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字博物馆

★第三节--上海“孤岛”的摄影活动

来源:未知 责编:未知 2007-09-14

中国军队于19371113从淞沪前线西撤,上海沦陷,租界一时变成了“孤岛”。摄影和画报工作者和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利用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这两块没有被日军占领而具有特殊政治地位的地方,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最大的韧性,多种多样的手法,和敌人展开斗争。

 

报纸刊登的抗战图片

 

在报纸方面,1938年出版的《译报》和《译报周刊》,都刊用相当数量的图片来反映抗战情况。《译报》210介绍昆明55位妇女参加抗战和陕北延安、新四军情况的图片。《译报周刊》第5期出了《新四军特辑》,照片是一位英国记者布鲁斯拍的。

《大路》画报(193927月)只出了3期就停刊,1940 5月在香港复刊。《大路》上海版,由大路出版公司出版,大路画报社编辑、发行人周星衢,编辑工作主要由楼适夷负责。该刊第2期介绍了新四军正副军长叶挺、项英,还有在战地拍摄的《皖南马家围阵地》、《新四军教导队》等照片。第3期刊登沈逸千、顾廷鹏摄的《南昌会战》和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张企程在前线拍摄的照片。

 

挂起洋商招牌进行战斗的画报

 

抗战初期上海出版的画报,在上海沦陷后,没有一家愿意在敌人检查下出版,全部宣告停刊。连《良友》这个出版十多年的画报,也一度移往香港出版。许多摄影工作者和画报编辑到大后方和香港去开拓新的据点。

1938年初,在人民的抗日爱国情绪感染下,留下的摄影工作者又重新拿起武器来战斗了。为宣传抗战,为争取最后胜利,有些画报不得不挂起洋商的招牌,他们找美国人或英国人挂名任画报的发行人,给予一定的报酬,向租界当局登记出版,报刊的言论态度基本上是爱国和拥护抗战、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上海“孤岛”时期出版的画报如下:

名称

刊期

出版起迄时间

发行期数

出版单位

青年知识画报

半月刊

1937.12—1941.11

8卷  23期

中国图书杂志公司

中国画报

半月刊

1938.3 —1939.10

15期

美商英文大美晚报

大美画报

月刊

1938.5—1939.11

14期

美商大美晚报馆

远东画报

月刊

1938.6—8

4期

美商远东画报社

远东摄影新闻

月刊

1938.8—1939.1

6期

美商大美晚报馆

青年画报

半月刊

1938.12—1939

3期

青年画报社

展望图画杂志

月刊

1939.1—1941.2

21期

展望图画杂志社

世界画报

月刊

1939.1—1940.2

14期

世界画报社

大路画报

双月刊

1939.2—7

3期

大路画报社

良友(139—171期)

月刊

1939.2—1941.10

32期

美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世界大战画报

月刊

1939.10—1941.9

15期

同上

以上不包括敌伪出版的画报。上海成为“孤岛”后,首先出版的是193712月由中国图书杂志公司发行、陈忠豪主编的《青年知识画报》,16开本,半月刊,内容以介绍科学技术为主,刊登少量国际政治方面的照片。这本画报从193712月一直出到194111月太平洋事变发生后才停刊,共发行823期。

1938年春夏,中、英文《大美晚报》分别出版《大美画报》和《中国画报》,其后《远东画报》和《远东摄影新闻》等相继出版,这些画报,总的倾向是站在中国方面的,大部分照片没有拍摄者的姓名。

《中国画报》(China  In  Pictures),以英文大美晚报名义出版,193831创刊,8开本,半月刊,该画报表面上保持中间立场,它一方面刊载日本天皇和军政要人的照片,一方面又刊载日军在华死亡惨重、台儿庄战役、日空军被俘照片。第6期曾用朱德像为封面,介绍八路军活动。该刊出了15期,193911月与《大美画报》合并。

《大美画报》以美商大美晚报名义出版,19385月创刊,8开本,套色封面。创刊号刊载大美报主编、美国人高尔德到武汉和广州访问时拍摄的蒋介石、孔祥熙、冯玉祥、叶剑英等人的照片,以及广州被炸、延安状况等摄影报道。第79期分别用了朱德、毛泽东、周恩来的照片做封面。第9期,适逢“八·一三”抗战周年,该报刊登了租界内中国人悬挂国旗庆祝纪念的照片。该报在孤岛时期大量报道了中国抗战的情况,其中有章沅恒拍摄的贵阳到重庆见闻,吴宝基拍摄的川军在皖南,焦超拍摄的四行仓库八百战士生活近况以及武汉全民通讯社所发的战事照片等,一直坚持到193911月才停刊。

