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这支队伍》——两万基建工程兵部队建设深圳纪实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周顺斌 责编:张双双 2018-08-06

《大军南下》1981年初冬,一个细雨的早晨,一辆满载着军人和各种施工设备的军列开进了深圳火车北站,他们来不及脱掉身上的冬装就背着背包,提着行李急匆匆地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

战士之家。最早进入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在深圳白沙岭安营扎寨。

1981年,在笔架山下,部队开始测绘深圳特区发展的未来。

穿工服戴军帽的工程兵战士豪迈地走向特区工地。

1982年,战士们迎着朝霞开山平地,为建设新城、铺平道路。

1983年,战士们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自己想法解决重型材料的装卸工作。

1981年,为改变深圳对外脏乱差的形象,部队先后承担了深圳火车站广场、市工人文化宫广场、深圳老街排污沟等改建工程。图为部队官兵在工人文化宫门前清污施工。

1981年,部队在红岭大厦基础桩施工中,缺少应有基建设备,他们不等不靠,土法上马,保证了工期完成。

特区初创时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台风揭去了栖身竹棚的屋顶;大火烧毁了家园,这些,也未能动摇建设者毅志。渴了,战士们就喝沟中水,累了就地小憩一会再干。

以前,一遇台风暴雨,深圳极易洪水泛烂,给人民群众造成灾难。为民排忧解难,部队承担了跨越深圳市区的地下排洪工程施工。

银湖到深圳河的排洪暗渠形如一条地下长龙,是基建工程部队修建的民心工程。1982年。

特区创业者。1983年,上步园岭工地。

深圳原是边防地区,因国防需要,修建了很多的战略工事。清除地堡可是一件艰巨的工作。1984年,华强路片区。

1983年,大写的人 。

深圳夏季酷热,工地上经常发现这样的喝水场景。

为减少战士们中午吃饭路途奔波劳累,连队把火房搬到了工地。

1983年,部队在红岭大厦施工中,因二台吊车缆绳绞在一起,一位战士吊在空中及时排出了险情。

架上新高度 。1983年,八卦岭工业区。

1983年,抬钢筋的战士们在工间小憩。

竹叶搭建的军营被一场大火烧毁 。1982年。

面对艰苦环境,官兵们发扬军队艰苦奋斗的精神,荒山扎营,挖土坑做饭,大水井边上冲凉。

1983年9月8日夜12点,9号台风正面袭击深圳。部队赖以栖身的临时竹棚全部被刮倒。很多官兵在暴风雨中度过一天一夜。台风刚过,他们重拾家园,又很快投入到特区建设之中。

1982 年春,部队机关驻地(通心岭)举办连队唱歌员培训班。

部队医院一切为施工一线官兵着想,在荔枝树下设立医疗点,为战土们看病。

工棚里的婚礼。1982 年春节,傅玉行与陈淑云在部队竹棚军营举办简易婚礼。

1982年,深圳市委大楼提前竣工,部分立功受奖人员在大楼门前合影留念。

《职工考场》,1984年,刚刚脱下军装的基建工程兵战士,在操场上进行军转工的技术晋级考试。

1981年,20层高楼,不仅深圳没有,就是全国也为数不多。敢打敢干是军人的作风。两年后,深圳笫一栋高楼——20层的电子大厦在特区这片热土上升起了。这栋大楼的建成,为深圳高层建筑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5年,建成中国最高楼53层的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深圳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的象征。大厦矗立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罗湖桥头,是深圳市首座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座丰碑。

象征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的《基建工程兵之歌》雕塑于2017年7月20落成,安放在深圳市笔架山公园。当天,原深圳市委市政府老领导和原基建工程兵100多名官兵在雕塑前合影。

201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基建工程兵退役老战士像当年—样,—身戎装,雄赳赳气昂昂聚会在深圳笔架山公园,他们高唱革命战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

查看大图

《大军南下》1981年初冬,一个细雨的早晨,一辆满载着军人和各种施工设备的军列开进了深圳火车北站,他们来不及脱掉身上的冬装就背着背包,提着行李急匆匆地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

