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极限摄影的理解
——龙江
众多的的极限运动里,高海拔雪山的攀登属于其中的一种,所有的极限运动都与人分不开,是人类在用自己的意念及行动去掌控它们,
极限运动能给我们面对死亡和伤痛更加平和的勇气,也能让我们不断对自己对生活有新的理解和认知。”
作为极限运动的“极限摄影”我个人认为,属于人文摄影的范畴。人文摄影,顾名思义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动为拍摄对象的摄影,这是一个很大的摄影题材,包括了新闻类,纪实类,记录类等等,和所有的摄影一样,主要都是应用摄影的方式关注事物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同时通过摄影作品体现摄影人的思想、凸显某一种意境,进行内容表达,或者用照片叙述故事。
意境,内涵,构图和光影等摄影的核心,都是人文摄影里最为重要的条件。而好的人文摄影,也一定是能够触及大众心灵深处,引发观众情感的共鸣,同时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如何用摄影的语言,去呈现对社会的关爱,对人文的理解,对自然的关注,摄影要想成为艺术品,核心在于“思想”、“观点”、“情怀”,以及“作品里所含的意境、语境”,捕捉社会关注的焦点、捕捉存在的意义、捕捉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怎样用摄影的语言来恢复对人性的信心、激发对自然以及灿烂文明的好奇?在当下的社会里,摄影生态和艺术观念,已经与过去的年代大不相同了,摄影的意义并不在于摄影本身,而在于你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意义,用影像记录的方式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和艺术的角度,呈现的是极积向上,表现的是正能量的传递……
其实早期的我一直比较偏爱风景摄影,在2013年前10年的时间里,起早贪黑、朝九晚五,执着的守候每个精彩的瞬间,有时为了那精彩的一瞬,把相机和脚架背到5396米的哈巴雪山顶,扎帐篷住一个晚上,等待第二天早上的第一束光线;为了拍到岗仁波齐绝佳的画面在暴风雪的天气里等了四天;我曾经11次自驾车进西藏,走遍了祖国西部的山山水水,1000多公里三江并流的徒步穿越,49次元阳梯田的守候,三大无人区的勇闯,总想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把大自然的辽远、壮美、气势磅礴……用绝色的光影表现出来;期间曾经出版过《天地之间》和《天地无极》两本大型摄影画册,对这两本画册,我得到过一些好评,但也有差评,这让我始终保持着一种对艺术追求的诚执态度。还记得,当我把我的画册送给我的一位好友时,他翻阅之后给了我一个意见的反馈,他指出“画册里的每幅作品都很精美,都很有画面感,但缺乏高度和深度”,正是这样一句话,以及于云天老师在谈到他的摄影观念时说:“那些极致的、漂亮的、唯美的风光,是美,但只是美的初级阶段,当艺术需要更深入时,必须和哲学和宗教结合。我们必须重新定义摄影艺术中美的内涵”。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让我的摄影理念和摄影创作走入了一段迷茫的时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但对摄影和极限运动的挚爱,支撑着我不断去改变和探索,在这期间我尝试过对纪实、民俗、古建筑、鸟类……等等方面的摄影创作,但对大山的那份挚爱,让我依然无法割舍。那擎天柱般的伟力,包容万物的大度,曾经沧海的深沉,风雷不惊的从容,即遇狂飙仍从容的品格,让我魂牵梦萦。亿万年来对人类的无私奉献,让我对大山充满敬畏、崇敬和绻念……
活着要的是一种心态,做事要的是一种状态,10多年来执着于对大山的那份情怀,我一直行摄在8000米级山峰的雪域高原,因为热爱,你会去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气候变暖对动物、植物、雪山、冰川,以及生态链改变的思考,环境的剧烈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让我产生了危机感和紧迫感,登山、摄影,追求极限摄影对我来说是为了找寻内心的归宿感和成就感,它改变了我的生活理念和人生的价值观,是一种人生的积累,是对岁月流逝的一种阐释。
人们为什么要去登山?登山有什么意义?在我摄影生涯的迷茫期间,随着我攀登的脚步,我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我们登山不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们,而是能让自己看到另一个世界。极限摄影是人融入自然和大自然和谐共处,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大自然给予的恩典与礼物,山不求我们的爱,也不寻找我们的死亡,它对我们什么也不想要。然而,它能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在对大自然的崇敬、敬畏和绻念中,让灵魂得到安宁,精神得到释放,它挑战我们的傲慢,记录我们的奇迹。让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它的野性。极限摄影是意志力的考验。一座高峰的攀登对登山者来说是向自我的挑战,是向生理极限的挑战,但给予人们更多的是精神财富。通过不断的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寻求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方式,以空间的置换获得心灵的释放。
这让我找到了方向,以及创作理念的支撑,让我知道如何用摄影艺术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境,去呈现大山的气势磅礴,去亲近大山的巍峨壮美,思考怎样把大山的具像凝固在抽象的空间,延伸出无法言说的意境;把大山的别样情怀,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景;把大山的空灵,没入心灵之境地,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大山的相互映照,让其散发出它独特的精气神,让其充满感染力和说服力。我想这就是对极限摄影最好的诠释,在大自然的伟力之中,不断探寻属于我们独立人格的精神力量,极限摄影可能会缩短了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从2003年辞去国有企业老总这份有着优厚待遇工作的那一刻,我便把一生都献给了我挚爱的登山和摄影,既然选择了这份爱,就要把自己沉静下来,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切外界的诱惑与热闹对于我们其实是无关之物。
你的身体尽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份宁静,这份宁静会让你去思考,过去只会拿起相机就拍摄,注重的是光影的效果,总想把所拍摄的对象,通过光影的变化,呈现出很唯美的画面感,但这样的作品缺少生命力和感染力。而摄影艺术追寻的是风格的独创,虽然会受到时态的影响,但不会由时态来决定你追寻的方向,这需要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积累,找到适合自身的一种表达方式去呈现摄影艺术。
置身其中,我仿佛才能体会到久违的自由,才能让压抑与疲惫的内心得以片刻的喘息。
如果说极限摄影和登山是一种体力运动,不如说是一种精神运动,有关生命的终极思考和感悟,全在攀登的过程中。登8000米级的雪山和极限摄影都是对自身的巨大挑战,不仅要在充满千难万阻的条件下战胜高空飓风、极度严寒、缺氧和雪崩、冰崩、滑坠等带来的危险,也对个人体力、体能和意志力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对登山者和摄影者而言,你不是去征服自然,而是去挑战自我,挑战自己在极度严寒、疲惫、孤独、恐惧的状态下的意志力,当你站在高山之巅,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是一望无际的高原、山峦,所有的山峰都在你的脚下,一览众山小,那登临世界之巅的极度幸福感自豪感无与伦比,大自然的恢宏、辽远、广阔让你有个人之渺小,天地之无限的感觉。不是因为登到顶峰你就是英雄、勇士,你身上就拥有多少光环,而是你可以从攀登的过程中找到自信,感受到痛并快乐着,并将感受到的东西提炼出来,定格下每个最美的瞬间和大家分享,把一份正能量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
因此在漫长的摄影追寻中,我认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和探索,不断的内省,越深入的思考,就会找到更多的兴趣、更多的感受、更多你想跟观察者说的话、你的价值观、你对世界的看法,这样才会形成自己的摄影语言,作品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