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作品

会员佳作 | 邓志川:故乡捡煤人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邓志川 责编:张双双 2020-12-10

大竹县孔家沟煤矿自1958年开始生产以来,倾倒的煤矸石形成了一座小山

煤矸石里夹杂着少量挖煤人漏掉的煤炭,吸引着附近的乡民前来捡拾

捡煤人都是当地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

当矿车倾倒完煤矸石的那一刹那,捡煤人便蜂拥而至

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捡煤的儿童

捡煤人来回翻找着夹杂在煤矸石中的煤炭块

煤块多的地方人们都争相翻找

寒冷的冬季里,捡煤人也不停歇

她们粗糙的双手把捡煤的工具磨得铮亮

73岁的李婆婆观看孙子在捡煤过程中受伤的手臂

张大妈和李大妈在这座矸石山上捡煤已经几十年了

煤矸石山旁的竹棚是捡煤人的避风港

隆冬的夜晚,捡煤人用用柴火烧石夹煤取暖

要背走100多斤的煤炭老乡彼此都得帮一把

捡煤回家的队伍

她们把捡的煤炭一部分留着家用,另一部分对外出售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捡煤成了她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查看大图

大竹县孔家沟煤矿自1958年开始生产以来,倾倒的煤矸石形成了一座小山

煤矸石里夹杂着少量挖煤人漏掉的煤炭,吸引着附近的乡民前来捡拾

捡煤人都是当地农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

当矿车倾倒完煤矸石的那一刹那,捡煤人便蜂拥而至

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捡煤的儿童

捡煤人来回翻找着夹杂在煤矸石中的煤炭块

煤块多的地方人们都争相翻找

寒冷的冬季里,捡煤人也不停歇

她们粗糙的双手把捡煤的工具磨得铮亮

73岁的李婆婆观看孙子在捡煤过程中受伤的手臂

张大妈和李大妈在这座矸石山上捡煤已经几十年了

煤矸石山旁的竹棚是捡煤人的避风港

隆冬的夜晚,捡煤人用用柴火烧石夹煤取暖

要背走100多斤的煤炭老乡彼此都得帮一把

捡煤回家的队伍

她们把捡的煤炭一部分留着家用,另一部分对外出售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捡煤成了她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四川省大竹县孔家沟煤矿是大竹县的优质煤矿之一,自1958年开始生产以来,每年生产数以万吨的原煤,源源不断的销往全国各地。天长日久,孔家沟煤矿前便有了一座矸石山,由于矸石里夹杂着少量的煤炭,吸引了附近的留守老人和儿童到这里捡煤。

孔家沟煤是井田层煤,煤炭包裹于矸石中,一车煤炭会产生几车矸石。于是,矿车轨道两旁就站满了捡煤人,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什么时间、煤矸石可能要倒在什么地方,于是便直接往那里奔去抢站有利地形。那些心急胆大的小孩不等矿车停稳便爬上车斗“抢”起来。在一片嘈杂声中,车斗里的煤矸石滚落在矸石山的斜坡上。捡煤人冒着一人多高的粉尘争先恐后地冲进去。于是,耙子的抓煤声,矸石的滚落声,捡到大煤块的惊呼声,矸石落下打到脚的吵骂声,没有捡到煤块的抱怨声,收获多多的憨笑声,在煤矸山上此起比伏。

寒来暑往,白天黑夜,只要煤矿的机器还在转,拉煤矸石的机车还在轰鸣作响,矸石山里就有捡煤的人。炎热的夏季,天刚蒙蒙亮,人们便出发,太阳当顶时,他们就会满载而归。太阳落坡时又出发,弄到半夜时才回家。也有把午饭带到矸石山吃的,夏日的正午热得受不了了时,他们便躲在草棚子里睡觉。寒冷的冬天,他们下午才从家里出发,深夜而归。冬日下雪天,他们在矸石堆里用柴火烧石夹煤升起一堆火,强忍煤烟熏呛取暖,摆龙门阵。晚上虽然辛苦,但往往人少,收获也多些。

靠山吃山,勤劳朴实的捡煤人,她们把捡的煤一部分留着家用,另一部分对外出售,挣得收入,让这些山里留守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摄影并文:邓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