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中国摄协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项目来稿选登(一)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Lee.W 2025-03-27

“镜头聚焦乡村振兴、影像赋能共同富裕”——中国摄影家协会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项目征稿启事自发布以来,全国广大摄影人积极响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聚焦产业之兴、人才之旺、文化之脉、生态之美、组织之治等踊跃投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节点。中央一号文件在年初重磅发布,吹响了“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本项目将继续面向全国摄影人征集来稿,为明年在京举办的摄影大展储备佳作。为了激励引导摄影人积极创作、热情投稿,主办方从数万件来稿中择优选登部分作品,即日起在中国摄协网站、公众号等平台推送。

衷心感谢全国摄影人的热忱关注与鼎力支持。期待更多摄影人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壮美篇章,让每一帧光影都成为时代进步的生动注脚。征稿通道持续开启,让我们共同执镜前行,在广袤田野书写影像新篇章。

《打开致富门》2024年4月23日,四川雅安山茶交易市场,大量春茶鲜叶上市,供销两旺。明杨 摄

《大展鸿桃》2024年2月4日,广东顺德,市民在桃花基地精心挑选“心水”桃花。麦爱华 摄

《菌类培殖》2024年4月18日,河南安阳汤阴县伏道镇,女工在菌类培殖中心查看菌菇。当地通过狠抓特色产业,加强品牌建设,既增加种植户的收入,也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黄家群 摄

《“90后”致富带头人》2022年8月18日,甘肃成县,尚育康与自己喂养的鸵鸟合影。从打工人到“留守青年”,从“鸡司令”到电商达人,从“网红”到致富带头人,尚育康通过短视频平台打开了贵妃鸡的销路,还养殖了鸵鸟等,带领村民共同踏上了致富路。吴庭栋 摄

《羌家春耕忙》2019年4月16日,四川阿坝州,村民利用旋耕机松土,确保种植的红脆李果实大、甜度高、品相佳。任陶 摄

《春播》2020年2月26日,山东滕州龙阳镇龙阳村,村民在田地里耕地、施肥、播种、覆盖地膜。徐青 摄

《雨中收割》2020年6月15日,浙江宁波海曙区古林镇,草农冒雨在田间收割蔺草。古林蔺草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王晓晖 摄

《“海”中取粮》2021年4月5日,海南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科研人员正在为水稻材料搭建防鸟网。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海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品种覆盖全国四大类典型盐碱地。张茂 摄

《背篓专线》

刘嵩 摄

石船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部,轨道交通4号线自2022年6月石船站开通后,新鲜蔬菜从田间到舌尖,只有一条地铁的距离。从“背篓专线”到“背篓菜市”,将城市与乡村两头老百姓的美好生活,紧紧连在了一起。

2024年6月29日,重庆渝北区石船镇葛口村,村民正在水田里采摘新鲜的空心菜。

2024年4月6日, 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背篓专线”车厢内,菜农们有说有笑。

2024年7月6日, 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红土地站,菜农们背着背篓乘坐扶梯出站。

2024年6月29日,重庆防空洞背篓菜市场,顾客扫码付款时,72岁的菜农敖婆婆就把语音播报器拿到耳边,收听到账金额。

《新农人》

张晓华 摄

浙江龙泉,一批新农民从绿色田野崛起,他们中既有专业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又有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2020年7月7日,浙江省龙泉市,杨志坚在家庭农场,这里种植葡萄、火龙果等。

2020年8月3日,浙江省龙泉市,周根培在养殖场,这里养殖石娃、田螺等。

2020年8月1日,浙江省龙泉市,叶松梅在菇业生产营销中心,这里种植金针菇、灵芝产品。

2020年8月2日,浙江省龙泉市,林水花在家庭农场,这里进行蜜蜂养殖和蜂蜜加工。

《“90后”森林驯鹿人》

王伟 摄

“90后”鄂温克族小伙雨果·索罗贡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原始森林,继承家业养驯鹿,他通过拍摄短视频,分享自己与驯鹿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鄂温克族文化,为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年4月30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雨果在大兴安岭腹地的“猎民点”给驯鹿投喂豆饼。

2023年8月19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雨果在景区进行短视频直播。

2023年8年19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雨果在山林家中阅读书籍。

2023年8年19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雨果依偎在一头驯鹿旁。

注:选登作品不代表最终入展结果

相关链接

中国摄协乡村振兴影像创作项目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