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佳作

作品选登 | 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之攻坚篇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张双双 2021-04-08

攻坚——2020年6月5日,重庆巫山县两坪乡溪沟村村民抬着百余斤重的发电机穿越陡峭的悬崖。该村长期季节性缺水,为切实解决缺水难题,村干部带领群众上山寻水,在海拔800多米高的小林家沟找到一处山泉水源,并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把干净的山泉水引到了村上蓄水池。苏耀波 摄

攻坚——2019年6月30日,在乌英苗寨,驻村第一书记韦桂华(右四)、党员梁成兵(右三)、梁志新(左二)带领村民维修河堤。乌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共有140户600多人。其中100户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0户属贵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南岑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多地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黄孝邦 摄

攻坚——2019年9月24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驻库木巴格村第一书记希艾力·库尔班(左三)为脱贫户发放“脱贫光荣”牌,一位老大娘流下眼泪。韩栓柱 摄

攻坚——2020年4月18日,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姬庄“居村联养点”,马厂镇前何行政村第一书记韩宇南(右)看望92岁的老人高素真。“居村联养点”是太康县帮助农村特困老人养老的又一个创新,是依托国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探索出的农村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径。刘锟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8年8月15日,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施俊(右二)一家在家门口合影。除了 82 岁的奶奶,施家七口人原本均在外打工。自从十八洞村打造旅游扶贫产业后,村里旅游热火了,他们全家人陆续回乡创业,开农家乐,当讲解员,在银行营业点办理扶贫贷款业务等,日子越过越红火。居杨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8年12月21日,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超文和工人一起修缮自家老屋,为农家乐分店开业做准备。杨超文于2013年底辞工返乡,开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家乐——“幸福人家”。宋刚明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9年4月5日,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石爬专(右三)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过她家,坐在椅子上同村民促膝交谈。 居杨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9年8月9日,村民们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参加庆祝丰收的赶秋节。不远处是成立近一年的十八洞村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居杨 摄

东西协作闽宁镇——2020年4月9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建新房的村民正与老家的亲人通话。邬志斌 摄

东西协作闽宁镇——2020年7月7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新镇区。邬志斌 摄

东西协作闽宁镇——2020年4月8日,村民在富贵兰纺织扶贫车间里做工。家门口建厂让闽宁镇福宁、原隆等村的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邬志斌 摄

回眸——1992年8月27日,四川南充,农民从广安火车站南下打工。列车一到站,车门都难以打开,下车的人下不来,上车的人背着行李从车窗往里爬。 周国强 摄

回眸——1986年8月,青海玛多县,看演出的小学生。 朱宪民 摄

回眸——1991年10月,山东沂蒙山区,爷爷带着孙子在赶集路上。 图鸣 摄

回眸——1997年2月,陕西吴旗县,村民带着自家的器皿下山取水。 张桐胜 摄

回眸——1994年9月,河南泌阳县,农民在赶集路上艰辛跋涉。周一渤 摄

回眸——1997年6月,河南鲁山县瓦屋乡,麦场上的日常“饭场”。“饭场”是河南方言,指人们在村落公共空间聚集在一起吃饭的场地。 武强 摄

回眸——1983年9月,云南楚雄市,村民在打谷场上劳作。徐晋燕 摄

奋斗——2017年2月23日,四川冕宁县健美乡洛居村,乡村医生马丽在出诊路上。她守护健美乡村民十九载,在大山间留下坚实的足迹。潘松刚 摄

奋斗——1996年5月,贵州赫章县街头,一家中医诊所。于文国摄

奋斗——2018年7月24日,贵州威宁县石门乡,医务人员在年丰村卫生室为前来就诊的乡亲们看病、答疑。该卫生室是威宁同济医院驻石门乡年丰村帮扶点。于文国 摄

奋斗——2015年12月4日,湖南凤凰县山江镇,村民在一家银行门前等待领取养老金。徐崇德 摄

奋斗——2018年6月9日,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果农在铁路附近采摘桃子。2014年沪昆高铁湖南段开通以后,为芷江县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小平 摄

奋斗——2018年11月22日,甘肃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七彩公路。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后来当地政府出资修通了盘山公路。2016年政府再次出资整修翻新,色彩斑斓的彩色大道与石林沿线景色相映成趣。王世昆 摄

奋斗——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 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主动请缨一线,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扶贫献出生命。黄文秀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陈名持 摄

奋斗——2019年10月7日,四川凉山州,从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在新凉站停车后,村民忙着将山羊装上火车。往返于四川越西县普雄镇与攀枝花市的5633/4次列车,是目前成昆线上四川境内最后两列慢车之一。运营近半个世纪以来,慢火车载送着沿线彝族群众,在大凉山地区穿山越岭,是当地的生机来源和增加收入的基础。刘方成 摄

奋斗——黄诗燕(1964年7月—2019年11月29日) 湖南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右)九年如一日,带领革命老区炎陵成功脱贫,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黄诗燕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刘琦 摄

