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李舸:中国战“疫”,文艺工作者在现场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张双双 2020-09-11

1600071681928994.jpg

9月11日,中国文联在京召开“摄影小分队抗疫事迹报告会”。图为中国摄协主席李舸以《中国战“疫”,文艺工作者在现场》为题作汇报。郭玉明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回首我们亲历的那场艰难的武汉保卫战,在此只想道一声:平安真好。

我们苦中作乐地说,武汉有“三神”。除著名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还有我们住的水神客舍。

1600071681938018.jpg

水神客舍创意图

这是一家招待所,条件设施很差。而且服务员全走了,除了有盒饭,没有任何客房服务。此外,我们在医院拍摄常常12个小时左右,没法回驻地吃饭。但我们宁可饿着,只有迫不得已才在医院吃盒饭,因为离新冠肺炎病房只隔一道门。

1600071681170309.jpg

水神客舍生活场景

1600071681271504.jpg

水神客舍生活场景

1600071681510665.jpg

摄影小分队成员在水神客舍走廊里消毒。

1600071682149534.jpg

摄影小分队成员刚到武汉的第二天,在没有任何防护条件下,蹲在新冠肺炎病房外的走廊里吃盒饭。

1600071682929120.jpg

李舸进入“红区”使用的相机

说实话,到武汉的前十几天,我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担心自己和队友们会感染,因为我们工作强度非常高,距离病患非常近。如果感染,我没法面对文联领导、摄协同仁和他们的家人。担心我们一旦中招,就会牵连所有拍摄过的医疗队员,如果那样我就是历史罪人。担心最早一批医疗队会撤离休整,因为我们到武汉时,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一个月了。如果撤离,我们的任务就永远无法完成。

关怀无微不至

在我们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李屹书记多次打来电话,关心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安慰我们焦躁恐惧的情绪。甚至亲自帮我们联系了防护物资和食品药品,给了我们莫大的温暖和鼓舞。

正因为这样,66个昼夜始终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催着我们不停地奔走在抢救生命的“红区”和隔离生活的社区,不停地以蓄满泪水的双眼,去凝望和定格那些与我们面对面,或刚毅从容、或痛苦煎熬,但又都顽强抗争的生命。

焦虑与恐慌逐渐变成从容与淡定,继而转化成使命与责任。大家都强烈感到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急迫的历史担当,此时此刻不去高效记录、不去详尽书写、不去深情讴歌,就是最大的失职。因为非常时期,冷漠和遗忘比病毒更可怕,精神和信仰比药品更可贵。

2月19日下午接到命令,中国摄协分党组快速响应、倾力安排,只用3个小时就集结了队伍。相关处室的同志们各尽所能,帮我们筹备物品,第二天中午,小分队就踏上南下的列车。

在逆行武汉的日子里,李前光书记多次打电话关心我们的安全,还亲自指导拍摄工作。郑更生书记不仅经常与我沟通,还和摄协分党组成员、工作人员帮我们承担起照顾家的责任,定期为我们的父母妻儿送米送菜、问寒问暖。此外,还毫无条件地满足小分队在武汉的一切拍摄器材和生活用品需求。

4月25日,我们万般不舍地离开武汉,回到北京。中国文联领导和中国摄协同志到火车站以最高礼遇迎接小分队。这些难忘的时刻,我们将永远铭记。

文艺工作者冲锋在“红区”

我们在湖北发动了近200位摄影师义务参与拍摄,其中有湖北、河南的摄影志愿者,有中央和地方媒体在武汉采访的摄影记者,还有医疗队里的医护人员。

1600071682222578.jpg

刘宇工作照

刘宇:前新华社摄影记者,曾参加过科索沃战争、波黑战争的采访拍摄。他去年12月从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任岗位上退休,是参与武汉保卫战的所有摄影师中,年岁最长的。他是易感高危人员,但作为武汉女婿,他不顾安危,以悲悯之心,倾力帮助患者、滞留者渡过了难关,同时完成了6万多字的《武汉手记》。

1600071682476416.jpg

柴选工作照

柴选:中国摄影报副总编辑,长期从事摄影理论、评论写作,是业界资深的文字编辑。此行武汉,是他从业20多年来,第一次亲临新闻现场进行采访。从没摸过摄像机的“大笔杆子”,66天里却用颤抖的双手录下了上千条催人泪下的短视频。

