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石板沙村,散落在村内的描写疍家点点滴滴生活场景的壁画,吸引众多游客,也成为体验古村文化的一大旅游亮点。景国民 摄
2020年3月22日,甘肃靖远县若笠乡中塬村整体移民搬迁后的旧村全貌。2019年底,若笠乡2600余户、8600余人已搬迁至三个新移民区。陈尚志 摄
2020年9月23日,新疆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齐巴拉嘎西村,易地搬迁扶贫点新房。2017年,齐巴拉嘎西村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使得88户搬迁户精准落户。崔力 摄
2020年4月9日,四川阿坝县阿坝镇尕休村,村民以当地传统方式修建新房。尕休村围绕脱贫摘帽目标,综合实施产业脱贫等项目。余晋 摄
2018年10月15日,广西天峨县的易地搬迁户抽签分房活动中,老奶奶抽到了满意的住房。罗升 摄
2018年11月11日,广西藤县金鸡镇,扶贫户喜迁新居。金鸡镇18个村的110户贫困户约280人乔迁至此。黄明钊 摄
2020年5月17日,河北涉县圣福天路旅游区的一户农家乐饭店内,店主人端出包好的槐树花馅饺子准备下锅。涉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也给村民铺就了旅游脱贫之路。魏永广 摄
2020年5月13日,四川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村民莫色达体背着行装下山。该村被称为“悬崖村”,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陆续搬迁到县城附近的集中安置点。张林 摄
2020年5月13日,四川昭觉县,几位村民在3号安置点。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县城附近的城北乡2020年相继建成四个安置点,安置住房4057套。当年5月1日后,全县28个乡镇、92个边远山村的3914户贫困户陆续搬迁入住。张林 摄
2019年7月21日 ,四川布拖县城,母亲带着孩子选购彩色气球。作为深度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加速扶贫大产业,改变了群众生活环境及方式,百姓感受生活的变化,安居乐业。李玉龙 摄
2018年8月5日,杨政豪一家在三穗县八弓镇评茶村的旧房前留影。田健 摄
2019年6月15日,杨政豪一家在安置小区彩虹社区合影。 田健 摄
2019年7月22日,贫困老人刘爱菊双手捧着老家房门钥匙。金可文 摄
2019年7月22日,刘爱菊的孙女杨壤捧着新家钥匙。金可文 摄
2014年10月2日,达里雅布依村村民在简陋的家里制作馕饼,孩子在一旁写作业。尹永宏 摄
2019年9月27日,搬迁至新达里雅布依小镇的阿依图兰汗·白克日和女儿在新家里。尹永宏 摄
2017年12月14日,贵州威宁县哲觉镇论河村,4岁的张琴坐在与奶奶合睡的床上。她们住在深山中,为深度贫困户。陈杰 摄
2018年3月1日,张琴的家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她和妹妹有了自己的房间和新床。陈杰 摄
景德镇-婺源-三清山
作者:徐渊明、彭学平等(江西省摄影家协会提供)
上饶-龟峰-龙虎山-抚州
作者:徐渊明、彭学平等(江西省摄影家协会提供)
2020年9月20日,新疆喀什地区浩罕乡,幸福大院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李舸 摄
2019年4月2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大同乡,村民在新建房屋前。2017年5月,塔什库尔干地区发生5.5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如今,当地盖起了成片漂亮整洁的新房子,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陈锡萍 摄
2018年9月6日,西藏噶尔县狮泉河镇,拉南一家搬迁新居后的合影。“康乐新居”是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首个重要工程。整个小区建设了714套藏式新房,配套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贡觉群培 摄
2019年6月28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扶贫搬迁后的农户正在打扫庭院。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之一。2016年至2019年,甘肃省实施“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工程,当地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新的安置区,同时配套建设了各种公共服务中心。李旭春 摄
2018年5月2日,位于乌蒙山区的云南寻甸县重点贫困村苏撒坡村,两家人互相帮忙建新房。当地政府启动了安居工程,将危房统一拆除后重建,给每户5.1万元补助。2018年底,村子已顺利脱贫并通过了国家验收。方云峰 摄