战士之家。最早进入深圳的基建工程兵部队在深圳白沙岭安营扎寨。

1981年,在笔架山下,部队开始测绘深圳特区发展的未来。

穿工服戴军帽的工程兵战士豪迈地走向特区工地。

1982年,战士们迎着朝霞开山平地,为建设新城、铺平道路。

1983年,战士们在没有吊车的情况下,自己想法解决重型材料的装卸工作。

1981年,为改变深圳对外脏乱差的形象,部队先后承担了深圳火车站广场、市工人文化宫广场、深圳老街排污沟等改建工程。图为部队官兵在工人文化宫门前清污施工。

1981年,部队在红岭大厦基础桩施工中,缺少应有基建设备,他们不等不靠,土法上马,保证了工期完成。

特区初创时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台风揭去了栖身竹棚的屋顶;大火烧毁了家园,这些,也未能动摇建设者毅志。渴了,战士们就喝沟中水,累了就地小憩一会再干。

以前,一遇台风暴雨,深圳极易洪水泛烂,给人民群众造成灾难。为民排忧解难,部队承担了跨越深圳市区的地下排洪工程施工。

银湖到深圳河的排洪暗渠形如一条地下长龙,是基建工程部队修建的民心工程。1982年。

特区创业者。1983年,上步园岭工地。

深圳原是边防地区,因国防需要,修建了很多的战略工事。清除地堡可是一件艰巨的工作。1984年,华强路片区。

1983年,大写的人 。

深圳夏季酷热,工地上经常发现这样的喝水场景。

为减少战士们中午吃饭路途奔波劳累,连队把火房搬到了工地。

1983年,部队在红岭大厦施工中,因二台吊车缆绳绞在一起,一位战士吊在空中及时排出了险情。

架上新高度 。1983年,八卦岭工业区。

1983年,抬钢筋的战士们在工间小憩。

竹叶搭建的军营被一场大火烧毁 。1982年。

面对艰苦环境,官兵们发扬军队艰苦奋斗的精神,荒山扎营,挖土坑做饭,大水井边上冲凉。

1983年9月8日夜12点,9号台风正面袭击深圳。部队赖以栖身的临时竹棚全部被刮倒。很多官兵在暴风雨中度过一天一夜。台风刚过,他们重拾家园,又很快投入到特区建设之中。

1982 年春,部队机关驻地(通心岭)举办连队唱歌员培训班。

部队医院一切为施工一线官兵着想,在荔枝树下设立医疗点,为战土们看病。

工棚里的婚礼。1982 年春节,傅玉行与陈淑云在部队竹棚军营举办简易婚礼。

1982年,深圳市委大楼提前竣工,部分立功受奖人员在大楼门前合影留念。

《职工考场》,1984年,刚刚脱下军装的基建工程兵战士,在操场上进行军转工的技术晋级考试。

1981年,20层高楼,不仅深圳没有,就是全国也为数不多。敢打敢干是军人的作风。两年后,深圳笫一栋高楼——20层的电子大厦在特区这片热土上升起了。这栋大楼的建成,为深圳高层建筑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5年,建成中国最高楼53层的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三天建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成为深圳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的象征。大厦矗立在与香港一河之隔的罗湖桥头,是深圳市首座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座丰碑。

象征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精神的《基建工程兵之歌》雕塑于2017年7月20落成,安放在深圳市笔架山公园。当天,原深圳市委市政府老领导和原基建工程兵100多名官兵在雕塑前合影。

201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基建工程兵退役老战士像当年—样,—身戎装,雄赳赳气昂昂聚会在深圳笔架山公园,他们高唱革命战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

一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几代人漫长的艰辛努力奋斗,深圳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同样离不开2万基建工程兵40年艰苦卓绝的拼搏与奋斗。

1979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这支队伍就响应中央军委、国务院号召,挥师南下深圳,参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他们克服了生活上和施工中的种种艰难困苦,为兴建特区,打好了开头炮,为特区的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这支队伍》的图片,就是从《大军南下》深圳开始记录2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这块热土上艰苦打拼的历史片段。

摄影并文:周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