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作品

会员佳作 | 包旭东:“和园荷韵”行摄记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包旭东 责编:张双双 2020-08-06

查看大图

7月初,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会长、资深摄影家司马小萌老师微信联系我,说计划在7月中旬约上十几位京城摄影人,一起去京郊密云和园知青文化公社拍荷花。我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当过《北京晚报》的特约摄影,那时报社摄影部的主任正是司马小萌。在五、六年的时间里,我在该报(当时为京城发行量最高的报纸,没有之一)刊发过许多图片稿件,得了不少稿费,还在京城有了些小名气。回想起来,这必须感谢司马老师的悉心指导。虽然在指导的过程中,批评要比表扬多得多,但让我得益匪浅,收效严重好。看完微信,未加思索,马上回复:去!

7月12日早晨七点多钟,我驾车分别接上南城三位影友,向北穿城,经京承高速驶向密云方向。因为是星期天,一路很是顺利。然而,车子刚刚驶过北六环酸枣岭桥,天上就开始掉起点来,不到两分钟,大雨滂沱,车身被猛烈的雨点打得噼啪作响,能见度即时缩减至十米之远,同方向行驶的车辆纷纷减速并亮起双闪。我心里一紧,随口而出:“要坏事,片子可能拍不成了。”同车的影友笑着应声:“那就在房间里掼蛋吧”。然而,前行之路虽然大雨一直未停,但当我们到达目的地后,竟然很快就不下了。稍作安顿后未有迟疑,即按那里工作人员的指引,直奔位于园区中心的荷花景观池。

漫步池间的便桥上举目张望,占地约30亩的荷塘一览无余。高矮不一的无数株野生红莲在微风中左右摇拽,生机盎然;池中莲叶接天,蔚为壮观。再看旁侧同来的影友们,一个个早已操着“长枪短炮”开始忙碌,但是我却没了感觉。虽说自上世纪八十代初,本人在铁道兵某团担任新闻干事之时端相机至今已近四十年,但多为工作,拍摄的几乎都是新闻图片,鲜有花鸟。怎样取镜、如何拍摄?一时不知如何下手。

踌躇之际,突然想起著名摄影家杨大洲先生曾给我指点迷津。于是翻看手机,找出了大师的经验之谈:“拍摄荷花,一般来说长焦距,大光圈,小景深,强调焦外虚化等技术条件的充分恰当的运用,效果比较好,会事半功倍。另外,讲究光感,淡雅,过渡要柔和,尤其暗部不能死,要有弹性。最后就是选择与构成了。”言之有理,照此办理。我取出随带的奥林巴斯微单,按上了40—150mm(相当全画幅相机80—300mm)的镜头,一边静心观察,一边寻找画面,终于看到了令人心动的镜象:因迅雨初霁,一些舒展的荷叶上留存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珠,晶莹剔透。“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脑海中蹦出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来。设定感光度和创意模式,屏心静气聚焦、按下快门,一幅幅“绿叶抱清泪,繁花竞芬芳”的画面被我定格于相机中。

按照既定安排,大家当晚在园中的客房住下。这样,利用一晚一早两个时段,有兴致且勤奋的影友又去拍了不少片子。只是期间断断续续下雨,天空一直灰濛濛,想来拍得再多,光影效果也变化不大。打道回府后按照约定,每人遴选5-8幅作品上传给活动总策划人司马小萌老师,并由她审定、编辑成《一起来拍“下雨荷”》图片集粹,后在中国晚报摄影学会微信公众号推出,获得不少人点赞。

闲时再细看并筛选自己拍摄的图片,感觉仅有两、三张有点意思,其余废片“一箩筐”,心里萌发起再次前往的念头。于是,心动不如行动,很快联系约上了两位影友,也是20多年前曾与共事过的老朋友,于22日又第二次去了密云和园知青文化公社。此次与12日去时的气候不一样,天空晴朗。为了能利用一晚一早较好光影条件进行拍摄,我们仍在园内客舍住了一宿。如此,晚归早出,获得了我第一次去时没法拍摄到的图片。

次日上午8点多钟准备返程,我们意外地从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了一个信息:说距我们多次去拍摄地的北边约500米处,还有一个建在树林中的荷花池,我们随即驱车前往。车子来到一个高台前停放妥当,便拾级而上,来到一个名为“九莲池”的景观区。据告示牌上介绍,该区占地30余亩,分隔而建的池中栽种有西厢待月、彩球、红楼梦、春桃等九个品种野生荷花。此时太阳已过树梢,凭高远眺,南宋大诗人杨万里以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形容的场面真切的映入眼帘;走近细察,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中描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情景即刻显现面前。正凝神欣赏时,远在三十米开外的影友招呼我,说有好景可拍。我闻讯疾步过去,原来有一只螳螂正静静地趴在一株待放的花苞上。那时,在逆光和深色背景的映衬下,螳螂的须子、翅膀等显得特别鲜明、透亮,别有情趣,真是难得的好场景。机不可失,必须拿下!还是奥林巴斯微单,还是40—150mm镜头,再次确认感光度和创意模式,屏心静气聚焦、按下快门,一连拍了五、六张,一个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螳螂立上头”的瞬间被我摄入镜中。正欲调整位置继续拍摄,却发现镜头中情况异常,抬头一看,螳螂早已转移了阵地。随即从相机显示屏中回看图像,感觉还不错,心里一阵满足。

此次经历,不说收获如何,但我对摄影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如果把摄影作为一门大众艺术,即便拍摄一些作品是“糖水片”,也不失为乐事,甚至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很多场景可遇而不可求。如何为之?那就是:不要多想要多拍,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摄影并文:包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