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环球影展

第二届清迈摄影节 | 摄影在东南亚百花齐放

来源:影像国际网 作者:斫子 责编:彦希 2017-02-22

2017年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应清迈摄影节邀请,在清迈府参观了第二届清迈摄影节的全部展览作品,并对主要策展人之一,新加坡籍东南亚摄影史学者庄吴斌进行了采访。

此次摄影节展览包括:年轻之眼+(Young Eyes+)、身体邂逅(Body As Encounters)、集体经验(Collective Experiences)等,摄影师来自全球,并立足于关注、推广青年摄影师作品,试图探索通过摄影语言,从美学角度表达思想及观点。

最近几年,一直关注亚洲的摄影节,包括:孟加拉Chobi Mela摄影节、韩国大邱国际双年展、韩国东江摄影节、新加坡摄影节、清迈摄影节、柬埔寨吴哥摄影节等。这些“身边”的摄影节各具亮点,期间可以了解亚洲摄影当下发展、比较亚洲各国摄影师作品特点,关注并发现优秀亚洲本土青年摄影师。相比中国的摄影节,亚洲(主要指东南亚)的摄影节相对规模较小,因东南亚国家相邻,各国摄影师交流更加密切。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摄影师,频繁参加东南亚各国的摄影交流活动。年轻一代摄影师作品百花齐放,内容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于自身经历及认知的表达,更有对于身份认同、不同文化差别等社会议题的探讨。作品也不仅局限于作为记录功能本体的表达,而更多探讨摄影作为影像在艺术上的多种可能性。

以下是对于清迈摄影节策展人之一庄吴斌的采访,采访中谈及了此次清迈摄影节展览情况以及东南亚新一代年轻摄影师的发展情况。

以大学艺术系为背景的清迈摄影节,重实践,不刻意强调学术

Photointer: 关注摄影的人都知道,亚洲有的摄影节很有各自的特点,包括:“柬埔寨的吴哥摄影节、孟加拉Chobi Mela摄影双年展,新加坡国际坡摄影节,韩国大邱国际摄影双年展等。清迈摄影节的亮点是什么?

庄吴斌:我不能代表清迈摄影节的策展团队发言,但清迈摄影节是由清迈大学艺术学院为背景主办的。在泰国,清迈大学是泰北的名校。以我所知,以大学为背景主办的摄影节,在整个亚洲是不多见的。摄影节中展示全世界(亚洲为主)的院校学生作品是清迈摄影节的亮点之一。

1487754831829680.jpg

Winner of Life (2007-15) Photo by Adrian Mulya, Jakarta

Photointer: 摄影节的展览更加偏重学术理念?

庄吴斌:这是个理解误区,对于我个人来说, 并不希望把我们现在的展览做的非常学术,我们希望更多从学生角度出发,他们需要更富有实践精神的展览,而不是高深的学术理念。

Photointer: 院校展览的构成是怎样的?

庄吴斌:从亚洲高校,到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全球。不仅是范围广,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只局限于和开设摄影专业的院校合作,利用摄影语言进行创作的任何大专学府,我们都不排斥。

1487754831984401.jpg

Foto-Me Series (1974) Nap Jamir II (Manila)

展览《身体邂逅》

Photointer: 摄影节你策展的《Body As Encounters》的主题是关于身体与欲望的认知?

庄吴斌:去年我策展的主题是把纪实摄影回归到了方法论,在我的展览中有意回避了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这种两级化划分,而是把纪实摄影从一种自述性的描写中解脱出来。但后来我发现,这些概念性的词汇和意义,本来就很难理解。若不翻译成泰文,就更会让观者困惑。所以今年,我从“身体作为具有多种不同欲望的载体”这个主题出发,例如:“摄影师自身身体欲望、被拍摄对象身体的欲望、那些藏在身体里面的回忆等等方面,探索身体作为欲望本身的多种可能性。

Photointer: 在泰国这个佛教背景的国家里,谈论身体作为多种不同欲望的载体,是否和西方普遍对于身体的认知不同?

庄吴斌:我觉得可能没有想象中这么大的区别,摄影有些时候是“无法控制”的媒介。摄影师、被摄体和观众三个方面都是互相影响变化的。所以不可能单纯的去说东西方的相同与不同。

1487754831874083.jpg

From Lust to Trust (2002) Ayu Utami and Erik Prasetya (Jakarta)

1487754832924853.jpg

Time Delay (1988) Dansoung Sungvornveshapan (Bangkok)

Photointer: 我觉得你的展览主题,并没有流于表面?

