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回响——北京电影学院2014级图片摄影本科毕业展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张双双 2018-06-12

640.webp (5).jpg

回响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2014级图片摄影本科毕业作品展

策展人:贾婷 

展览时间:2018/06/05-06/15 

展览地点:北京电影学院A楼展览厅 

主办单位: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参展摄影师

陈心阳  陈一陈  陈子昂  冯丹怡   傅   博  郭   淳  林成森  刘宏志   陆祉星  吕恩龙  齐舒婷  汪子宇  王晨皓  王淳平  王天仪  蔚可任  张正阳  李昶昊  谭皓月

前言

“回响”这个展览标题,取自于民国学者李叔同先生的《晚清集》,书中说:“世界是一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摄影学院14级图片班的毕业展览作品,都是同学们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创作成果,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是每件作品都是他们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和对摄影学院高水平教育的一种回应。

作为14图片班的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员,我非常期待这次毕业展览。他们的摄影创作题材呈现百花齐放、摄影创作手段呈现多种多样,这体现了当下青年思想活跃,富有创造力的一面。他们能将四年学到的摄影本领和自身对社会的认识、体验融入到毕业作品中,使得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有对内心情感的关照,令不少作品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更加引人入胜。

摄影是种视觉的传达,希望展览中的作品会感动每一位观众。从拍摄到布展,同学们对待毕业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有理由深信他们会在摄影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艺术之路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心、有坚守的恒心、日后必有硕果累累的一天,我们全体教员都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班主任:贾婷

                                   2018年6月5日

部分作品展示

640.webp (6).jpg

《断线》陈心阳

在我的这组创作中,我想探讨数字和网络时代,技术的介入对于影像所产生的影响,反思我们对于网络技术、摄影手段的运用。我们曾一直坚信摄影是真实的写照,但数码照片的本质却是由一系列二进制字符堆砌而成,在照片生成、解码、处理及传播的过程中都难免出现损坏与压缩,影响对于真实的传递;我们每日都会通过网络及社交媒体摄入大量碎片化的局限性影像,透过这些影像,我们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对于由影像中所获得的信息,我们又该持怎样的态度?

QQ截图20180612141229.jpg

《使徒》 陈一陈

摇滚强调自我的认知,反抗在繁重的社会关系下迷失自我,拒绝成为麻木的齿轮,而是一个可以独立思考运作的组织。好好想想你热爱什么?去大声歌唱,学一门乐器,跳舞的人, 缝制美丽的衣服,画出自己的梦,和喜欢的女孩告白,赚很多的钱,和父母和解,离开你现在的城市,脱离人群,如果连你都不知道你的最爱。

QQ截图20180612141253.jpg

《Space cowboy》陈子昂

“有星星掉下来了,布鲁。”

“那不是一颗普通的星星,是战士的眼泪。”

“什么是战士?”

“在这个星球的某个地方,一直在战斗的人,不相信天神的,孤独的灵魂。”

   ——《星际牛仔》

QQ截图20180612141307.jpg

《你看到了什么?》冯丹怡

图像作为“意义诱发者”在被解读的时候不会具有同一性。单张没有文字注解的照片会有不连续性,从而产生出含糊暧昧的意味,所以也许会使图像当中特定的瞬间或者事件引发出观看者某些相似的记忆,由此再加以解读的时候,观看者就会无限放大主观性,这样便会抑制照片本身真实存在的意义,照片里的真相也会被扭曲瓦解。虽然摄影常常被认为是在记录真实,但是当图像中的真相与观看者的经历串联出相似的过往时,真相并不再是唯一的真相。

640.webp (8).jpg

《间离式乡愁》傅博

作品为五年前拍摄《城殇》的一个延续,在时间中切面,在不断消逝重筑的瓦砾砖石间寻找人的离合情思,当剥离人物身份与时间空间所在,我们在彼时彼地去看曾经,“不复存在的”早就烙在心底,回得去与回不去,记得的与忘却的,也许已经不重要了。

640.webp (9).jpg

《早安》郭淳

记录下女孩最毫无防备、最不加掩盖的状态。用这种真实感,展现出女孩的柔美与可爱。在每个夜晚的床前夜话中,我了解到每个人背后的故事,而夜晚掩去所有的压力和悲伤,每个早晨都是全新的开始。她们的美好如此珍贵,我不由得说一声早安,算作彼此的祝愿。

640.webp (10).jpg

《社火》林成森

本组照片以纪实的角度拍摄了位于河北武安市的一场傩戏,运用了全景摄影功能,但采用平移式的全景拍摄手法得到了宽幅且画面无严重球形畸变的照片。在运用此方式拍摄的摄影作品中,照片中会因拍摄物体的运动而产生的重影记录了不同时间点内该物体的清晰影像,这会成为照片的趣味点所在,也将为在二维平面的照片中体现时间这另一维度引发了思考。

