更大更广的市场。颜晓红 摄

《快马加鞭》2021年8月8日,辽宁丹东楼房乡,村民踩电动平衡车赶着马匹回马场。苗玺 摄

《芨芨草扎出致富新门路》2023年2月17日,甘肃张掖市民乐县永固镇东街村,村民冒雪在加工厂整理芨芨草。当地用芨芨草加工扫帚,投资成本低、需求量大,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来源之一。吴开春 摄

《雪中保粮》2021年12月10日,黑龙江讷河,村民在天寒地冻中铲运玉米并进行脱粒装车。巨峰 摄

《水上牧场》2024年3月20日,安徽庐江,养殖户正在池塘里放养鸭子。左学长 摄

《大棚晨曲》2023年11月21日,福建漳浦,菜农在大棚里采摘虎皮椒。辣椒前期投入小、种植周期短,当地因地制宜发展辣椒产业,带动村民家门口增收致富。许其成 摄

《流动的果市》2023年3月7日,重庆巫山,长江沿线的果农乘船将巫山脆李运到县城。种植脆李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冉宾雁 摄

《“老糟坊”的“新质劳动力”》2024年6月22日,江苏宿迁某酒厂,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正在进行自动打包作业。丁永 摄

《种子银行》2022年9月28日,市民在四川彭州天府蔬香现代农业园的蔬菜博览馆参观。园区以菜博会为重要载体和窗口,充分展示四川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成果,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蔬菜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张勇 摄

《汉出青虾》

李亚隆 摄

潜江因汉水支流得名,水稻种植与小龙虾养殖的互补,将 “潜”赋予“汉出青虾”的新内涵。目前潜江已形成以虾稻为核心的完整链。

2024年5月22日,潜江王场镇红桥村村民邓士军收笼捕捞小龙虾。

2024年5月22日,潜江市某公司,工人在操作自动分选设备。

2024年5月22日,潜江市某公司,工人们在手工剥虾仁。最多每天可以剥40多斤,每斤工钱10元。

2024年5月21日,湖北潜江市龙虾城中伦广场。一位刚刚演出的“青虾”在观众席里观看表演。今天是该市第十五届龙虾节的最后一天。

《麦收时节看变迁》 

赵涵 摄

山东潍坊昌邑市柳疃镇青阜村有300户,2000亩盐碱地,农业难题重重。2012年后,青阜村依托工业优势,成立农业综合体,流转托管10.2万亩土地,将盐碱地改造成“吨粮田”,科技创新和全机械化服务提升作物产量,并探索出盐碱地水稻种植新模式。这组拍摄于2015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农业麦收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场景,采用相同劳动环节前后对比的手法,直观反映出在这短短的不到十年时间里,当地农业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脱粒(左图)  2022年脱粒(右图)

2016年捆麦(左图)  2022年机械打捆(右图)

2015年捆麦秸(左图)  2022年收麦秸(右图)

2015年夜间打场(左图)  2022年夜间作业(右图)

注:选登作品不代表最终入展结果

相关链接

中国摄协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项目征稿启事

中国摄协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项目来稿选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