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百姓·工人”朱宪民、王玉文摄影展在北影开幕

来源:瀚图影像 责编:张双双 2018-11-09

640.webp.jpg

开幕式现场

11月8日,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40年系列摄影展——“百姓·工人”朱宪民、王玉文摄影展》在北京电影学院A楼展厅开幕。

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王文澜、张桐胜,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波、全国公安摄影家协会主席冯凯文、北京摄影艺术协会主席高健生、西藏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车刚、大理国际影会的艺术总监鲍利辉,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尼跃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副院长曹颋,著名摄影家王建军、王达军、任国恩、李春龙等300多位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和电影学院师生出席开幕式。宋靖致开幕词,尼跃红向摄影家朱宪民、王玉文颁发北京电影学院作品收藏证书。朱宪民向电影学院赠送了个人摄影作品集。

640.webp (2).jpg

朱宪民向北京电影学院赠送摄影作品集

640.webp (3).jpg

王玉文向尼跃红介绍作品拍摄情况

影展展出了朱宪民、王玉文三十幅作品。这两位摄影家,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将创作扎根生活、深入群众,留下了我国工农业发展历程中最真实可信的一批视觉文献。


从影半个世纪,朱宪民一直秉持着“表现中国85%以上民众的生活状态”的信念,拍摄了《黄河百姓》等一系列优秀摄影作品,被誉为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大的、以影像方式最全面地表现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流域“黄河人”生存状态的专著。他出版的《中国摄影家——朱宪民作品集》曾被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赠言“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中央电视台还为他的事迹制作了专题节目《东方之子——朱宪民》。


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发展的摇篮,为中国摄影界也贡献了一位摄影家、工人的好儿子——王玉文,他以其浓郁的“工业情结”,拍摄了几十年的工业和产业工人,通过他的努力与坚持,使辽宁工业摄影在中国摄影史上独树一帜。王玉文老师通过镜头中富于质感的工人群体的形象和厚重深沉的工业之美,把辽宁老工业基地过去的辉煌、改革的阵痛、重振的豪情统统为后人留下了回眸历史的见证。

640.webp (4).jpg

朱宪民在作品上签名并向北影赠送作品

640.webp (5).jpg

王玉文在作品上签名并向北影赠送作品

640.webp (6).jpg

朱宪民、王玉文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值此社会各界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朱宪民、王玉文摄影展,一方面是回顾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另一方面也是用这些优秀作品激励和启迪我校广大师生的学习和艺术创作。

 摄影:刘志军 王安迪


朱宪民摄影作品选登:

1963年,黄河大堤的冬天,河南

1976年,收工,山东

1980年, 黄河渡口, 山东

1977年,赶收小麦的一家人, 山东 

1986年,黄河源头,青海

1989年,等看新娘, 山东  

1989年,提亲, 河南  

1989年,母女俩, 山东

1990年,堤上纳凉的人, 河南 

1990年,赶集路上,山东

1996年,黄河凌汛,山东

2011年,黄河,内蒙古

王玉文摄影作品选登:

1981年 辽宁阜新 海州露天矿

1985年 辽宁铁岭 采石场采石现场

1990年 辽宁本钢 炼钢工人的午餐

2002年 辽宁阜新 海州露天矿废弃的编组站

2002年 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矿 往坑下运送炸药

2003年 辽宁阜新 海州露天矿废弃的编组站的牧羊人

2005年 辽宁阜新 即将废弃的新邱露天矿

2007年 辽宁阜新 蒸汽机车工人交接班

2009年 辽宁本溪 本钢一炼铁拆迁现场

2009年 辽宁本溪 煤矿选煤厂

2009年 辽宁沈阳 北方重工铸造车间

2009年 辽宁沈重 职工在告别老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