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北京开幕
吹响培养摄影人才队伍的新号角
外国专家认为,中国年轻一代摄影师很幸运
10月23日,伴随一曲激情四射的街舞,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拉开帷幕。105名入选作者的123组作品共1080幅图片,向观众全面集中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摄影人的多元视角和蓬勃才华。在展览现场,年轻而不失现实关注、青春而不乏新鲜创意的影像与在场的充满朝气的众多摄影新面孔,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胡振民出席展览开幕式,并为影展剪彩。胡振民认真询问了几位获奖代表的拍摄创作经过,对青年摄影师的职业素养和青春的思想创意表示了肯定。他说这次青年大展为推出青年摄影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实践。刚刚到任的中国文联党组成员杨承志应邀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同名作品集揭幕。杨承志指出,青年摄影师对现实和基层的关注,呼应了新闻战线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体现了青年摄影师的自觉行动和职业追求。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在致辞中说,“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文化建设放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身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感到振奋和自豪。”他表示,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摄影界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李前光介绍说,中国摄协历来重视青年人的摄影工作。早在1981年、1982年和1986年,分别举办过全国青年摄影创作座谈会、全国青年摄影艺术展览和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推出了一大批摄影人才。2000年成立的中国摄协摄影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组织、联络、协调的职能,对推动我国摄影教育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2001年至2003年,中国摄协牵头与荷赛基金会联合主办了荷赛大师班中国讲习班等交流活动,培养了一批年轻摄影人。他们现在已成长为摄影界的骨干力量。
李前光认为,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的成功举办,得力于中央领导对青年摄影师成长的关心,得力于中国文联党组对青年摄影师培养的重视,得力于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得力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热情关怀。他指出,从展览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摄影人对社会和民生的关注,他们为祖国的富强而骄傲,为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深刻反思,并不断探索多种表现方式。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郭希敏,中国摄协顾问于健、贾明祖,副主席邓维、张桐胜、罗更前,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王郑生,分党组成员高琴等出席展览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主持。
按照征稿启事的约定,青展组委会为入选青年摄影师举办的“大师班”亦在同期启动。出席大展开幕式的“大师班”外籍讲师对主办方对本次活动的规模和组织工作颇感惊讶,连声称赞,作为讲师之一的美国《新闻摄影》杂志编辑唐纳德·R·温斯洛(Donald R. Winslow)感叹道:“中国年轻一代的摄影师非常幸运,在美国是没有这样的事情,政府和国家不会出资为全国青年办这样的展览,出版如此精美的画册。政府来鼓励,激情能展示,作品能留存,中国的青年摄影人真的很幸福。”
开幕式上,主办单位还向应邀到场的北京摄影特色小学——三里屯小学以及青年摄影人代表赠送了展览作品集,以示摄影艺术薪火传承之意。
获得最佳专题报道摄影作品荣誉的作者陈龙表示:“感谢中国摄协以及青年摄影大展组委会给我们搭建的良好平台。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迈出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心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脚步,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展组委会负责人表示,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将会继续举办下去,而且会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影响更大,发掘、培养更多的青年摄影人才,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开幕式期间,大展组委会办公室还在大展的官方微博开展图文直播,与粉丝进行广泛而活跃的互动。当日下午,以“青年视角 多元呈现”为主题的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理论研讨会也在梅地亚中心召开。由国际知名摄影专家学者担纲的“大师班”于翌日正式开课。据悉,本次展览免费展至10月29日后将进行全国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