奋斗——2017年4月20日,河南兰考县焦桐路北段,美丽的泡桐花绽放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谭豫增 摄

奋斗——1962年,河南兰考县,焦裕禄与新植的泡桐留影。刘俊生 摄

奋斗——1980年冬,河南兰考县为确保来年丰收,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疏通河道、引水浇地、排水防涝。孙晓华 摄

奋斗——1962年,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在花生地拔草。刘俊生 摄

奋斗——2019年4月9日,内蒙古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科右中旗刺绣扶贫产业带头人白晶莹(左)在当地的刺绣扶贫车间为绣工作技术指导。2021年2月25日,白晶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苏丹 摄

奋斗——2019年9月15日,四川雷波县卡哈乐村,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局援彝干部辜涛(左)在入户调查途中,帮助彝族同胞收玉米。 李隆德 摄

奋斗——2020年2月5日,贵州台江县台盘乡,曾庆波(右)、陈鑫(中)、李根为苗族群众送去春耕物资,解决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购物难题。他们分别是棉花村、龙潭村、红光村的第一书记,都来自南方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蔡兴文 摄

奋斗——2017年9月19日,广西南丹县芒场镇磨岩村麻赖屯,年近六旬的南丹县扶贫办工作人员阳祖伟在深入边远村落调查途中,坐在山路上休息。柏景华 摄

奋斗——2018年11月10日,广西博白县黄凌镇白流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朱茂全(前排左)带领村民垦荒。自2018年以来,扶贫工作队依靠种植油茶,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黄广生 摄

奋斗——2020年10月20日,河南台前县吴坝镇徐堌堆村,致富带头人李爱芹(前排中)与服装加工厂的姐妹们。几年前,李爱芹放弃在天津打工,回到了村里做起服装加工,目前有40多人就业。解海龙 摄

奋斗——2016年11月16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畎岸村,土蜂养殖户正在收割蜂蜜。当地探索出了“十箱万元助低收入农户增收”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农户养上十箱土蜂,凭劳动就能有万元收入。朱旭萍 摄

奋斗——2020年5月2日,云南剑川县金华镇龙凤村,村民在蔬菜种植基地收割反季无公害莴笋。为保证莴笋的新鲜度,收割要在太阳出来前完成装车。近年来,金华镇龙凤林祥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苏金泉 摄

奋斗——2017年11月5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农民在腾格里沙漠用“麦草方格”治沙的间歇。从2013年到2018年,通过国家扶贫项目,中卫市在腾格里沙漠东南沿治沙42万亩。马德 摄

奋斗——2019年1月23日,安徽歙县三阳村第四届古稀宴在古色古香的三阳村洪氏宗祠中举行。林坚 摄

奋斗——2019年8月4日,浙江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来自云南昭通的务工人员在河堤上工作。邹鸿 摄

奋斗——2017年6月3日,广西藤县金鸡镇,砖厂里的女工在工间休息。霍雨锋 摄

奋斗——2020年7月17日,新疆于田县木尕拉镇美玉香馕扶贫基地,工人们正在烤制馕饼。为助力于田县脱贫攻坚,天津募集社会帮扶资金,与新疆国有企业共同打造扶贫基地。阿迪力·那的尔 摄

奋斗——2017年11月8日,甘肃金昌市河西堡小镇进行棚户区改造,忙碌了一天的农民在休息。沈雁军 摄

奋斗——2014年1月1日,西藏日喀则市江当乡江当村,正在治沙的人们突然遭遇风沙来袭。这里有8000亩沙漠, 植物的存活率很低,当地护林员用自己的双手种出一株株“希望”。王伟涛 摄

奋斗——2020年8月2日,云南迪庆州,当地村民在花地除草。这里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如今走出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片森林,带动一方群众”的“旅游+扶贫”模式。 梁达明 摄

奋斗——2020年10月8日,新疆和田地区皮亚勒玛乡,当地农民正在搬运刚刚采摘的石榴。2020年全乡石榴产量1.2万吨,总产值12547.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920元,石榴产业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阿迪力·那的尔 摄

奋斗——2018年7月22日,宁夏中宁县徐套村,村民拉着西瓜回家。扬黄灌溉工程改善了硒砂瓜种植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硒砂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邬志斌 摄

奋斗——2018年10月1日,宁夏平罗县陶乐镇“生态移民村”庙庙湖村,农业工人在收工的路上。由他们种植的小番茄目前远销北京、天津、深圳等地。于文国 摄

奋斗——2018年12月8日,浙江松阳县四都乡寨头村,村民们挑着大萝卜下山。四都乡位于海拔810米的高山地区,曾是“整乡搬迁,下山脱贫”的对象,现在经过产业扶贫,高山蔬菜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上山致富的道路。蓝美珠 摄

