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感受脱贫攻坚历程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中国作协组织观展“希望的田野”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方妍、朴新成 责编:张双双 2021-04-29

1619663019494201.jpg

中国作协一行观展后合影。陈黎明 摄

       4月16日,中国作协组织部分党员一行50余人,在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带领下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摄协主办的“希望的田野一一脱贫攻坚 共享小康摄影展”,通过影像感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体会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凯歌,并以此作为中国作协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部分。

       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主席、副秘书长居杨陪同参观,并向中国作协一行讲解展览独具匠心的视觉呈现和照片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

1619663019204641.jpg

居杨陪同参观,并向中国作协一行讲解展览。陈黎明 摄

       走进展馆,仿佛进入时光隧道,生动的场景扑面而来。中国作协党员驻足观看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展览撰写的前言及现场视频,仔细端详展览的每一幅照片,不时侧耳交流,深切感受中国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历程。

       李一鸣感慨地说,此次摄影展真实、深刻、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在党中央领导下创造的世界奇迹,展示了人民生活的翻天巨变。通过观展,他深切感受到摄影家是在用脚步丈量中国,用镜头照亮中国,用心灵描绘中国。“展出作品体现了摄影家心灵的高贵和美好,在展览中可以看到摄影人是如何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如何用自己的行动和艺术语言呈现脱贫攻坚巨大奇迹的。展览有设计感和艺术性,通过今昔对比、色彩营造、装置设计,不仅让我们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而且得到了艺术上的升华。中国作家也参与了脱贫攻坚这场伟大斗争,我们激动地看到,铁凝主席倾情写下的前言;我们亲切地看到,展览现场有很多优秀作家题写了他们的感悟。这是希望的田野,希望的中国,希望的艺术人!”

       在观看展览时,中国作协党员一行胸前佩戴党徽,手中举着党旗,把观看展览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部分。李一鸣说,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中国作协党组要求以各种形式进行党史学习。“脱贫攻坚是党的壮丽事业,谱写了壮丽的篇章。通过参观展览,能够强化对党的发展历史的认识,能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感受党的伟大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能够激发我们在新时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作为作家,我们也应该用笔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与摄影人一道,在描绘新时代中体现我们的价值,展示文艺的力量。”

       中国作协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刘秀娟在谈到观展感受时几度落泪。她说“这是一个有高度的展览。展览中有一个特别用心的设计,从‘攻坚’到‘圆梦’的镜面走廊里摘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脱贫和脱贫攻坚的很多重要论述,让我们能看到扶贫政策与思路的延续与变化。这是一个有深度的展览。从影像的直观、震撼,到文字的沉静、韵味,主办方邀请作家撰写相关文字,让展览包含了一种深沉而有韵味的力量,呈现出了文艺界对脱贫攻坚的参与。这是一个有宽度的展览。展览在影像的选择上全面广泛地反映脱贫攻坚的成果,更是展现了重点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成果。这是一个有长度的展览。这里的长度指的是时间跨度,展览中的部分照片以今昔对比的形式进行呈现,就像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展览在呈现“悬崖村”变化时,还设计了可翻转的照片,指尖触动照片翻转的过程虽然短暂,但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无数人为此做出的牺牲和奉献。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摄影家在面对脱贫攻坚这个宏大主题时,非常注意去捕捉人物的表情和生活的细节。镜头聚焦的所在,也是摄影家们双脚丈量、攀登的所在。摄影家透过镜头感受到生活的温度,观众通过照片感受到照片的温度,这就是一个人民与生活和艺术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

1619663019421281.jpg

观展现场。陈黎明 摄

       中国作协员工刘渤在进入展场时,自然地哼唱起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她认为展览非常震撼,照片今昔对比的呈现方式令她印象深刻,“细节的记录非常感人”。

       展览中,静态照片与动态影像相结合,更好地讲述了中国脱贫故事。焦波拍摄的纪录片《出山记》让中国作协员工严妍潸然泪下,很有触动。她说,泪点一是开山修路,扶贫干部不容易;二是拆房迁户,村民明大义远离故土。“参观了摄影展后,我被扶贫路上的人和事深深感动和温暖着。扶贫路上,眼泪与欢笑,误解与支持同在,但我们的祖国是永远温暖的,人民是向着美好生活前进的!”

       在中国作协一行观展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据悉,摄影展将持续展出至6月。

文字:中国摄影报  方妍  朴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