2021年3月13日,山西武乡县五村,村民站在集装箱体建筑上参观新建成的PIP农耕文化综合体之一禾田小镇。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五村是革命老区武乡县的贫困村之一。2017年,山西省委宣传部驻武乡县五村工作队开始以影像助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挖掘五村文化旅游资源,建成PIP(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英文简称)农耕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张国田 摄
2016年8月27日,四川马边县烟峰镇彝族新寨。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县,马边县9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何卫 摄
2018年8月26日,江西龙南市“小武当山”美丽的乡村景色。“小武当山”又名南武当山,壮丽秀美,别有一番意境。熊民芸 摄
2017年11月16日,位于吕梁山区的山西柳林县高家沟乡白家塔村,几名妇女与家人告别,前往北京家政公司就业。当地制定了吕梁山护理护工免费培训精准脱贫扶助计划,数以万计的吕梁护工在北京、太原、青岛等地找到了工作,成为家政市场的“香饽饽”。王伟伟 摄
2017年5月18日,河南宜阳县锦屏镇杨店,村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月嫂培训班。当地定期组织专家,在全县乡村巡回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田义伟 摄
2018年8月3日,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的“巧手助脱贫”苗族刺绣就业培训班上,来自香港的老师讲解传统手鞠刺绣知识。苗、瑶、侗、壮、水等少数民族村寨的53名贫困户妇女参加了培训。郁良权 摄
2019年9月19日,四川美姑县洛莫依达乡开展贫困户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年轻的学员拿到了结业证书。阿牛史日 摄
2018年1月17日,河南卢氏县产业分红大会上,无刺花椒合作社的社员拿到分红。从2017年开始,当地通过金融扶贫贷款发展香菇、中药材、花椒等产业,有效破解了中央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难题。聂金锋 摄
2017年9月11日,山东巨野县开发区毛张庄村,源泉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肉鸭宰割生产线上作业。2019年,该公司利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00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安置1200余人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张海玲 摄
2019年1月24日,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举行的迎新春脱贫攻坚活动上,光荣脱贫的乡亲们等待上台领奖。李锦玲 摄
2020年3月8日,湖南涟源市政府组织专列运送务工人员返岗,并为他们免费提供车票、食品和口罩。当地每年有20余万人外出务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务工人员无法出行。涟源市委、市政府与铁路部门对接,协调增开专列运送返岗务工人员。 陈烨 摄
2017年11月21日,新疆清河县,孩子们放飞纸飞机。当日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公益项目走进该县7所学校,将定制的加厚羽绒服送到北疆老师和孩子们手上。黄悦 摄
2016年5月14日,“悬崖村”勒尔社,俄地有三(前)和弟弟及同学在爬藤梯放学回家时,中途坐在藤梯上休息。陈杰 摄
2016年5月14日,“悬崖村”勒尔社,俄地有三在爬藤梯放学回家途中休息。陈杰 摄
2020年5月16日,俄地有三在昭觉县城的新家里。陈杰 摄
2019年8月2日,“悬崖村”特土社,9岁的吉克石里在旧家门前抱着一束鲜花。陈杰 摄
2020年5月15日,吉克石里(右)在昭觉县城新家里起舞。 陈杰 摄
2019年8月1日,“悬崖村”特土社,13岁的吉克史洛从地里背回重50多斤的四季豆回到家里。她出生时就没有左手小臂,做同样的农活,要比其他同龄孩子付出更多努力。陈杰 摄
2020年5月15日,吉克史洛在昭觉县城新家阳台上眺望风景。陈杰 摄
2016年5月13日,“悬崖村”勒尔社,某色阿且下山赶集。陈杰 摄
2020年5月14日,某色阿且在昭觉县城新家整理新装。陈杰 摄
2020年5月13日,“悬崖村”勒尔社,某色达体在搬家前打理头发。陈杰 摄
2020年5月13日,某色达体和妻子巴科阿里搬进了昭觉县城的新家,他们5口人分得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住房。陈杰 摄
2016年6月5日,“悬崖村”特土社,吉克比古和妻子地木子阿木站在被滚落山石砸坏的房前。陈杰 摄
2020年5月13日,吉克比古夫妇与孙子们在昭觉县城新家。特土社作为地质灾害重灾区,被纳入整体搬迁。陈杰 摄
2020年5月10日,河南原阳县官厂镇小庄村村民王小俊夫妇牧羊归来,在黄河岸边船上自拍。他们在黄河滩区发展特色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王书斌 摄
2019年3月27日,河南卢氏县沙河乡果角村,村民任当锋正在喂羊。2018年他在当地金融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返乡创业,从打工仔变成羊倌。 李嘉南 摄