奋斗——2014年6月23日,浙江龙游县农民在十里铺村马格郎农场蔬菜基地打工。在街道和村的支持下,该基地利用季节性采摘,既方便本地农民就业,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陈水和 摄

奋斗——2018年6月2日,河南嵩县阎庄镇窑湾村打麦场,一字排开的脱粒机正在作业。脱粒机供农民免费使用。打麦场场主留下麦秸作为牲畜饲料销售,既避免了焚烧麦秸现象的发生,又成为一条致富的门路。肖社会 摄

奋斗——20世纪80年代,陕西关中平原,来自甘肃以及陕西商洛、安康地区的农民是麦客的主力军。麦客们算着麦黄的时差,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侯登科 摄(越众历史影像馆提供)

奋斗——2014年7月3日,广东高要市大湾镇,朱井良一家在田头露宿。他通过网络等渠道寻找收割信息,为下一行程找准方向。10天前,当朱井良从1800公里以外的老家江苏灌南县赶到大湾镇时,这里已陆续汇聚了来自苏、皖、豫多省以及本地的收割机30多台,等待参与夏收服务。朱健兴 摄

奋斗——2014年7月10日,陕西定边县油房庄乡马铃薯种植基地,省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进行现代化喷洒农药培训。马铃薯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钟子俊 摄

奋斗——2002年6月,河南鲁山县,一家人在打麦子。过去,打麦子费劳力,要全家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张惠宾 摄

奋斗——2014年10月14日,陕西子洲县小场峁村,秋收打场逐渐淘汰原来人工碾压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机动车,方便高效。常波 摄

奋斗——2020年4月12日,江西吉水县,村民在醪桥镇黄泥洞柚稻综合体智能育秧中心劳作。吉水县推广标准流程化育秧管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在农田托管、大户种植模式方面不断尝试,用农业科技化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罗建荣 摄

奋斗——2006年5月16日,山西偏关县寺沟村,一户人家正在夯土建造的长城墩台下犁地、撒种。寺沟村主要种植土豆和杂粮,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妇女和年长的男人成了主要劳动力。赵青 摄

奋斗——2017年6月23日,安徽凤阳县方邱湖农场,农民用上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具。马利 摄

奋斗——1998年2月,陕西户县的年轻人在田间地头唱卡拉 OK 。秦岭 摄

奋斗——2020年5月4日,四川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村民做直播。“悬崖村”现在已从无网络到了4G时代,村里目前有10多个网红,个人粉丝量从几万到几十万。陈杰 摄

奋斗——2015年3月4日,河北张家口地区,村里的留守老人闲暇之余蹲在墙边晒太阳。 朱宪民 摄

奋斗——2018年4月4日,河北张北县玉狗梁村,乡亲们在雪中练瑜伽。2016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卢文震根据村民的日常动作,创编了一套“农民生活瑜伽操”,让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成为网红村,还闯出了“玉狗梁有机藜麦、土豆、莜面”等众筹产业发展模式。赵占南 摄

奋斗——1995年2月8日,甘肃张家川县张棉村,四位进村的货郎。孙廷永 摄

奋斗——2020年4月26日,江西遂川县副县长彭水生(后排中)在汤湖镇同洲茶场为当地特产直播代言。 彭志强 摄

奋斗—— 2017年7月3日,在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镇符建平农资商店,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后扫码付款。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上支付普遍被人们接受。刘锋锐 摄

奋斗——2016年11月10日,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西樊村,村民迎来特殊的网购“送货员”——一架无人机载着3公斤日用品,完成配送西北首单“快递”的安全投放。 袁景智 摄

奋斗——2010年4月13日,宁夏西吉县的一所乡村小学,孩子们带着接水器具,排队等待打水。纪向钊 摄

奋斗——2012年12月14日,广西凤山县金牙瑶族乡外里小学,学生们用自来水洗碗。凤山县通过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家庭水柜、引用山泉水等方式,解决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周恩革 摄

奋斗——1991年4月,湖北罗田县,同学们在课桌上午休。解海龙 摄

奋斗——2018年10月16日,云南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小学学生在新建成的宿舍里。该校为寄宿制小学,有700余名学生,90%都住校。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学校办学条件和住宿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陈路 摄

奋斗——2017年12月26日,四川通江县陈河乡陈家坝小学,二年级学生李岱霖(中)和她的同学领到了新书包。受工商银行捐助,当地不仅修建了“陈家坝爱心溪桥”,还修建了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完备的新校舍。杨凯生 摄

奋斗——1991年4月,安徽金寨县查畈村小学的孩子们。解海龙 摄

奋斗——2019年6月27日,甘肃古浪县黄花滩绿洲完全小学的孩子们。这所学校是为确保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的小学生就近入学所建,现有16个民族的学生千余人,学校功能齐备,设施一流。 解海龙 摄

奋斗——2018年2月2日,河南淇县庙口镇形盆小学,孩子们观看志愿者播放的3D动画电影。河南鹤壁矿业集团退休工人刘厚忠成立了“逗号爱心电影放映团”,经常到周边贫困山区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放电影。张兆增 摄

