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百年·百姓”大展值得再三品味

来源:大众摄影 作者:编辑:顾峰 责编:张双双 2021-06-15

端午小长假期间,6月8日至6月15日在王府井步行街举办的“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吸引了众多来此休闲的人们的目光,同样也有不少人专门为观展而来。

1623743183694219.jpg

王府井步行街展览现场。

来自天津的摄影爱好者王玉民听到“百年·百姓”大展的消息,一大早专程从天津坐城际列车过来观展。他看到“百年百福”版块,不禁感慨:“这是一部家庭的历史,也是摄影的历史。过去的照片以摆拍居多,人们表情笑容也很少,解放以后尤其80年代后,出现一些室外照,人物的表情也更加自然。对于摄影工作者也有文献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历史教育,让人更有比较感。”

1623743184803229.jpg

专程从天津过来观展的摄影爱好者王玉民。

从吉林过来的摄影人陈敬德夫妇和另一对好友夫妇,在“百年好合”版块的布置的老物件摆设前端坐拍照留念,前一天他们已经观展过,这是他们第二天又一次过来,也是为了取得更佳的纪念照效果。对他们来说,这次的展览也是格外有意义。

1623743184124317.jpg

一对老年夫妇在“百年好合”版块合影留念。

来自河北的王晓秋女士已经退休,冒着炎热戴着凉帽,在每一张展览照片前都会驻足停留,用手机认真拍下照片。“像我这个年纪已经很少了解以前的历史,这次展览照片很多都没见过,这次比较集中。我想拍下来,带回去给孩子们看一看,让他们更加了解历史。”

1623743183236505.jpg

河北的王晓秋拍摄照片带回家给孙辈看。

从空军总医院退休的陈竹女士,近三年迷上了摄影,加入摄影俱乐部成为发烧友,每天都会拍照练习,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前一天已经观展的她又拉来了好友夫妇一同前来。“这次的展览照片是真实的表达,是历史名片的记录,所以我特别喜欢。我在这里拍了许多照片发朋友圈,连着两个早晨六点一刻到这里,抓拍许多观展的人物和参展照片,以及之间的关系。” 陈竹通过朋友圈分享“百年·百姓”大展上拍摄的照片,赢得了众多好友的点赞,也有很多人在她推荐下前来观展。

1623743184431208.jpg

摄影发烧友陈竹在展板前拍摄。

北京柴女士一家三口来到王府井逛街,体验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无意中恰好走到“沧海桑田”版块一组体现“钱币变迁”的照片前。从百年前人们还在使用铜钱,到如今人们使用银行卡、手机支付等多样的支付手段,变化尤其巨大。对于她更是有切身体会,因为她一家人到王府井商圈来体验刚刚申领到的数字人民币,“现在和我们年轻时候相比幸福多了,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1623743184661004.jpg

柴女士在“钱币变迁”组照前展示手机中的数字人民币。

老家河南的王先生已经退休,假期与夫人、儿子、亲友们一起来观展,他们亲戚有作品入选此次大展的“百年百福”版块。谈到大展,他心情很激动:“特别亲切,很多事情都是自己看到过的,经历过的。我们国家的变化日新月异。”

住在王府井附近的一对夫妇,每周几乎都会逛到王府井,对他们而言文字和图片的结合非常吸引人,“感觉到时光流逝,感受到时代变迁”。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观展,既有学龄前的孩子,也有中小学的学生。有父亲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并给女儿声情并茂进行讲解。有爷爷抱着孙子,让孩子也能明白自己过去的生活场景。同时一些家庭带上腿脚不便的老人前来观展,他们坐在轮椅上,在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佳节享受着天伦之乐,重新领略到年轻时候熟悉的场景画面。

1623743184983430.jpg

家长带孩子观展,从小接受摄影视觉熏陶。

1623743200833520.jpg

展览现场

1623743184762610.jpg

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