1600071682578848.jpg

陈黎明工作照

陈黎明:中国摄协网络信息处编辑、记者,留学德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疫情肆虐最严重时,他毅然选择逆行,因为他是“武汉伢”。他默默承受着自家的悲情,却把关爱和希望给了素不相识的家乡人。他不仅完成了11支援汉医疗队的拍摄,还主动为数百位武汉本地的白衣天使造像。

1600071682480993.jpg

曹旭工作照

曹旭:中国摄协影像中国网主编,是逆行武汉的摄影队员中,唯一的女性。她几乎认识中国所有活跃在一线的摄影师,被称为“摄影界的黄页”,是我们的重要联络员。

她一个人对接346支医疗队的领队,联系拍摄日程;一个人整理核实了近200位摄影师拍摄的4万余名医疗队员的肖像资料。可以说,没有她,这个项目完不成。

17年前,我主动请战,进入非典定点医院,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十几天,因为我父母是军人,母亲还是军医。从业近30年来,我总是第一时间冲到洪水、地震、火灾、矿难现场。

1600071682571704.jpg

2003年5月,李舸深入北京非典病房采访。

这次带队到武汉,我不仅带头冲在最前面采访拍摄,还要做组织、管理、协调、传播工作,更要保证大家的生活和健康,内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没有亲人陪伴、尚无特效药的新冠肺炎病房里,手机成了连接患者与外界、与家人、与医护人员的一剂 “精神良药”。很多医疗队员下班后,还会通过微信安抚、关心患者,为他们下载各种资讯,舒解心理压力。因此患者们一旦病情好转或出院前,大都会请求与医疗队员合影。

特别肖像视频《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我发现许多医疗队员手机里都存有这样的合影,就让他们举起手机,与时刻牵挂的患者同框映现,拍摄了特别肖像《你是我最牵挂的人》。这组作品被全网传播后,反响非常热烈。很多网友评论:“看到了新时代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我们所有逆行武汉的北京摄影师也举起手机,点亮闪光灯,以此向这美好的医患关系致敬。

1600071682472619.jpg

摄影师致敬最美医患关系

1600071682466180.jpg

福建省立医院护师 徐健

1600071682953512.jpg

江西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师 吴映霖

1600071683495228.jpg

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护师 孔娅娅

不辱使命,敢于牺牲

在全国支援武汉的各行业人员中,我们摄影师是除医护人员外,接触病毒距离最近、进入病房时间最长、去过污染环境种类最多的人。我们进过ICU、进过普通病房、进过方舱医院、进过康复中心、进过隔离社区的发热门栋,甚至连检测核酸的火眼实验室,我们都进到最危险的病毒采样车间里。可以说,武汉凡是可能有病毒的地方,我们都不止一次地深入、再深入。

摄影小分队在火神山医院拍摄时的工作视频

摄影小分队在方舱医院拍摄时的工作视频

摄影小分队在武汉协和肿瘤医院拍摄时的工作视频

我们也很后怕,每次从污染区出来,都下决心:“再也不去了!”因为进入容易,出来难。我们没经过任何防护培训、没有消毒液、甚至连换洗的外衣都没有。但每当遇到新闻拍摄线索,还是会毫不犹豫地进去。作为代表中国文联的唯一一批深入武汉、挺进“红区”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不辱使命,敢于牺牲,没有辜负大家对我们的厚望。

1600071683298870.jpg

2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在进入重症病房前,感控员检查每位医护人员的防护细节。

“为天使造像”摄影项目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摄影小分队工作视频

按照中央指导组宣传组“应拍尽拍”的要求,到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就进驻医院,并制定了两个原则:一是,绝不能影响病区的正常救治和护理;二是,绝不能影响医护人员的安全和休息。我们只能利用医疗队员交班、进入缓冲区休息的小空当儿。给每个人拍摄只有一分多钟,真正摘下口罩的时间只有几秒钟。拍摄位置,有时在淋浴间外,有时就在他们的饭桌边。

1600071683710432.jpg

2月21日,医护人员在新冠肺炎病区交接班。

为了提高效率,我们算好各医疗队排班的时间差,在各病区来回转战,每天工作常达12个小时以上。此外,我们还到医疗队驻地,为了完成全员拍摄,常常忙到天黑,顾不上吃饭。在一次次被医疗队员精神所感动的奔波中,累并坚持着。我们以专业品质和职业素质,赢得了医疗队员的赞誉。