奋斗——2016年9月6日,广西融水县大年乡高马村小学,吴忠艳(左一)、梁海换(左二)和孩子们做游戏。梁海换和吴忠艳大学毕业后来到高马村小学担任特岗老师。高马村小学是全县最边远的村小之一。她们在学校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设有手工、武术、舞蹈、象棋、唱歌等兴趣班,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龙涛 摄

奋斗——2019年4月12日,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中心小学,支教老师邵强带着二年级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李隽辉 摄

奋斗——2016年1月8日,云南石屏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等组织“腊月暖冬行动”,给龙武镇中心小学同学送书包、手套、棉被等物资。胡斌 摄

奋斗——2019年6月11日,安徽寿县寿春中学,享受精准脱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特意在毕业典礼上穿了一件印有“脱贫”字样的衣服以示庆祝。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4月脱贫摘帽。李翔 摄

奋斗——2017年3月28日,四川仪陇县周河镇神溪村,孩子们等待发车。当地实现了通村客运全覆盖后,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孩童上学。杜会灵 摄

奋斗——2018年10月25日,四川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村。当地巧做生态文章,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4月,羊茸村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薛良全 摄

奋斗——2015年10月15日,甘肃民勤县南湖镇红沙滩秋季治沙现场,机关工作人员、干警、农民、学生等3000余人参加义务治沙造林活动。民勤的历史就是和风沙抗争的历史,民勤县宋和村在不断实践中创造的黏土沙障与林木封育结合的治沙新模式,被学术界称为“宋和样板”,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李军 摄

奋斗——2019年5月4日,甘肃高台县黑泉镇西沙窝防沙治沙林带。当地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程,昔日的黄沙被绿网牢牢锁住,实现“绿富同兴”。 郑耀德 摄

奋斗——2017年5月17日,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员工为处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刚台村搬运光伏板。安徽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远离县城100多公里,安徽省首座跟踪式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在这里建成,每年可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王文 摄

奋斗——1983年10月6日,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石门乡龙堂村,上百名电力建设者将一根近千米长的电力导线挑上山,架设输电线路。王剑 摄

奋斗——2016年8月4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叹气沟,县供电公司员工顶着毒辣的太阳,运送农网改造材料,劳动号子声响彻险峻的峡谷。长阳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的定点扶贫县。 李萍 摄

奋斗——2017年7月18日,福建省内装机容量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松溪县信义光伏电站。项目全面建成后,形成集生态农业、林经作物培育、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黄富旺 摄

奋斗——2020年9月23日,新疆和田县经济新区,壮观的沙漠治理饲草饲料基地。饲草料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四级架构”运营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良性循环。付锐 摄

奋斗——2018年12月26日,云海中的江西寻乌县基隆嶂风力发电场。该电场每年可为电网提供2.2亿度上网电量,对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电力压力、拉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曾青松 摄

奋斗——2019年8月19日,在广西上林县白圩镇登山村光伏电站的光伏板下,养殖近万只肉鸭的农户给鸭子喂食。“渔光互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渠道。 潘永 摄

奋斗——2017年12月3日,大别山南麓、湖北罗田县境内的塔山满眼秋色,层林尽染。汪常青 摄

查看大图

攻坚——2020年6月5日,重庆巫山县两坪乡溪沟村村民抬着百余斤重的发电机穿越陡峭的悬崖。该村长期季节性缺水,为切实解决缺水难题,村干部带领群众上山寻水,在海拔800多米高的小林家沟找到一处山泉水源,并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把干净的山泉水引到了村上蓄水池。苏耀波 摄

攻坚——2019年6月30日,在乌英苗寨,驻村第一书记韦桂华(右四)、党员梁成兵(右三)、梁志新(左二)带领村民维修河堤。乌英苗寨位于黔桂交界的大苗山深处,共有140户600多人。其中100户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40户属贵州从江县翠里瑶族壮族乡南岑村。由于地处偏远,山多地少,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黄孝邦 摄

攻坚——2019年9月24日,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驻库木巴格村第一书记希艾力·库尔班(左三)为脱贫户发放“脱贫光荣”牌,一位老大娘流下眼泪。韩栓柱 摄

攻坚——2020年4月18日,河南周口市太康县姬庄“居村联养点”,马厂镇前何行政村第一书记韩宇南(右)看望92岁的老人高素真。“居村联养点”是太康县帮助农村特困老人养老的又一个创新,是依托国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探索出的农村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径。刘锟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8年8月15日,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施俊(右二)一家在家门口合影。除了 82 岁的奶奶,施家七口人原本均在外打工。自从十八洞村打造旅游扶贫产业后,村里旅游热火了,他们全家人陆续回乡创业,开农家乐,当讲解员,在银行营业点办理扶贫贷款业务等,日子越过越红火。居杨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8年12月21日,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超文和工人一起修缮自家老屋,为农家乐分店开业做准备。杨超文于2013年底辞工返乡,开起了全村第一个农家乐——“幸福人家”。宋刚明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9年4月5日,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石爬专(右三)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饭。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过她家,坐在椅子上同村民促膝交谈。 居杨 摄