2020年6月26日,湖北嘉鱼县铜山村,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当地农民抓紧在芒种时节进行水稻生产。铜山村曾是当地的脱贫帮扶点,嘉鱼县实施产业扶贫,实现了长久脱贫。肖灵 摄
2018年11月30日,青海海西州海拔4200多米的都兰县沟里合支龙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两只被救助的藏原羚跟着德措吉回家。第二年春天,它们被放归大自然。宋林继 摄
2014年10月3日,江苏高邮市高邮湖畔,当地农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规模放养“扬州鹅”,既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朱崇平 摄
2017年3月28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推广旅游,举办香猪比赛。2003年,环江香猪产地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蒋大明 摄
2017年6月18日,河南浚县碧霞宫文化广场上举行乡村电影节。作为文化扶贫项目,当地群众不仅可以从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学习农业科普知识。柴俊林 摄
2017年10月1日,福建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各家各户晾晒秋天的收成。桂峰村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每到金秋时节,丰收的果实铺满屋顶、门前。李乾浩 摄
2018年3月2日,江西婺源县菊径村村民表演“板凳龙”。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菊径村都会组织村民表演“板凳龙”,当“板凳龙”从每家经过时,户主会以烟花爆竹迎接。汪顺陵 摄
2020年1月9日,广东连州市龙坪镇举行乡村火舞。龙坪镇有在节庆活动举办舞火龙的传统习俗,每年都吸引了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胡卫东 摄
2017年6月3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举办传统“梳秧节”,村民自发组织梯田拔河比赛,吸引了游客观看。覃敏中 摄
2019年10月18日,四川黑水县在达古冰川举行红叶生态旅游节。黑水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周修建 摄
2018年9月9日,河南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村民采用传统方式收割水稻。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连续几年举办民俗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大别山插秧节等活动,每年吸引鄂豫皖三省10多万人慕名而来,年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乡村脱贫致富。丰子西 摄
2018年4月11日,四川盐源县大草乡麦架坪村,村民外出放羊。通过精准扶贫,种养殖业成为麦架坪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邹森 摄
2017年2月9日,浙江浦江县寿溪村,正值元宵节期间,当地展演的全国非遗项目“浦江迎会”引来孩子观赏。任炎尧 摄
2020年11月4日,中国文联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团的艺术家们走进湖南花垣县慰问演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联合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地文联深入全国多地,以慰问演出、文艺培训、网络赛歌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卢业勇 摄
2019年7月4日,江西寻乌县,老年业余宣传队为文艺晚会演出做准备。闻丹青 摄
2016年7月1日,辽宁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西瓦村,乡亲们观看文化下乡演出。郭健 摄
2020年8月2日,西藏贡觉县五保供养中心,老人们在新建的绿色生态阳光棚里休息。当地还将县内为数不多的孤儿安置在五保供养中心一起照顾。刘磊 摄
2017年9月17日,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新联社区的农民别墅。丁传彬 摄
2018年6月1日,安徽固镇县禹庙村,全程机械化合作社服务队为入社的贫困户开展夏收和夏种作业。2016年以来,安徽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该村成立全程机械化农业合作社,每年除义务为入社的52户贫困户进行作业外,对外营收近30万元。孟祥明 摄
2018年4月13日,湖南双峰县甘棠镇祠堂湾村,游客在芍药花田中游玩。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芍药、百合等耐旱中药材,打造集药材种植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扶贫基地。李建新 摄
