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摄协要闻

迪尔曼铂金原作展呈现出的工匠精神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九儿 2016-11-28

2016年11月26日,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办,包商银行协办的《光之炼金术——迪尔曼•克瑞恩铂金印相原作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美国摄影家、铂金印相工艺专家迪尔曼•克瑞恩专程来华出席开幕式并举办专场学术报告会。

迪尔曼向嘉宾介绍照片的铂金工艺和创作理念 邢光明摄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主席李前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原成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宋明昌,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李玉光,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分党组书记王瑶,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中国文联权保部主任暴淑艳,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尼跃红,全国政协委员、包商银行董事长李镇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驻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企工委主任张晓宾,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公共事务司官员凯蒂·克瑞斯、宋晓涛、著名电影电视艺术家梅婷等文艺界、摄影界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法制日报、北京卫视、凤凰卫视、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中新社等新闻媒体共6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D5-x 影展揭牌仪式 丁玮摄.jpg

迪尔曼·克瑞恩、李前光、宋明昌、王瑶、陈宏兵、李镇西、于慈珂等领导和嘉宾共同启动展览。  丁玮摄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李玉光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他讲道,举办《光之炼金术——迪尔曼•克瑞恩铂金印相原作展》,是增进中外艺术家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动,让中国摄影人可以籍此重温摄影发展历史中的重要一页,从历史宝藏中吸取力量,推动自身的创作在未来持续发展。本次展览是继今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黑白的冥想——保罗·卡普尼格罗直接摄影原作展》后,主办单位再次推出的世界摄影名家原作展。希望通过举办“原作展”, 强化广大摄影家的版权意识,促进摄影作品的有序传播,对繁荣发展摄影艺术事业起到积极的影响。

克瑞恩先生在致辞中讲到:我与中国颇有渊源,曾多次造访并进行摄影创作,此次来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专题影展,首先感谢主办单位的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同时感谢开幕式的所有来宾、工作人员为我做的一切!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彭文玲为本次展览策展人李镇西、朱炯颁发策展人荣誉牌  邢光明摄

开幕式结束后,克瑞恩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专场学术报告会,与中国摄影人分享交流铂金印相工艺的创作经验和感受。他表示自己很享受这种纯手工制作铂金印相的过程,每一张慢慢做出的相片都会有所不同,具有独特的魅力。他十分重视后期制作和签名,并坚定的认为:“不是原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摄影作品!”

朱炯对话迪尔曼•克瑞恩   丁玮摄

克瑞恩先生知识渊博,对摄影艺术的追求近乎苛刻,其作品影像表现力、视觉冲击力极强。无论实地拍摄和后期制作,都体现出国际一流摄影大师精湛的技艺,国内众多摄影人对这位铂金印相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克瑞恩先生为人谦逊和蔼,在报告会结束后满足了众多观众签名与合影的心愿,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迪尔曼•克瑞恩为热情的观众签名  邢光明摄

本次展览展期为11月26日——12月4日,展出的100幅作品全部是迪尔曼•克瑞恩本人签名确认的铂金印相原作,具有高度艺术鉴赏价值。

据主办单位介绍,铂金印相工艺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是少数对影像工艺制作有较高要求的摄影家所一致推崇的传统摄影手工印相工艺,至今仍有部分当代摄影家钟情于此工艺而进行个性化创作。铂金印相工艺属于铁盐影像系统(区别于银盐影像),采用稳定性最强的抗氧化贵金属铂金,以手工涂布感光材料、接触印相的方法获得“铂金照片”。现在的影像艺术家在传统铂金印相的基础上,以钯金来作部分替代,形成了反差可以调控的“铂金/钯金照片”,其图像稳定利于长期保存。铂钯印相的影像在暗部与高光区域比银盐影像有更为出色的影调表现,其可以调节的反差控制技术,令画面质感细腻,层次丰富且过渡自然。铂金/钯金印相因其独特的视觉美感和超长的稳定性而成为世界影像收藏市场的珍品。


观众观看展览


IMG_7953(20161127-021648).jpg下午媒体记者对迪尔曼先生进行了专访

在下午的专访中有记者问为什么他的作品中都留有“人”活动、存在的印迹,是他的风格吗?他回答是。此次影展的策展人朱炯也说,迪尔曼喜欢将镜头对准一些静物、小景,他认为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故事。他很少谈及技术,更喜欢探讨画面背后的内容。谈及国外铂金摄影作品的收藏市场,迪尔曼不无幽默的说,他希望会越来越好,但事实上至少美国的市场并不那么乐观。一幅作品无论是什么材料,它在市场上的价值曲线高低,起到最关键因素的是这幅作品作者的知名度。作为从事摄影教育的迪尔曼来说,他通常以工作坊的形式,通过10天半个月的时间,教授他的学生,如何掌握铂金摄影技术,他说教学相长也,通过教授学生,也让他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关于一个外国人如何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拍摄 ,比如中国,有什么不同?他的回答是,在一个陌生环境,他会自然的对他那些他不熟悉的事物产生兴趣或者说让他感兴趣的东西而按动快门,但是在他的生活环境周围,他更愿意将彼时彼感的情绪宣泄其中。还有记者问他这些年的创作中有什么变化?他说当然有,比如这次展览用的纸是他几年前积攒下来的,这些纸目前已经不生产了,下次再展览的时候就不是这些纸了,效果显然也就会不一样。当然这些变化不是技术层面上的,随着他的年龄、阅历、美学理念的变化也会有一些不同。

正巧昨天我看了一期晓松奇谈,谈京都一个一星级米其林大厨对于做料理的理解,颇受启发。我们这个时代很浮躁,大家天天想着改变、突破,今天拍风光,明天拍纪实,后天拍观念。这位大厨说,味道是他所从事这一项事业的初心,这个是不会改变的,一念执著,一生追求。

我想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很多人去深思的。

在迪尔曼的专访过程中,对我启发最大的并不是迪尔曼本人所言,这或许是语言沟通的问题罢,反而是他的策展人朱炯在专访前对记者们谈起迪尔曼的一些小细节更让我感兴趣。她说,在做此次展览之前,她阅读了迪尔曼的大量作品,将其分为四类,她最喜欢的是第一部分,“遗忘的时光”,她认为这是迪尔曼自己作品风格有别于其他人最显著的部分。

对于这样一种富有光芒的摄影技艺,想要读懂和理解它,真的要你走进展厅,站在原作下面,去体味和感受。

点击阅读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