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影人在行动

战“疫”时刻 | “抗疫战争”中的前线影像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张双双 2020-02-06

1月24日晚,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在吃年夜饭。雷泽林 摄 新华社发

1月23日,山东潍坊火车站。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人员正在对出站的旅客逐一测体温。张景伟 摄

1月24日晚,由陆军军医大学抽调精干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停机坪集结,准备连夜驰援武汉。新华社发

1月25日,由重庆起飞的航班上,儿子戴着口罩做作业。拾城 崔力 摄

1月26日,河北省第一批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赵紫薇(后)在出发前与男友挥手告别。当日,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组建的河北省第一批赴鄂抗疫医疗队从石家庄出发前往武汉,支援湖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些医疗队员来自河北省10个省直医院和13个市三级医院,共150人。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1月26日,上海一隔离点,医疗人员在穿防护服。拾城 赖鑫琳 摄

1月27日,湖南省长沙火车南站出站口增设了红外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检仪,对到站旅客进行快速测量体温。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1月27日18时许,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市属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合影。当日,这支医疗队乘坐国航包机奔赴武汉,队员136人全部来自北京市各三甲医院。随同医疗团队一起登机的,还有武汉急需的医疗用品。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1月27日上午,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医护人员在汉口医院重症监护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进行救治。医护人员查看患者输液导管是否通畅。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 摄

1月28日,大年初四。武汉封闭离汉通道第六天,终于迎了阳光明媚的一天。东湖绿道上戴着口罩骑行的人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1月28日,工人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卸货。当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共有3架全货机满载医疗防疫物资抵港,包含医用口罩、医用帽子、乳胶手套、防护服、消毒液等各类防护用品及医疗药品,共计60余吨。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1月28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在为学员讲解穿脱防护服规范操作流程。当天,湖南省长沙市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预备队,449名医务人员志愿报名请战加入。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1月28日,山东省寿光市的蔬菜种植户凌晨1点多在大棚里采摘蔬菜。当日中午,满载350吨检测合格蔬菜的14辆货车从蔬菜之乡寿光出发,这批蔬菜将无偿捐赠给武汉市,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寿光将根据需要,每天支援600吨质优价廉蔬菜供应武汉。新华社发

1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了严防成都的过界入城车辆的疫情,龙泉驿区大面镇医院、锦江区医院联合公安、防疫、执法等部门冒雨严防死守,检查出入车辆及司乘人员,并对进城车辆消毒,对人员检测登记体温。梁九如 摄

1月28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当天,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的框架结构已经逐步搭建起来,单层病房框架结构也在加紧建设。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月28日,武汉市肺病医院,医护人员在ICU救治重症新型肺炎感染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1月28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强刚从ICU出来就接到电话,一起战斗的武汉某区人民医院ICU主任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病情恶化,他强忍着泪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1月28日,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一架货运飞机驾驶员将飞机停至卸货区。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1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紧急接收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患,北京医疗队正式开始配合当地医护人员开展接诊工作。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1月29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就发热留观人员治疗进行手势交流。秦金武 摄.

查看大图

1月24日晚,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在吃年夜饭。雷泽林 摄 新华社发

1月23日,山东潍坊火车站。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人员正在对出站的旅客逐一测体温。张景伟 摄

1月24日晚,由陆军军医大学抽调精干医务人员组建的医疗队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停机坪集结,准备连夜驰援武汉。新华社发

1月25日,由重庆起飞的航班上,儿子戴着口罩做作业。拾城 崔力 摄

1月26日,河北省第一批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赵紫薇(后)在出发前与男友挥手告别。当日,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组建的河北省第一批赴鄂抗疫医疗队从石家庄出发前往武汉,支援湖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些医疗队员来自河北省10个省直医院和13个市三级医院,共150人。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1月26日,上海一隔离点,医疗人员在穿防护服。拾城 赖鑫琳 摄

1月27日,湖南省长沙火车南站出站口增设了红外热成像体温快速筛检仪,对到站旅客进行快速测量体温。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1月27日18时许,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市属医院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合影。当日,这支医疗队乘坐国航包机奔赴武汉,队员136人全部来自北京市各三甲医院。随同医疗团队一起登机的,还有武汉急需的医疗用品。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1月27日上午,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医护人员在汉口医院重症监护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进行救治。医护人员查看患者输液导管是否通畅。解放军报记者 范显海 摄

1月28日,大年初四。武汉封闭离汉通道第六天,终于迎了阳光明媚的一天。东湖绿道上戴着口罩骑行的人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1月28日,工人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卸货。当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共有3架全货机满载医疗防疫物资抵港,包含医用口罩、医用帽子、乳胶手套、防护服、消毒液等各类防护用品及医疗药品,共计60余吨。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1月28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在为学员讲解穿脱防护服规范操作流程。当天,湖南省长沙市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预备队,449名医务人员志愿报名请战加入。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1月28日,山东省寿光市的蔬菜种植户凌晨1点多在大棚里采摘蔬菜。当日中午,满载350吨检测合格蔬菜的14辆货车从蔬菜之乡寿光出发,这批蔬菜将无偿捐赠给武汉市,支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寿光将根据需要,每天支援600吨质优价廉蔬菜供应武汉。新华社发