精准扶贫十八洞村——2019年8月9日,村民们在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参加庆祝丰收的赶秋节。不远处是成立近一年的十八洞村农旅农民专业合作社。居杨 摄

东西协作闽宁镇——2020年4月9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建新房的村民正与老家的亲人通话。邬志斌 摄

东西协作闽宁镇——2020年7月7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新镇区。邬志斌 摄

东西协作闽宁镇——2020年4月8日,村民在富贵兰纺织扶贫车间里做工。家门口建厂让闽宁镇福宁、原隆等村的1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邬志斌 摄

回眸——1992年8月27日,四川南充,农民从广安火车站南下打工。列车一到站,车门都难以打开,下车的人下不来,上车的人背着行李从车窗往里爬。 周国强 摄

回眸——1986年8月,青海玛多县,看演出的小学生。 朱宪民 摄

回眸——1991年10月,山东沂蒙山区,爷爷带着孙子在赶集路上。 图鸣 摄

回眸——1997年2月,陕西吴旗县,村民带着自家的器皿下山取水。 张桐胜 摄

回眸——1994年9月,河南泌阳县,农民在赶集路上艰辛跋涉。周一渤 摄

回眸——1997年6月,河南鲁山县瓦屋乡,麦场上的日常“饭场”。“饭场”是河南方言,指人们在村落公共空间聚集在一起吃饭的场地。 武强 摄

回眸——1983年9月,云南楚雄市,村民在打谷场上劳作。徐晋燕 摄

奋斗——2017年2月23日,四川冕宁县健美乡洛居村,乡村医生马丽在出诊路上。她守护健美乡村民十九载,在大山间留下坚实的足迹。潘松刚 摄

奋斗——1996年5月,贵州赫章县街头,一家中医诊所。于文国摄

奋斗——2018年7月24日,贵州威宁县石门乡,医务人员在年丰村卫生室为前来就诊的乡亲们看病、答疑。该卫生室是威宁同济医院驻石门乡年丰村帮扶点。于文国 摄

奋斗——2015年12月4日,湖南凤凰县山江镇,村民在一家银行门前等待领取养老金。徐崇德 摄

奋斗——2018年6月9日,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果农在铁路附近采摘桃子。2014年沪昆高铁湖南段开通以后,为芷江县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小平 摄

奋斗——2018年11月22日,甘肃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七彩公路。以前这里只有羊肠小道,后来当地政府出资修通了盘山公路。2016年政府再次出资整修翻新,色彩斑斓的彩色大道与石林沿线景色相映成趣。王世昆 摄

奋斗——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 广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主动请缨一线,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扶贫献出生命。黄文秀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荣誉称号。陈名持 摄

奋斗——2019年10月7日,四川凉山州,从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在新凉站停车后,村民忙着将山羊装上火车。往返于四川越西县普雄镇与攀枝花市的5633/4次列车,是目前成昆线上四川境内最后两列慢车之一。运营近半个世纪以来,慢火车载送着沿线彝族群众,在大凉山地区穿山越岭,是当地的生机来源和增加收入的基础。刘方成 摄

奋斗——黄诗燕(1964年7月—2019年11月29日) 湖南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右)九年如一日,带领革命老区炎陵成功脱贫,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黄诗燕先后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刘琦 摄

奋斗——2017年4月20日,河南兰考县焦桐路北段,美丽的泡桐花绽放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谭豫增 摄

奋斗——1962年,河南兰考县,焦裕禄与新植的泡桐留影。刘俊生 摄

奋斗——1980年冬,河南兰考县为确保来年丰收,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疏通河道、引水浇地、排水防涝。孙晓华 摄

奋斗——1962年,河南兰考县,焦裕禄在花生地拔草。刘俊生 摄

奋斗——2019年4月9日,内蒙古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科右中旗刺绣扶贫产业带头人白晶莹(左)在当地的刺绣扶贫车间为绣工作技术指导。2021年2月25日,白晶莹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苏丹 摄

奋斗——2019年9月15日,四川雷波县卡哈乐村,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局援彝干部辜涛(左)在入户调查途中,帮助彝族同胞收玉米。 李隆德 摄

奋斗——2020年2月5日,贵州台江县台盘乡,曾庆波(右)、陈鑫(中)、李根为苗族群众送去春耕物资,解决群众疫情防控期间的购物难题。他们分别是棉花村、龙潭村、红光村的第一书记,都来自南方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蔡兴文 摄