QQ截图20180612141524.jpg

《亥时之城》刘宏志

作品以都市夜景为背景的弱光摆拍的作品。在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有了电和各种灯光设备,能够使人们在夜晚和白天一样的活动。亥时是指晚上九点至十一点,这个时间段,是人们夜生活最活跃的阶段。现在的人们早已摒弃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很多人白天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还有各样的工作家庭压力,但是在夜晚朦胧的霓虹灯下,人们可以退去伪装,通过各种样的方式去缓解压力。在夜幕的笼罩下,也能激发出人们各种的欲望,并去实现。关注现代人的夜生活,也是对人类未来生存状态的一种关心。

QQ截图20180612141531.jpg

《业火》陆祉星

《楞严经》卷八: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  业火乃地狱之火,专门净化有罪之人。在我眼中,“套路化”的作品就如破坏中国当代摄影圈子的“罪人”,应当被业火“净化”。

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模仿一 些“当代摄影”套路去创作并保证影像质量的作品,置于最底。

二、拍摄这些“原作”被“业火”燃烧的过程,置于最顶,以表达我对这种“套路化”作品的否定。

三、这些“原作”于一瞬华光过后化作的灰烬,将之收集起来装在盒中,置于中间,喻意那些没有新意、手法陈旧、  简单粗暴的“套路化当代摄影作品”理应被烧成灰烬。

 愿摄影界能够去伪存真,  “真”是“真心”的“真”

QQ截图20180612141537.jpg

《篮球》吕恩龙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人詹姆斯·奈史密斯发明的。当地盛产桃子,这里的儿童又非常喜欢做用球投入桃子筐的游戏。这使他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篮球项目。我拍摄了各种篮球群体,有篮球明星,半职业运动员,训练营小朋友,球迷等等,他们会遇到伤病,荣耀等一切事情,从多种角度展现出篮球运动员的一生。

QQ截图20180612141544.jpg

《散乱城市》齐舒婷

城市,在不同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样子,就像不同的观众看《哈姆雷特》一般。我们每个人看一座城,看一座城中的建筑,会因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时机,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风景。那么,如果说,能够在一张照片中看到多个视点,多个透视的城市,又会有什么不同。这组作品利用了拼贴的手法改变建筑原有得透视,每一副大约是50-80张照片拼贴而成。

QQ截图20180612141647.jpg

《颤抖的城市》汪子宇

多重曝光技术对于摄影师而言,代表了更多的可能性。多重曝光要求摄影师在拍摄前已经对照片的呈现有一定的计划。在拍摄中可以控制整体的画面,和局部细节。《颤抖的城市》利用了多重曝光技术来找寻城市中的色彩,进而引起人们对于周围常见事物的再思考。

QQ截图20180612141654.jpg

《凝》王晨皓

当拿着手机走上街头,与携带相机触发的创作灵感是不一样的,没有繁琐的操作与参数,剩下的只有对眼下世界的观察与思考,也许不经意间的一张照片,在数月甚至数年之后在相册深处被翻出来,是一段美妙的回忆。这一组照片使用iPhone X拍摄并进行大幅面输出,以最接近人眼视觉习惯的视角,凝固着我对江南水乡和北京胡同在按下快门那一刻的记忆。

QQ截图20180612141706.jpg

《汽车广告》王淳平

 用1:18的汽车模型拍摄而成的汽车广告。

640.webp (12).jpg

《乌鸦与皇冠》王天仪

 乌鸦在东西方的寓言故事之中均有着魔性或者神性的二元性,无一例外所有故事里的乌鸦都非常聪明。然而皇后在国际象棋中是权力最大的棋子,但是亦能被士兵所颠覆。本组创作将这两个元素融合想营造出三个相互嵌套的世界。我们其实永远处于个相对制约的世界中,自由和权力只是一时迷惑的表象。我们既是“棋手”也是“棋子”,而乌鸦仅仅只是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640.webp (13).jpg

《relation》蔚可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里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640.webp (14).jpg

《瑞·凶》张正阳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很多神话传说,有人型的神明,也有兽型的神兽。这些神话传说给中国后世留下了深远影响,也给后世人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瑰宝。瑞兽和凶兽作为中国神兽的两个方面,更体现着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平衡,喜、悲,好、坏,阴、阳,世间万物遵循着这个规律。尊重古文化、学习古文化、发扬古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时代使命。

640.webp (15).jpg

《Daddy》谭皓月

这组照片为我很喜欢的漫画的cosplay作品。

一个畸形的大家族,一位对女儿过度保护的父亲。

女儿的角色是由我自己扮演的,有一些自我投影在里面。

"Daddy, daddy, you bastard, I’m through.”

QQ截图20180612141856.jpg

《新月》李昶昊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经历新事物。新事物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恐惧,对另一些人来说,意味着悸动。这个作品呈现出了走向新世界的“我”。比起恐惧,这个作品更加强调了希望和明快的感觉,呈现出了朝着世界迈开脚步的当下的“我”。

回响 | ECHO

2014级图片摄影班

本科毕业展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2018.6.5-6.15 

北京电影学院A楼一层展览厅

诚挚邀请,期待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