2016年9月24日,浙江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村民们在村中的空地晾晒黄豆、油菜籽。蔡宅村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客家古村落,至今仍延续着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保留着客家文化的古韵。陈碧鑫 摄
2017年6月19日,江西瑞昌市高丰镇铺头村优质水稻基地,村民在拔捆秧苗。该村发展优质水稻、苗木、大棚蔬菜、腊米、光伏发电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并参与分红。何将仁 摄
2019年9月25日,吉林桦甸市桦郊乡平安屯,一对夫妇收割水稻。平安屯依托辉发河和平安水库丰裕的水源发展水稻种植已成规模,实现脱贫致富。靳进 摄
2018年9月22日,贵州盘州市大山镇七指峰安置新村。盘州市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本镇上寨村225户贫困户集中搬迁至七指峰安置新村。搬迁户实现了“一达标、二不愁、三保障”的精准脱贫标准。肖本祥 摄
2020年8月6日,青海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村民们身着盛装准备去表演锅庄舞。东旭村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特色旅游业也初具规模。费茂华 摄
2018年2月26日,贵州石阡县举行仡佬毛龙节,近百条毛龙队伍参加展演。“仡佬毛龙”是世代流传下来的民俗庆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文英 摄
2019年5月8日,河南兰考县在人民广场举行农民健身大赛,让广大村民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和增进体育健身意识。宋芬 摄
查看大图
2019年5月10日,广东江门市新会区石板沙村,散落在村内的描写疍家点点滴滴生活场景的壁画,吸引众多游客,也成为体验古村文化的一大旅游亮点。景国民 摄
2020年3月22日,甘肃靖远县若笠乡中塬村整体移民搬迁后的旧村全貌。2019年底,若笠乡2600余户、8600余人已搬迁至三个新移民区。陈尚志 摄
2020年9月23日,新疆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齐巴拉嘎西村,易地搬迁扶贫点新房。2017年,齐巴拉嘎西村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使得88户搬迁户精准落户。崔力 摄
2020年4月9日,四川阿坝县阿坝镇尕休村,村民以当地传统方式修建新房。尕休村围绕脱贫摘帽目标,综合实施产业脱贫等项目。余晋 摄
2018年10月15日,广西天峨县的易地搬迁户抽签分房活动中,老奶奶抽到了满意的住房。罗升 摄
2018年11月11日,广西藤县金鸡镇,扶贫户喜迁新居。金鸡镇18个村的110户贫困户约280人乔迁至此。黄明钊 摄
2020年5月17日,河北涉县圣福天路旅游区的一户农家乐饭店内,店主人端出包好的槐树花馅饺子准备下锅。涉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也给村民铺就了旅游脱贫之路。魏永广 摄
2020年5月13日,四川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村民莫色达体背着行装下山。该村被称为“悬崖村”,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陆续搬迁到县城附近的集中安置点。张林 摄
2020年5月13日,四川昭觉县,几位村民在3号安置点。昭觉县地处大凉山腹地,县城附近的城北乡2020年相继建成四个安置点,安置住房4057套。当年5月1日后,全县28个乡镇、92个边远山村的3914户贫困户陆续搬迁入住。张林 摄
2019年7月21日 ,四川布拖县城,母亲带着孩子选购彩色气球。作为深度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当地加速扶贫大产业,改变了群众生活环境及方式,百姓感受生活的变化,安居乐业。李玉龙 摄
2018年8月5日,杨政豪一家在三穗县八弓镇评茶村的旧房前留影。田健 摄
2019年6月15日,杨政豪一家在安置小区彩虹社区合影。 田健 摄
2019年7月22日,贫困老人刘爱菊双手捧着老家房门钥匙。金可文 摄
2019年7月22日,刘爱菊的孙女杨壤捧着新家钥匙。金可文 摄
2014年10月2日,达里雅布依村村民在简陋的家里制作馕饼,孩子在一旁写作业。尹永宏 摄
2019年9月27日,搬迁至新达里雅布依小镇的阿依图兰汗·白克日和女儿在新家里。尹永宏 摄
2017年12月14日,贵州威宁县哲觉镇论河村,4岁的张琴坐在与奶奶合睡的床上。她们住在深山中,为深度贫困户。陈杰 摄
2018年3月1日,张琴的家搬到论河村中心新村,她和妹妹有了自己的房间和新床。陈杰 摄
景德镇-婺源-三清山
作者:徐渊明、彭学平等(江西省摄影家协会提供)
上饶-龟峰-龙虎山-抚州
作者:徐渊明、彭学平等(江西省摄影家协会提供)
2020年9月20日,新疆喀什地区浩罕乡,幸福大院各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李舸 摄
2019年4月2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大同乡,村民在新建房屋前。2017年5月,塔什库尔干地区发生5.5级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如今,当地盖起了成片漂亮整洁的新房子,人居环境得到改善。陈锡萍 摄