奋斗——2017年9月19日,广西南丹县芒场镇磨岩村麻赖屯,年近六旬的南丹县扶贫办工作人员阳祖伟在深入边远村落调查途中,坐在山路上休息。柏景华 摄

奋斗——2018年11月10日,广西博白县黄凌镇白流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朱茂全(前排左)带领村民垦荒。自2018年以来,扶贫工作队依靠种植油茶,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黄广生 摄

奋斗——2020年10月20日,河南台前县吴坝镇徐堌堆村,致富带头人李爱芹(前排中)与服装加工厂的姐妹们。几年前,李爱芹放弃在天津打工,回到了村里做起服装加工,目前有40多人就业。解海龙 摄

奋斗——2016年11月16日,浙江丽水市莲都区畎岸村,土蜂养殖户正在收割蜂蜜。当地探索出了“十箱万元助低收入农户增收”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农户养上十箱土蜂,凭劳动就能有万元收入。朱旭萍 摄

奋斗——2020年5月2日,云南剑川县金华镇龙凤村,村民在蔬菜种植基地收割反季无公害莴笋。为保证莴笋的新鲜度,收割要在太阳出来前完成装车。近年来,金华镇龙凤林祥农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苏金泉 摄

奋斗——2017年11月5日,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农民在腾格里沙漠用“麦草方格”治沙的间歇。从2013年到2018年,通过国家扶贫项目,中卫市在腾格里沙漠东南沿治沙42万亩。马德 摄

奋斗——2019年1月23日,安徽歙县三阳村第四届古稀宴在古色古香的三阳村洪氏宗祠中举行。林坚 摄

奋斗——2019年8月4日,浙江桐庐县横村镇白云村,来自云南昭通的务工人员在河堤上工作。邹鸿 摄

奋斗——2017年6月3日,广西藤县金鸡镇,砖厂里的女工在工间休息。霍雨锋 摄

奋斗——2020年7月17日,新疆于田县木尕拉镇美玉香馕扶贫基地,工人们正在烤制馕饼。为助力于田县脱贫攻坚,天津募集社会帮扶资金,与新疆国有企业共同打造扶贫基地。阿迪力·那的尔 摄

奋斗——2017年11月8日,甘肃金昌市河西堡小镇进行棚户区改造,忙碌了一天的农民在休息。沈雁军 摄

奋斗——2014年1月1日,西藏日喀则市江当乡江当村,正在治沙的人们突然遭遇风沙来袭。这里有8000亩沙漠, 植物的存活率很低,当地护林员用自己的双手种出一株株“希望”。王伟涛 摄

奋斗——2020年8月2日,云南迪庆州,当地村民在花地除草。这里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如今走出了“开发一个景区,保护一片森林,带动一方群众”的“旅游+扶贫”模式。 梁达明 摄

奋斗——2020年10月8日,新疆和田地区皮亚勒玛乡,当地农民正在搬运刚刚采摘的石榴。2020年全乡石榴产量1.2万吨,总产值12547.5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920元,石榴产业成为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阿迪力·那的尔 摄

奋斗——2018年7月22日,宁夏中宁县徐套村,村民拉着西瓜回家。扬黄灌溉工程改善了硒砂瓜种植区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硒砂瓜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邬志斌 摄

奋斗——2018年10月1日,宁夏平罗县陶乐镇“生态移民村”庙庙湖村,农业工人在收工的路上。由他们种植的小番茄目前远销北京、天津、深圳等地。于文国 摄

奋斗——2018年12月8日,浙江松阳县四都乡寨头村,村民们挑着大萝卜下山。四都乡位于海拔810米的高山地区,曾是“整乡搬迁,下山脱贫”的对象,现在经过产业扶贫,高山蔬菜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上山致富的道路。蓝美珠 摄

奋斗——2014年6月23日,浙江龙游县农民在十里铺村马格郎农场蔬菜基地打工。在街道和村的支持下,该基地利用季节性采摘,既方便本地农民就业,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陈水和 摄

奋斗——2018年6月2日,河南嵩县阎庄镇窑湾村打麦场,一字排开的脱粒机正在作业。脱粒机供农民免费使用。打麦场场主留下麦秸作为牲畜饲料销售,既避免了焚烧麦秸现象的发生,又成为一条致富的门路。肖社会 摄

奋斗——20世纪80年代,陕西关中平原,来自甘肃以及陕西商洛、安康地区的农民是麦客的主力军。麦客们算着麦黄的时差,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侯登科 摄(越众历史影像馆提供)

奋斗——2014年7月3日,广东高要市大湾镇,朱井良一家在田头露宿。他通过网络等渠道寻找收割信息,为下一行程找准方向。10天前,当朱井良从1800公里以外的老家江苏灌南县赶到大湾镇时,这里已陆续汇聚了来自苏、皖、豫多省以及本地的收割机30多台,等待参与夏收服务。朱健兴 摄

奋斗——2014年7月10日,陕西定边县油房庄乡马铃薯种植基地,省农机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进行现代化喷洒农药培训。马铃薯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钟子俊 摄