《远东画报》和《远东摄影新闻》都与美商《大美晚报》有关系。《远东画报》于1938610创刊,刊登过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白崇禧、阎锡山的照片,也介绍过八路军的动态。同年8月,出版4期之后被迫停刊。后来他们又改用《远东摄影新闻》名义出版,8月正是淞沪战争一周年之时,它用64页篇幅,刊出“中日战争一年回顾”的照片。

1939年上半年,又有两家画报诞生和复刊,一是《展望》图画杂志,二是到香港出版半年又回到孤岛继续战斗的《良友》画报。

《展望》图画杂志由陈频舟、丁禾菲编辑,8开本,月刊,特约摄影记者有张文杰、詹新吾、夏晓霞、穆一龙、焦超、杜鳌等。画报印刷清晰,经常反映抗战和大后方的情况。第4期介绍中国机械化部队、鄂中和东江抗战,第6期介绍张自忠、冯治安将军,第7期刊登“重庆在烈焰下”摄影专题,反映1939年“五·三”、五·四”日空军狂炸陪都重庆的情况。这个画报的特点之一,是从1939年到1940年两年时间,多次刊载摄影艺术作品,作者有郎静山、魏南昌、冯四知、王劳生等人。

 

良友》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画报》

 

《良友》画报是孤岛摄影阵线上一支重要的力量。19262月创刊,伍联德主办,是一本大型画报,8开本,月刊。上海陷落后曾到香港出版半年,19392月又回到上海复刊,一直到194110月(第171期)停刊。抗战胜利后,194510月部分股东出版《良友》第172期,但因各股东意见不一,未被承认。

《良友》迁回孤岛,为应付特殊局面,宣告“破产”,挂上“美商良友图书杂志社”招牌,聘请美国人米尔斯为发行人,主编马国亮,编辑章沅恒,副编辑章沅吉、李旭丹。复刊后的《良友》,在140142143等期中以较多篇幅介绍了延安和八路军、新四军情况的照片,第142期刊载6幅延安抗大和陕北公学的照片,说明这两所学校已成为今日中国学生界之圣地,注册学生已有数千人,然前往报名者仍络绎不绝。第143期配合斯诺的文章《项英的一支铁军》,刊登16幅介绍新四军的照片。

《良友》在19414月发表了一组新闻照片,报道广东中山游击队击落日海军上将大角岑生座机,十分鼓舞人心。是年25,大角岑生带随员十余人乘机飞海南岛策划前进,被我击落,全部丧生。

《良友》对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生活情况介绍得比较多,照片的作者有王小亭、章沅恒、过志杰、席与群和卓世杰等。用这些照片对孤岛和沦陷区人民、海外华侨了解大后方的各方面情况,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心,作用很大。

193991,希特勒纳粹德国进攻波兰,燃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熊熊巨火,《良友》于193910月起专门创办《第二次世界大战画报》,这份画报原来是不定期的,第1辑出过后停了半年,到l9406月改为固定的月刊,除11月未出外,每月一日出版一期,到19419月二次大战两周年时共出15辑。当时这份画报是孤岛人民了解世界大战的窗口,它连续介绍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军事方面的变化,如法国马其诺防线、英德空战、巴黎沦陷、东非之战、大西洋海战、德军进攻苏联和德军占领区生活等等情况。

1939年是法国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一百周年,《良友》于194011150期发行摄影术发明百年纪念特辑,内容有1839年前后摄影术重要发明人英国塔尔波特、法国尼普司、英国赫歇尔、法国倍雅特和达盖尔的照片和事迹,摄影家王劳生、郎静山、陈传霖、黄仲长、刘旭沧、邵卧云、胡君磊、陈民彝、刘作志、聂光地等人的笔谈“吾怎样开始学习摄影”,郎静山、刘旭沧、聂光地、王劳生等艺术摄影作品10余幅,以及阿英写的《中国画报发展之经过》、聂光地写的《摄影百年进步概谈》和郎静山写的《摄影漫谈》等。

《良友》自1926215创刊,到194110月停刊共发行171期,前后出版16年,在中国画报史上是一份出版时间长、影响较大、留下不少重要图片史料的刊物。很多著名摄影家、摄影记者和文艺作家(如郁达夫、田汉、老舍、茅盾、巴金、丁玲等等)都在画报上发表过照片或文章。

孤岛上除《良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画报》之外,19404月当欧洲战端再起时,又有一份介绍世界大战情况的《世界画报》创刊,该刊发行人周星衢,主编邹楚青。内容主要是战况、国际时事、世界名人、军火生产等,亦有少量关于中国的材料,19414月停刊。

1939年下半年,孤岛形势逐渐恶化,日伪先后办起许多报纸和画报,宣传“共存共荣”、“和平救国”和“东亚新秩序”。同时敌伪在租界上用恐怖手段暗杀新闻界的爱国人士,仅《大美晚报》就有张似旭、朱惺公、程振章三人被害。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事变发生,日军侵占了上海租界,维持了四年的孤岛沦陷了,很多画报都宣告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