2018年9月6日,西藏噶尔县狮泉河镇,拉南一家搬迁新居后的合影。“康乐新居”是阿里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的首个重要工程。整个小区建设了714套藏式新房,配套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贡觉群培 摄
2019年6月28日,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扶贫搬迁后的农户正在打扫庭院。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之一。2016年至2019年,甘肃省实施“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工程,当地群众全部搬迁入住新的安置区,同时配套建设了各种公共服务中心。李旭春 摄
2018年5月2日,位于乌蒙山区的云南寻甸县重点贫困村苏撒坡村,两家人互相帮忙建新房。当地政府启动了安居工程,将危房统一拆除后重建,给每户5.1万元补助。2018年底,村子已顺利脱贫并通过了国家验收。方云峰 摄
2021年3月13日,山西武乡县五村,村民站在集装箱体建筑上参观新建成的PIP农耕文化综合体之一禾田小镇。地处太行山深处的五村是革命老区武乡县的贫困村之一。2017年,山西省委宣传部驻武乡县五村工作队开始以影像助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挖掘五村文化旅游资源,建成PIP(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英文简称)农耕文化综合体等项目。张国田 摄
2016年8月27日,四川马边县烟峰镇彝族新寨。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县,马边县9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何卫 摄
2018年8月26日,江西龙南市“小武当山”美丽的乡村景色。“小武当山”又名南武当山,壮丽秀美,别有一番意境。熊民芸 摄
2017年11月16日,位于吕梁山区的山西柳林县高家沟乡白家塔村,几名妇女与家人告别,前往北京家政公司就业。当地制定了吕梁山护理护工免费培训精准脱贫扶助计划,数以万计的吕梁护工在北京、太原、青岛等地找到了工作,成为家政市场的“香饽饽”。王伟伟 摄
2017年5月18日,河南宜阳县锦屏镇杨店,村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月嫂培训班。当地定期组织专家,在全县乡村巡回进行免费技能培训。田义伟 摄
2018年8月3日,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举办的“巧手助脱贫”苗族刺绣就业培训班上,来自香港的老师讲解传统手鞠刺绣知识。苗、瑶、侗、壮、水等少数民族村寨的53名贫困户妇女参加了培训。郁良权 摄
2019年9月19日,四川美姑县洛莫依达乡开展贫困户素质提升培训工程,年轻的学员拿到了结业证书。阿牛史日 摄
2018年1月17日,河南卢氏县产业分红大会上,无刺花椒合作社的社员拿到分红。从2017年开始,当地通过金融扶贫贷款发展香菇、中药材、花椒等产业,有效破解了中央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难题。聂金锋 摄
2017年9月11日,山东巨野县开发区毛张庄村,源泉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肉鸭宰割生产线上作业。2019年,该公司利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00万元,建设年产2万吨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安置1200余人就业,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张海玲 摄
2019年1月24日,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镇举行的迎新春脱贫攻坚活动上,光荣脱贫的乡亲们等待上台领奖。李锦玲 摄
2020年3月8日,湖南涟源市政府组织专列运送务工人员返岗,并为他们免费提供车票、食品和口罩。当地每年有20余万人外出务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量务工人员无法出行。涟源市委、市政府与铁路部门对接,协调增开专列运送返岗务工人员。 陈烨 摄
2017年11月21日,新疆清河县,孩子们放飞纸飞机。当日海澜之家“多一克温暖”公益项目走进该县7所学校,将定制的加厚羽绒服送到北疆老师和孩子们手上。黄悦 摄
2016年5月14日,“悬崖村”勒尔社,俄地有三(前)和弟弟及同学在爬藤梯放学回家时,中途坐在藤梯上休息。陈杰 摄
2016年5月14日,“悬崖村”勒尔社,俄地有三在爬藤梯放学回家途中休息。陈杰 摄
2020年5月16日,俄地有三在昭觉县城的新家里。陈杰 摄
2019年8月2日,“悬崖村”特土社,9岁的吉克石里在旧家门前抱着一束鲜花。陈杰 摄
2020年5月15日,吉克石里(右)在昭觉县城新家里起舞。 陈杰 摄
2019年8月1日,“悬崖村”特土社,13岁的吉克史洛从地里背回重50多斤的四季豆回到家里。她出生时就没有左手小臂,做同样的农活,要比其他同龄孩子付出更多努力。陈杰 摄
2020年5月15日,吉克史洛在昭觉县城新家阳台上眺望风景。陈杰 摄
2016年5月13日,“悬崖村”勒尔社,某色阿且下山赶集。陈杰 摄
2020年5月14日,某色阿且在昭觉县城新家整理新装。陈杰 摄
2020年5月13日,“悬崖村”勒尔社,某色达体在搬家前打理头发。陈杰 摄