奋斗——2002年6月,河南鲁山县,一家人在打麦子。过去,打麦子费劳力,要全家动员,男女老少齐上阵。张惠宾 摄

奋斗——2014年10月14日,陕西子洲县小场峁村,秋收打场逐渐淘汰原来人工碾压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机动车,方便高效。常波 摄

奋斗——2020年4月12日,江西吉水县,村民在醪桥镇黄泥洞柚稻综合体智能育秧中心劳作。吉水县推广标准流程化育秧管理,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订单农业,在农田托管、大户种植模式方面不断尝试,用农业科技化助力当地脱贫攻坚。罗建荣 摄

奋斗——2006年5月16日,山西偏关县寺沟村,一户人家正在夯土建造的长城墩台下犁地、撒种。寺沟村主要种植土豆和杂粮,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年轻人多数外出打工,妇女和年长的男人成了主要劳动力。赵青 摄

奋斗——2017年6月23日,安徽凤阳县方邱湖农场,农民用上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具。马利 摄

奋斗——1998年2月,陕西户县的年轻人在田间地头唱卡拉 OK 。秦岭 摄

奋斗——2020年5月4日,四川昭觉县支尔莫乡“悬崖村”,村民做直播。“悬崖村”现在已从无网络到了4G时代,村里目前有10多个网红,个人粉丝量从几万到几十万。陈杰 摄

奋斗——2015年3月4日,河北张家口地区,村里的留守老人闲暇之余蹲在墙边晒太阳。 朱宪民 摄

奋斗——2018年4月4日,河北张北县玉狗梁村,乡亲们在雪中练瑜伽。2016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卢文震根据村民的日常动作,创编了一套“农民生活瑜伽操”,让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村成为网红村,还闯出了“玉狗梁有机藜麦、土豆、莜面”等众筹产业发展模式。赵占南 摄

奋斗——1995年2月8日,甘肃张家川县张棉村,四位进村的货郎。孙廷永 摄

奋斗——2020年4月26日,江西遂川县副县长彭水生(后排中)在汤湖镇同洲茶场为当地特产直播代言。 彭志强 摄

奋斗—— 2017年7月3日,在湖北省监利县朱河镇符建平农资商店,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后扫码付款。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线上支付普遍被人们接受。刘锋锐 摄

奋斗——2016年11月10日,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西樊村,村民迎来特殊的网购“送货员”——一架无人机载着3公斤日用品,完成配送西北首单“快递”的安全投放。 袁景智 摄

奋斗——2010年4月13日,宁夏西吉县的一所乡村小学,孩子们带着接水器具,排队等待打水。纪向钊 摄

奋斗——2012年12月14日,广西凤山县金牙瑶族乡外里小学,学生们用自来水洗碗。凤山县通过实施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家庭水柜、引用山泉水等方式,解决农户的安全饮水问题。周恩革 摄

奋斗——1991年4月,湖北罗田县,同学们在课桌上午休。解海龙 摄

奋斗——2018年10月16日,云南大姚县铁锁乡中心小学学生在新建成的宿舍里。该校为寄宿制小学,有700余名学生,90%都住校。在社会力量帮扶下,学校办学条件和住宿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陈路 摄

奋斗——2017年12月26日,四川通江县陈河乡陈家坝小学,二年级学生李岱霖(中)和她的同学领到了新书包。受工商银行捐助,当地不仅修建了“陈家坝爱心溪桥”,还修建了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设施完备的新校舍。杨凯生 摄

奋斗——1991年4月,安徽金寨县查畈村小学的孩子们。解海龙 摄

奋斗——2019年6月27日,甘肃古浪县黄花滩绿洲完全小学的孩子们。这所学校是为确保绿洲生态移民小城镇的小学生就近入学所建,现有16个民族的学生千余人,学校功能齐备,设施一流。 解海龙 摄

奋斗——2018年2月2日,河南淇县庙口镇形盆小学,孩子们观看志愿者播放的3D动画电影。河南鹤壁矿业集团退休工人刘厚忠成立了“逗号爱心电影放映团”,经常到周边贫困山区为留守儿童和老人放电影。张兆增 摄

奋斗——2016年9月6日,广西融水县大年乡高马村小学,吴忠艳(左一)、梁海换(左二)和孩子们做游戏。梁海换和吴忠艳大学毕业后来到高马村小学担任特岗老师。高马村小学是全县最边远的村小之一。她们在学校创办“留守儿童之家”,设有手工、武术、舞蹈、象棋、唱歌等兴趣班,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龙涛 摄

奋斗——2019年4月12日,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中心小学,支教老师邵强带着二年级学生朗诵《少年中国说》。李隽辉 摄

奋斗——2016年1月8日,云南石屏县总工会、县妇联、团县委等组织“腊月暖冬行动”,给龙武镇中心小学同学送书包、手套、棉被等物资。胡斌 摄

奋斗——2019年6月11日,安徽寿县寿春中学,享受精准脱贫政策的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特意在毕业典礼上穿了一件印有“脱贫”字样的衣服以示庆祝。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4月脱贫摘帽。李翔 摄

