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金像奖(简称“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自 1989 年创办以来,已举办十二届,对于推动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表彰和奖励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更多]

我爱大连千千万  大连待我如初恋

王大斌

守望一座城市,从我的摄影开始。

1982年我完成了大学4年学业,回到故乡大连,面临着职业的选择。大学里我学的是历史,因为迷恋摄影,我自主选择大连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我很珍惜这份职业,摄影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梦想。每当看到自己的照片变成报纸版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心中会产生少有的满足感。我很适应这种三点一线的工作流程,采访拍照——冲洗放大——发稿见报。我身不离相机,带着兴奋和新奇行走在大街小巷,频繁地按动快门,期望拍出感人作品,但收效甚微,初出茅庐的我懵懂苦恼,第一次感觉自己的认知离社会现实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哩。报社领导动员青年记者深入社会体验生活,通过走基层、站街头来锻炼自己、提升认知水平。此时恰置大连的引水工程进入了攻坚阶段,水是城市的命脉,碧流河水库的建设是大连改革开放的重要起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主动参加引碧报道组来到碧流河工地蹲点,同工人们同吃同住,在艰苦的施工中拍下大量工程一线的照片,为碧流河大坝建设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长达一年的艰苦体验为我打下了深入生活的基础,也为我赢来了难得的回报,我的照片被新华社采用、《地宫》入选全国第十四届摄影艺术展览。

工地的艰苦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体验,进而提升了我对这座城市的认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大连快速发展,在全国拥有一定的知名度。摄影当随时代,为时代留影、为城市造像,是摄影人的天职。记录城市、展示城市、印证城市,摄影是最有效的手段。我感念身处改革时代,在记录城市发展中如何跳出地域的局限,拓宽自己的视野,拍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照片呢?怎样让自己的照片有更广的传播领域呢?拍什么、怎么拍——是需要摄影人不断思考的一道职业命题。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它不仅仅能够展示作者本人的摄影功底,更能印记所拍摄的地域特色,具有特定时期的时代属性。人们面对一幅作品,会感受到作品背后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加深对地域文化的理解。纪实摄影是最能体现这种特质的一种摄影类别,它具有可视的瞬间价值,拥有记录现实的决定性瞬间,这种瞬间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价值和社会属性,可以极大地满足读者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城市需要这种影像,时代不可或缺这种记录。只有丰富的影像积累,才能增加城市文化发展的厚重感。

站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我心同大海,一望无际的碧蓝令我神往,这里的方言带有一股浓浓的海蛎子味道,东北人的勤劳质朴极具地域人文特色。我生活在大连,大连是我的根。从我生活的地域中寻找拍摄题材,大连给了我取之不尽的资源。我尝试从地域对比中寻找亮点,从城市的变迁中寻觅机遇,用摄影人独到的视角去挖掘丰富的拍摄题材。我把对大连的爱融入到采访中,我所发表的专题组照都是通过深入生活筛选的大连题材。我关注大连的改革开放,惊喜于变革时代的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有时又是那么的细小和微不足道,这就要求摄影师善于思辨、敏锐观察,善于从一件事、一个人物身上发现亮点,寻找视角,确认选题,用一滴水来映射出太阳的光辉。

今天的新闻便是明天的历史,多年的职业砺炼引导我走上了纪实摄影之路,这是一条付出大于收获的艰辛之路,永远的拍摄、不间断的积累是纪实摄影的必由之路,它不仅需要时间和勤奋,更需要耐力和恒心。它需要舍弃蜻蜓点水般的拍摄方式,远离突击创作获奖的捷径,在深入体验中品尝市井百味进而获取拍摄的灵感。我喜欢摄影瞬间定格的魅力、醉心于黑白影像厚重精炼的格调。在记录城市发展、民众生活的变化中,我充分把握摄影的瞬间纪实特性,把镜头对准社会大众、关注民生细节,用快门锁定了一幅又一幅的生动瞬间。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管理部门放宽了对申办驾驶执照考试资格的严格限制,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学驾照的热潮,一批又一批学员报名排队进场,等待接受培训考试,有限的培训场地一时难以容纳如此众多的学员,于是便有了争相学驾照的火爆场面。这是改革开放打破人们固有观念的一次变革,是中国民众生活改善的生动体现,过去学驾照只能是职业的选择,如今民众可以用驾照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了,我很庆幸自己成为这一变迁的见证人。我按捺不住兴奋心情,第一次以一名受训学员的身份开始了采访拍摄,用长达3个月的时间记录下大连的学车热潮。这组专题先后被《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中国青年报、台湾《中时周刊》等海内外多家媒体所采用。同期我还拍摄了纪实专题《秋菜大阵》,用影像记录了大连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特有的秋菜市场。我拍摄的《洋妹打工》则是对波兰演员第一次来大连商演的跟踪采访,我新奇地发现外国打工者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后来我拍摄的《海岸线》则是我近年来对沿海城市大规模填海造地、改变了自然生态的一种思考。

拍摄专题需要用心、更要吃苦,还要一种超常的耐力。我学会从小处着眼,以平民视角观察社会、记录城市的发展。我拍摄的纪实摄影专题开始由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提升,迎来了创作的丰收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摄影》杂志、《大众摄影》杂志、中国青年报、台湾《中时周刊》、香港《摄影画报》《摄影艺术》等海内外有影响的报刊杂志陆续刊用我的作品。我的作品开始拥有海内外读者了,能够跻身于国内为数不多的纪实摄影师之列给我带来了少有的成就感。1997年我的纪实摄影专著《专题摄影入门》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2010年中央电视台采访我的纪实摄影经历——纪录片《远去的渔村》在9频道播出,影片记录了我用10余年的时间跟踪采访拍摄城市里最后一个渔村——石槽渔村动迁的经历、城市渔民的生存状态演进的过程。

纪实摄影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的可视价值可以让你铭记昨天、认知今天、预判明天。酷爱纪实摄影的人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对现实生活具有较高的认知度。成功的纪实摄影师善于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提炼素材、筛选题目,捕捉现实生活中有价值的视觉瞬间,肯吃苦、耐寂寞是他们的特性。因为一张照片、一组专题的传播而提高了民众的认知,从而改变了事态的进程走向的事例在这个世界上多有发生,这是纪实摄影的强大功力,是助力社会变革的有效手段。

我生在大连、长在大连,在这里我从一名摄影记者成长为大连日报摄影部主任、大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在我从业的37年里,我为这个城市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影像瞬间,也为这片地域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相信这些影像会与城市融为一体,变成地域发展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城市历史的社会档案。

今年1月,伴随人类千百年的病毒再度发力,以失控的态势肆虐人间。到7月底,全球新冠病毒染病者1700多万人,死亡达66万人之多,其超强的传染性使人心生恐惧却又苦无良药。孩子懵懂、大人惶恐,武汉封城、众人居家隔离,人们在紧张中度过了异样的鼠年春节,全国驰援武汉,为武汉加油。记录社会,赞美英雄,为时代留影则是我们摄影人的担当和使命。当口罩成为我们脸上的风景,摄影人的使命感便会油然而生。我用心去记录发生在大连的抗击疫情活动,记录疫情下大连百万人参加核酸检测、筛查新冠病毒的壮观场面。我的作品被澎湃新闻等全国主流媒体所采用。

我坚信,就像我们面对百年前历史有限的图像资料一样,当百年后的人们去翻阅我们的时候,通过影像可以真切地看到我们所经历的天地流转、时代演进、人间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