2020年5月13日,某色达体和妻子巴科阿里搬进了昭觉县城的新家,他们5口人分得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住房。陈杰 摄
2016年6月5日,“悬崖村”特土社,吉克比古和妻子地木子阿木站在被滚落山石砸坏的房前。陈杰 摄
2020年5月13日,吉克比古夫妇与孙子们在昭觉县城新家。特土社作为地质灾害重灾区,被纳入整体搬迁。陈杰 摄
2020年5月10日,河南原阳县官厂镇小庄村村民王小俊夫妇牧羊归来,在黄河岸边船上自拍。他们在黄河滩区发展特色养殖,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王书斌 摄
2019年3月27日,河南卢氏县沙河乡果角村,村民任当锋正在喂羊。2018年他在当地金融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返乡创业,从打工仔变成羊倌。 李嘉南 摄
2020年6月26日,湖北嘉鱼县铜山村,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当地农民抓紧在芒种时节进行水稻生产。铜山村曾是当地的脱贫帮扶点,嘉鱼县实施产业扶贫,实现了长久脱贫。肖灵 摄
2018年11月30日,青海海西州海拔4200多米的都兰县沟里合支龙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两只被救助的藏原羚跟着德措吉回家。第二年春天,它们被放归大自然。宋林继 摄
2014年10月3日,江苏高邮市高邮湖畔,当地农民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大规模放养“扬州鹅”,既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朱崇平 摄
2017年3月28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推广旅游,举办香猪比赛。2003年,环江香猪产地通过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注册,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蒋大明 摄
2017年6月18日,河南浚县碧霞宫文化广场上举行乡村电影节。作为文化扶贫项目,当地群众不仅可以从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学习农业科普知识。柴俊林 摄
2017年10月1日,福建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各家各户晾晒秋天的收成。桂峰村是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每到金秋时节,丰收的果实铺满屋顶、门前。李乾浩 摄
2018年3月2日,江西婺源县菊径村村民表演“板凳龙”。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菊径村都会组织村民表演“板凳龙”,当“板凳龙”从每家经过时,户主会以烟花爆竹迎接。汪顺陵 摄
2020年1月9日,广东连州市龙坪镇举行乡村火舞。龙坪镇有在节庆活动举办舞火龙的传统习俗,每年都吸引了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胡卫东 摄
2017年6月3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平安村举办传统“梳秧节”,村民自发组织梯田拔河比赛,吸引了游客观看。覃敏中 摄
2019年10月18日,四川黑水县在达古冰川举行红叶生态旅游节。黑水县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周修建 摄
2018年9月9日,河南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村民采用传统方式收割水稻。当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连续几年举办民俗文化节、农民丰收节、大别山插秧节等活动,每年吸引鄂豫皖三省10多万人慕名而来,年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乡村脱贫致富。丰子西 摄
2018年4月11日,四川盐源县大草乡麦架坪村,村民外出放羊。通过精准扶贫,种养殖业成为麦架坪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邹森 摄
2017年2月9日,浙江浦江县寿溪村,正值元宵节期间,当地展演的全国非遗项目“浦江迎会”引来孩子观赏。任炎尧 摄
2020年11月4日,中国文联学雷锋文艺志愿服务团的艺术家们走进湖南花垣县慰问演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联合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地文联深入全国多地,以慰问演出、文艺培训、网络赛歌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卢业勇 摄
2019年7月4日,江西寻乌县,老年业余宣传队为文艺晚会演出做准备。闻丹青 摄
2016年7月1日,辽宁阜新市海州区韩家店镇西瓦村,乡亲们观看文化下乡演出。郭健 摄
2020年8月2日,西藏贡觉县五保供养中心,老人们在新建的绿色生态阳光棚里休息。当地还将县内为数不多的孤儿安置在五保供养中心一起照顾。刘磊 摄
2017年9月17日,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新联社区的农民别墅。丁传彬 摄