奋斗——2017年3月28日,四川仪陇县周河镇神溪村,孩子们等待发车。当地实现了通村客运全覆盖后,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和孩童上学。杜会灵 摄

奋斗——2018年10月25日,四川黑水县沙石多乡羊茸村。当地巧做生态文章,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4月,羊茸村被命名为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 薛良全 摄

奋斗——2015年10月15日,甘肃民勤县南湖镇红沙滩秋季治沙现场,机关工作人员、干警、农民、学生等3000余人参加义务治沙造林活动。民勤的历史就是和风沙抗争的历史,民勤县宋和村在不断实践中创造的黏土沙障与林木封育结合的治沙新模式,被学术界称为“宋和样板”,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李军 摄

奋斗——2019年5月4日,甘肃高台县黑泉镇西沙窝防沙治沙林带。当地大力开展防沙治沙工程,昔日的黄沙被绿网牢牢锁住,实现“绿富同兴”。 郑耀德 摄

奋斗——2017年5月17日,国家电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员工为处于大别山深处的金刚台村搬运光伏板。安徽金寨县汤家汇镇金刚台村远离县城100多公里,安徽省首座跟踪式农光互补光伏电站在这里建成,每年可帮助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王文 摄

奋斗——1983年10月6日,山东淄博市博山区石门乡龙堂村,上百名电力建设者将一根近千米长的电力导线挑上山,架设输电线路。王剑 摄

奋斗——2016年8月4日,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叹气沟,县供电公司员工顶着毒辣的太阳,运送农网改造材料,劳动号子声响彻险峻的峡谷。长阳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阳光扶贫行动”的定点扶贫县。 李萍 摄

奋斗——2017年7月18日,福建省内装机容量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松溪县信义光伏电站。项目全面建成后,形成集生态农业、林经作物培育、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黄富旺 摄

奋斗——2020年9月23日,新疆和田县经济新区,壮观的沙漠治理饲草饲料基地。饲草料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四级架构”运营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三统一”良性循环。付锐 摄

奋斗——2018年12月26日,云海中的江西寻乌县基隆嶂风力发电场。该电场每年可为电网提供2.2亿度上网电量,对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电力压力、拉动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曾青松 摄

奋斗——2019年8月19日,在广西上林县白圩镇登山村光伏电站的光伏板下,养殖近万只肉鸭的农户给鸭子喂食。“渔光互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拓宽了集体经济增收、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渠道。 潘永 摄

奋斗——2017年12月3日,大别山南麓、湖北罗田县境内的塔山满眼秋色,层林尽染。汪常青 摄

前  言

祖国广袤的田野在我们面前展开,繁盛斑斓,气象万千。

这是创造了人间奇迹、见证着伟大光荣的田野。2021 年 2 月 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这伟大光荣的胜利证明着中国人民的奋斗与创造,证明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证明着中华民族的梦想和意志。

这是生机勃勃、活力盛大的田野。绝对贫困已成历史记忆,几千年所遥望的小康已成现实,从生活方式到生产方式,从日常经验到个人命运,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崭新道路在田野上豁然敞开,每一个村庄、村庄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感受着新时代的温暖和激励,满怀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希望的田野——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全国摄影展”正是参与、见证这场可歌可泣之战的艺术结晶。

凝视这一切、记住这一切,这是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在人民中间倾听大地心跳,用镜头记录时代,这是中国摄影家们的坚定信念。他们长年奔走于田野山峦,他们的镜头是朝向这个伟大时代、朝向人民的生活与奋斗的深情的眼睛。

我们看见了历史。图像铭刻着时间,每一个此时此刻,都是过去到未来之间一次定格的跃动,都指涉丰沛的意义、饱含记忆的力量,每一个瞬间都真实地取自变化与发展的轨迹。摄影成为了见证历史的行动,图像构成了一个时代的“地方志”与“民族史”。

我们看见了精神。这是光与影书写的英雄史诗,是光与影构成的精神图谱,一张张面庞、一个个场景乃至一处处风景汇合为时代的表情,时代精神的光晕清晰地展现,这是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创造幸福生活的热情和刚毅、欢悦和豪迈。

我们看见了人民与大地—镜头前的每一个人,被如此确切地记住,当曾经拘谨的少年绽放自然而有生气的笑容,当汗水像金豆子般在那些结实的黑脊梁上滚落,图像深处的芬芳扑面而来,人民的形象获得了最具体最生动的表现;田野、山川、村庄、岁月,都在历史的和审美的观照中被真挚端详和体认:这就是吾土吾民,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我们深爱这田野大地、深爱着大地上前进的人民。

希望的田野正向着更加壮美的未来展开。新征程上,中华民族的儿女们,将会永远铭记在此所见的一切。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