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聚焦

“对着拍”续航再征给摄影界出了道考题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奚水 责编:彦希 2018-06-07

“中外摄影对着拍”项目的关注度随着媒体的大力推介持续升温,不仅中央电视台、中国艺术报等各大媒体给予高度关注,而且也激发了相关机构结合策划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展开相应合作的灵感,尤其是在2018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暨中国第17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期间,以“续航再征”名义亮相的“中外摄影对着拍”展览,其中以36幅外国摄影名家作品配以同尺寸“白底+二维码”的形式,彰显主办单位“虚约以待”邀约“特约摄影师”及征集佳作的恳切与真诚。

尽管“对着拍”有国外名家拍摄的样本在前,有“成功配对”的中国摄影作品作参考,但这项活动续航再征本身在全国上下的关注中,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大背景下,其实是为整个中国摄影界出了一道考题,期待集纳众人的智慧与热情,为这项独特的策划、为中外摄影的对照交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正如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临场发挥一样,无论是未来选出的“特约摄影师”,还是自由应征的其他摄影作者,都要经历解题、思考、作答、检视甚至重新解题等循环往复的过程,才可能有令自己满意令主办方惊喜的作品出现。需要赘述一句的是,去年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目是“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某种程度上与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的“对着拍”有了暗合的意趣。

尽管有着丰富社会阅历和相关专业素养的摄影人对于用图像传达主题的理解,远胜于即将迈入成年人行列的高中生,尽管“对着拍”更像命题或给材料作文,但也容易拘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解题方面有陷入某种固化思维或者简单图解的可能。其实,中国国际摄影艺术节展期间在郑州举办的专题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像辅导老师一样,已为摄影人的解题提供了诸多思路,关键看我们如何运用自己已学到的基础知识、已有的认知视野和观看世界的方法,选择最恰当的思路去切入,完成不负主办方期待、可以更好与国外摄影家作品相映生辉的新作。

无论是比对历史信息来形成沧海桑田般的张力,还是通过照片细节和史料来解析影像,无论是剪辑时空与定义现在的协调一致,还是叠加现代化想象和对人性等问题的进一步思考,都需要摄影者调动所有的资源与知识储备来倾力而为,才能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给出更好的答案。因为有着数月的征稿时间可以精心打磨,在不断的拍摄尝试及与相关专家学者交流的基础上才可能逐渐接近主题表达,更加切合活动本身要求。从拍摄层面讲,“对着拍”绝不是灵光一现或一蹴而就便能完成的,有时需要巧妙的创意和精到的完成度,有时还需要天天守候抓拍的笨功夫,更为重要的是彰显影像文献价值的史料考证与拍摄对象基本信息收集等工作。单靠画面的协调一致性,同样难以让“对着拍”向纵深方向迈进。

当然,正像任何摄影活动既是对参与者水平考量、又是对主办方和评选专家把握主旨的能力评判一样,“对着拍”的诸多可能性值得更多期待,更多是来源于应征者和参与者的创造力,但其中的主题把握、标准掌控、展览策划、传播推广等诸多环节,则更为考验主办方的相关工作。把展览做成一次声势浩大的“征稿启事”,精巧而独特的策划产生的吸睛目的已达到,而填充那36幅续航再征的国外摄影家作品旁的空白,让二维码变成成功配对作品“第二季”的精彩亮相,仍需要大量工作去做,需要大量智慧的参与。

从传播推广来讲,无论是前一段时间因为汶川大地震十周年而兴起的找人热潮,还是某些机构在照片主人公的新旧对照今昔对比中挖掘出来的诸多故事,都可以助力“对着拍”意义与价值的延伸。如果有机构能由“对着拍”出发,与主办单位策划相应的主题活动并进行相应传播,比如讲述国外摄影家拍摄的历史照片中的某位主人公的故事等,尤其是在作为样本的照片拍摄地比较集中的几个城市策划开展相应与百姓互动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延展“对着拍”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能为应征参与者的拍摄带来更丰富的信息,触发更多的创造力。在此类延展活动中,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可以发挥更多更大作用。

一切正紧锣密鼓,一切都充满希望,“对着拍”的好戏才刚刚开始。如果结合重大建设成就和重要纪念活动形成“对着拍”的氛围,甚至形成“对着拍”志同道合者组构的小团队,来将之作为一项富有探索和创新意义的项目长期进行,则会不断交出本次活动主题之外的更为丰富而有趣的众多新答卷。(奚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