2018年6月1日,安徽固镇县禹庙村,全程机械化合作社服务队为入社的贫困户开展夏收和夏种作业。2016年以来,安徽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该村成立全程机械化农业合作社,每年除义务为入社的52户贫困户进行作业外,对外营收近30万元。孟祥明 摄
2018年4月13日,湖南双峰县甘棠镇祠堂湾村,游客在芍药花田中游玩。近年来,当地政府鼓励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种植芍药、百合等耐旱中药材,打造集药材种植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产业扶贫基地。李建新 摄
2016年9月24日,浙江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村民们在村中的空地晾晒黄豆、油菜籽。蔡宅村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客家古村落,至今仍延续着客家人的生活习俗,保留着客家文化的古韵。陈碧鑫 摄
2017年6月19日,江西瑞昌市高丰镇铺头村优质水稻基地,村民在拔捆秧苗。该村发展优质水稻、苗木、大棚蔬菜、腊米、光伏发电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并参与分红。何将仁 摄
2019年9月25日,吉林桦甸市桦郊乡平安屯,一对夫妇收割水稻。平安屯依托辉发河和平安水库丰裕的水源发展水稻种植已成规模,实现脱贫致富。靳进 摄
2018年9月22日,贵州盘州市大山镇七指峰安置新村。盘州市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将本镇上寨村225户贫困户集中搬迁至七指峰安置新村。搬迁户实现了“一达标、二不愁、三保障”的精准脱贫标准。肖本祥 摄
2020年8月6日,青海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村民们身着盛装准备去表演锅庄舞。东旭村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特色旅游业也初具规模。费茂华 摄
2018年2月26日,贵州石阡县举行仡佬毛龙节,近百条毛龙队伍参加展演。“仡佬毛龙”是世代流传下来的民俗庆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万文英 摄
2019年5月8日,河南兰考县在人民广场举行农民健身大赛,让广大村民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丰收的喜悦,培养和增进体育健身意识。宋芬 摄
前 言
祖国广袤的田野在我们面前展开,繁盛斑斓,气象万千。
这是创造了人间奇迹、见证着伟大光荣的田野。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伟大光荣的胜利证明着中国人民的奋斗与创造,证明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证明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和意志。
这是生机勃勃、活力盛大的田野。绝对贫困已成历史记忆,几千年所遥望的小康已成现实,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方式,从日常经验到个人命运,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崭新道路在田野上豁然敞开,每一个村庄、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感受着新时代的温暖和激励,满怀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正是参与、见证这场可歌可泣之战的艺术结晶。
凝视这一切、记住这一切,这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在人民中间倾听大地心跳,用镜头记录时代,这是中国摄影家们的坚定信念。他们长年奔走于田野山峦,他们的镜头是朝向这个伟大时代、朝向人民的生活与奋斗的深情的眼睛。
我们看见了历史。图像铭刻着时间,每一个此时此刻,都是过去到未来之间一次定格的跃动,都指涉丰沛的意义、饱含记忆的力量,每一个瞬间都真实地取自变化与发展的轨迹。摄影成为了见证历史的行动,图像构成了一个时代的“地方志”与“民族史”。
我们看见了精神。这是光与影书写的英雄史诗,是光与影构成的精神图谱,一张张面庞、一个个场景乃至一处处风景汇合为时代的表情,时代精神的光晕清晰地展现,这是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和刚毅、欢悦和豪迈。
我们看见了人民与大地—镜头前的每一个人,被如此确切地记住,当曾经拘谨的少年绽放自然而有生气的笑容,当汗水像金豆子般在那些结实的黑脊梁上滚落,图像深处的芬芳扑面而来,人民的形象获得了最具体最生动的表现;田野、山川、村庄、岁月,都在历史的和审美的观照中被真挚端详和体认:这就是吾土吾民,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深爱这田野大地、深爱着大地上前进的人民。
希望的田野正向着更加壮美的未来展开。新征程上,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将会永远铭记在此所见的一切。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