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美术馆推出的“动情:1949后变局中的情感与艺术观念”展览临近结束,接下来的两个周末,该展览将推出一系列线上演讲,邀请5位亲历者和研究者,从展览中出现的个案与局部入手,多角度地分析1949年后创作与(后)社会主义艺术框架之间的张力。这个讲座系列聚焦于个体和集体的无意识领域,尝试揭示情感在这一领域显露与遮蔽的形态,从而为分析创作及其话语的教条、调整与有限的突破带出更多的可能性和讨论空间。此次活动由“动情”展策展人苏伟策划,将以腾讯会议直播的方式进行。
2020.05.16
15:00-16:00
腾讯会议号:209 162 311
被遗忘的影像记忆——新中国社会主义影像的外延,以袁毅平为例
讲者简介
主 编:朱 炯
开 本:16 开
版 次:2014 年8 月第1 版
定 价:98.00 元
本书呈现了袁毅平先生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跨越50年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半个世纪里构建于中国记忆之上的个人记忆,其中大多数影像是首次面世。
不自觉地以专业的素质与精神,进行非专业目的的拍摄。所谓非专业摄影或者业余的摄影,核心问题是他的大部分照片拍摄不是为了发表,不直接服务于国家意志的传播。他的拍摄动机出自于一种自觉,是认为应该拍摄。他的六组近百张核心影像作品包括:1962年江苏省苏州甪直村,三年自然灾害后期农村面貌的社会调查;1963年河北涿鹿县“送文艺下乡”影展;1964至1965年山东曲阜焦河大队“四清运动”面貌;1950年代十三陵水库等水利建设和1960年代工业生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世纪末天安门广场的活动与人的面貌;1969年天津“五七干校”等等。这些题材本身在中国的视觉档案中是缺失的,是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