庄吴斌:是的。例如展览中Buddhadasa Bhikkhu的作品《Dharma Text Next to Image》,拍摄于1972-1991年间,当时他已经是泰国非常出名和进步的和尚。泰国人惯有的迷信,喜欢把出名和尚的肖像当成是护身符。Buddhadasa就在自己的寺庙内制作拼凑的肖像,或把腐蚀的照片送给追随者。每张照片他都附加自己写的诗句,希望信徒正确了解佛教的真谛。可见,展览中讨论的身体,并不是狭义的,而是多变复杂的。

Photointer: 展览涉及到的摄影师作品创作时间跨度很大(从1972到2016年),你是如何贯穿起来,呈现在你的展览中的?

庄吴斌:抛开“身体和欲望”本身这条主线不说,东南亚摄影的发展历史是有一定脉络的。在某些地域或历史时空,其发展是线性的。而在其它的历史空间,其发展是断层的。就算断层,也还是遗留下了一些轨迹,让我们寻觅。

现在做东南亚摄影研究的人很少,很多摄影节,是公开征集作品。如果这样,势必摄影节将以当下年轻摄影师的作品为主,从一定程度上会给予观者一种东南亚摄影并没有历史的感觉。但其实未必,以我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需要更深入的梳理摄影发展的脉络,把承上启下的关系清楚的呈现出来。从这个认知出发,我尽量回避了“现代”和“当代”的标签。在东南亚,把摄影冠上“当代”的标签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了扩张市场。在现在这种当代当家的时代,过去的作品可能更凸显其存在价值。在当代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各时期摄影师的作品实际上更有意义。

1487754832406569.jpg

Untitled (2006) + Hijab/Her (2012) Nurul Huda (Singapore)

1487754832285966.jpg

An SMS From Mom (2014-15) Nguyen Uyen Minh (Saigon)

Photinter: 你的新书《Photography in Southeast Asia: A Survey 》就是介绍东南亚摄影发展脉络的?

庄吴斌:这本书虽然是学术出版,但其实不只针对于学术读者,一般读者应该也能看懂。东南亚有十个国家,所以本书分为十个篇章,每一个国家一个篇章,所有“故事”的开始,都是从摄影怎么从白人手上传到“当地人”手上的。对于泰国来说,摄影先传到了皇室。从摄影的传入一直讲到当下的摄影状况,同时,也会提到很多在各个时期的重要摄影师,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当代摄影在东南亚百花齐放

Photointer: 从题材、形式上,整个东南亚摄影关注的重心在哪里?

庄吴斌:在东南亚,当代摄影的状况是百花齐放、众声喧哗的,摄影已经摆脱了原有的局限,包括观众认知的局限、创作手段的局限等等。大家以前对于摄影的认知是,需要资金,例如印刷、打印等等都很贵,但现在变得更加直接、开放。当你回到东南亚摄影历史,就会发现,摄影早在70年代初就不仅仅以传统照片的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创作媒介,存在于艺术作品中。

1487754832450144.jpg

The Hall of Hyperdelic Youths (2009-10) Samantha Tio (Singapore / Bali)

Photointer: 我在纽约发现,大家探讨的更多是影像带给时代的可能性,以及在影像多种表达上的探索,而并摄影作为记录功能本身的表达。谈谈东南亚的影像市场?

庄吴斌:我没有针对影像市场进行过研究,不过我的很多摄影师朋友都保持一种非常悲观的态度,尤其是纪实摄影师。在商业艺廊系统内运作的人可能会好一点,例如尽管你用纪实摄影,却在画廊等商业模式下运作,可能相对会更有些市场。而诚如我之前所说的,70年代开始,摄影已经被概念艺术家作为创作媒介(在诸多选择中)的一个选择。当今年轻摄影师的作品某种程度在延续前辈们的探索,作品不局限在摄影本身,还结合声音、装置等形式。这种形式上的多元化,实际非常普遍。另一方面,东南亚某些老一辈的纪实摄影师,面对新一代摄影师的多媒体作品,有些不以为意,认为那不是摄影,但现在这个数码时代,这样的观点或许有点保守。但我须强调,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各种各样的摄影都同时并存,例如说,一些重新使用银板拍照的人。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现今的状况,百花齐放。 所以整个东南亚的摄影当然也变得更加多角度与多元化。

(文章作者:苏月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