1月28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了严防成都的过界入城车辆的疫情,龙泉驿区大面镇医院、锦江区医院联合公安、防疫、执法等部门冒雨严防死守,检查出入车辆及司乘人员,并对进城车辆消毒,对人员检测登记体温。梁九如 摄

1月28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当天,武汉火神山医院病房的框架结构已经逐步搭建起来,单层病房框架结构也在加紧建设。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1月28日,武汉市肺病医院,医护人员在ICU救治重症新型肺炎感染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1月28日,武汉市肺科医院ICU主任胡明强刚从ICU出来就接到电话,一起战斗的武汉某区人民医院ICU主任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病情恶化,他强忍着泪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1月28日,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一架货运飞机驾驶员将飞机停至卸货区。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1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紧急接收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患,北京医疗队正式开始配合当地医护人员开展接诊工作。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1月29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就发热留观人员治疗进行手势交流。秦金武 摄.

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2020年的中国农历新年过得有些特别。

以往这个时节,镜头中聚焦和定格的,多是这样的标配式画面:人山人海的车站机场码头、物资充足的年集、拥挤的景点、热闹的聚会、幸福的笑脸……总之,一派欢乐祥和、岁月静好的模样。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同巨大的雾霾,将这些美好画面蒙尘掩盖。微小而全新的病毒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前、形势严峻的“战争”。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成为抗疫前沿阵地的战士。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北抗疫现场,最初的战斗,激烈而残酷:防护罩下分不清是被汗水还是泪水模糊了双眼的医护人员,情绪崩溃嚎啕大哭的女医生,说完“万一的话……我的同事会救我的”转身留下背影的护士……这些影像,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的同时,也让人意识到,武汉告急,亟待支援,疫情严峻,必须重视。

也有人对这类影像提出非议,笼统地批评说,煽情的哭诉,夺人眼球的图片,让人吓出一身冷汗。

我觉得这是一种刻板片面的影像评判标准在作怪。在这种标准下,英雄都是钢筋铁骨的生物机器,不会恐惧害怕,更不会情绪崩溃、嚎啕大哭,否则就是懦弱,就是煽情。

医护人员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怒喜悲恐的性情中人,面对来势凶猛摸不透底细看不到踪影的强敌,身处异常危险前景不明的境地,害怕、流泪、痛哭,是人之常情,不但不丢脸,只会让人心疼和佩服。如实反映这一切的影像才是有人性有温度有力量的影像。

我们常说,社会需要正能量。对影像而言,什么内容是正能量,有些比较容易辨别,比如驰援武汉的女医护工作者为了穿防护服而剪掉蓄养多年的长发,比如写在防护服后背上的名字与鼓励话语,比如逆行驰援武汉的各路医疗队,比如日夜奋战在火神山工地现场的劳动者……有些则比较容易被误解,比如那些所谓煽情的哭诉。真正的勇士,不是不知道害怕,不会掉眼泪的人肉机器,而是心里害怕,眼里流泪,却依然克服困难坚守阵地的性情中人。

最近刷新闻的频率,使我又仿佛回到了曾经做新闻编辑的日子,不过,基本都是媒体类公众号,我发现有不少公众号发公告征集抗击疫情新闻线索,并留了一长串的记者微信或电话等联系方式。原先,新闻基本用腿跑,现在借助通讯工具,等于设网捕鱼。不过,对摄影记者而言,会不会错失许多第一现场。

还有家网络新闻媒体,临时启用了身在武汉的前新闻主编,老兵重上战场,一个人撑起一个前线报道团队。

目前,在武汉的摄影记者,有的既要拍照片,还要拍视频短片。从目前武汉方面的媒体报道来看,几家传统媒体机构,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依旧是业界的中流砥柱。不过,自媒体个人内容的输出,尤其是随时发布在社交媒体的短视频,也极大补充和丰富了报道,为这场抗击疫情战争的全景,提供了更全面、更细致的拼图与碎片。

此外,还有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应用,在建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的工地现场通过5G直播,将前线与后方安全便捷地连接在一起,吸引了千万网友变身“云监工”。这帮调皮的“云监工”自称“闲疯帝”,不仅24小时轮班观看直播,打卡上下班,还给工地的机械车起了脑洞大开创意无敌的绰号:混凝土搅拌车叫“送灰宗”,电焊工作组是“焊舞帝”,高层吊车名为“送高宗”,还有辆蓝色挖掘机废寝忘食地工作故得名“蓝忘机”……

新闻的介质在变化,影像的形式在变化,获取新闻的方式在多元化、互动化,但不变的是,人们对可靠信息对有质量的新闻的渴求,却一如既往地强烈。影像是真实世界的碎片,摄影是观察世界的眼睛。愿真实的碎片趋近完整,愿世界的眼睛永远明亮。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9期3、·5、8版

文字:孔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