在中央指导组的总体部署下,我们用如此短的时间,为各地援鄂的4万2千余名医疗队员拍摄肖像,这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在武汉的66天里,我们不仅拍摄了4万2千多名医疗队员的肖像,还记录了4万2千多个抗击疫情的故事,更经历了4万2千多次真情流露的感动。

1600071683906995.jpg

3月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的张西京主任(中)带领医护人员在抢救重症患者。

这不是一场新闻采访,也不是一次艺术创作,而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是一种直指心灵的精神洗礼。我们留下的不是局外人的冷眼旁观与猎奇,而是亲历者的深度记录与思考。事实证明,4万2千多幅肖像,已经成为举国瞩目的珍贵记忆,更作为完整的影像文献档案保留在国家史册中。它为我国今后重要事件的大规模史料记录整理,积累了成功经验,并探索性地制定了一整套行业标准、实施流程和管理办法。

1600071683414243.jpg

2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刚刚走出隔离病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

由于封闭生活和紧张工作,医疗队员们普遍存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当听说眼前为他们拍照的是专门从北京来的中国摄协摄影家,特别激动。他们多数人是生平第一次接触中国文联的文艺工作者,都特别珍惜“不太美”的肖像照,纷纷急着传给家人。

我们和医疗队员心贴心交流,他们甚至把不愿对家人说的话,都在镜头前真情流露。每每此时,我们都跟着一起流泪。很多医疗队员说:“到武汉以来,这种情绪释放是从没遇到过的,也是最需要的。”医疗队的心理医生说,我们的拍摄,是非常好的心理治疗。将成为大家一生中不会磨灭的珍贵记忆。

摄影小分队工作视频

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在武汉召开座谈会,现场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并给予高度肯定。她说,我们同样是战斗在荆楚大地上,践行“四力”的勇士和英雄。

纪录片《见证》、《9秒66天》和50多个摄影专版专题、两百余组视频图文报道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湖北广电等主流媒体,在学习强国、中国文联官网、中国摄协官网等各类新媒体上刊播,并迅速在全网广泛转载,反响非常强烈。4万2千余名“最美逆行者”肖像持续在全国各城市数十万块户外大屏和楼体上以及民航、公交、地铁里展映;还参与了央视多台晚会的录制;被国家邮政总局制成特别纪念邮折。

几点体会和思考

1938年,著名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是在武汉记录下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感人场景;同一年,摄影家吴印咸等人也是在武汉接受了荷兰导演伊文思捐赠的摄影机前往延安,开创了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新局面。与摄影的缘分和革命战争的洗礼,使武汉在摄影人心中有了更加特殊的情感。

抗战时期,我党的战地摄影师就曾为部分敢死队员拍摄肖像,即使战士们知道由于物资匮乏,相机里可能没胶卷,也要郑重地让摄影师按下快门,然后义无反顾地冲向九死一生的战场。这充分说明,有仪式感的肖像摄影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正是继承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力争以文艺培根铸魂,用精品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伟大抗疫精神。肖像摄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更富有深刻的精神力量和信仰内涵。一线医护人员的面容上,远不止汗水和勒痕;普通武汉市民的情感中,不仅是悲苦与喜乐。我们要考量的是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向度。

1600071683244046.jpg

3月9日,武昌方舱医院,来自江西医疗护理队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承担守好最后一班岗的职责。

1600071683373919.jpg

3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疗队队员离开武汉的时候,治愈患者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向他们道别。

1600071683187721.jpg

4月14日,武汉火神山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这场战役,摄影不仅以其直击现实的独特力量参与其中,更以其强烈深刻的生命体验,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什么人们会在突发的灾难中企昐文艺,在无聊的世俗里呼唤文艺,在社会的转型下寄情文艺?都是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一种整体性的精神定位和情感路向。文艺的魅力在于摆脱名利、狂妄、轻浮,而走向谦逊、沉静、庄严,可以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是在人间普及爱和善良。

这次武汉战”疫“,就是寻找影像背后的整体精神价值。我们希望摄影返归内心,用人格和风范去表达对人性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去坚守一种高贵的文化气节和学术操守。

湖北广电纪录片《见证》片断

(本文为李舸在中国文联“摄影小分队抗疫事迹报告会”上发言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