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金像奖(简称“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自 1989 年创办以来,已举办十二届,对于推动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表彰和奖励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更多]

从“国际和平年”到“济南双年展”

——“85美术新潮”对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影响与思考

曾 毅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开始深刻地影响到中国艺术家,各种文艺思潮空前活跃,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进入重要的转型期。如果1979年后出现的“星星美展”和“四月影会”标志着一个动荡变革的美术新纪元的开始,那么在当代中国艺术史中被称之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85美术新潮”,实际上就是一次“五四”精神的再现和中国式的视觉革命,是当时中国文艺界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而1986年在济南举办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则成为了中国摄影界在那个历史阶段的必然响应。

经过“十年文革”后的年轻人,对一切新的艺术风格和形式都充满期待与渴望,艺术家们已经厌倦了那种多年沿袭苏联模式的艺术风格,转而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寻找灵感,同时也对官方主导的展览机制提出挑战。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创作环境的相对宽松,艺术家们的思想进一步活跃开放起来,各种青年艺术群体不断出现。受“85美术新潮”影响,中国摄影界也如同美术界一样,各地的青年摄影群体及活动层出不穷,各种形式的艺术展览与交流活动此起彼伏。

1986年3月24日,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在济南成立,恰逢这一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和平年”。在“85美术新潮”的影响下,我与同伴们产生了举办一个“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的想法,实际上这是一次民间当代意识受到“85美术新潮”影响后的一次真正的摄影艺术回归艺术本身并获得社会认知的实践行为。

这次比赛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了全国广大青年摄影人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大奖赛共收到了包括解海龙、于云天、于志新、刘占坤、余海波、乔天富、易水生、冯学敏、袁学军、雍和、车夫、李江树、郑鸣、杨晓利、许志刚、李伟坤、车钢、刘伟雄、肖萱安等在内的全国四千多位作者的三万多件作品,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且从影友的参与度和地区的广泛性上,还充分体现出全国青年人对这次活动的高度关注,更重要的是对首次这种以官方与民间合作方式、预示着中国摄影现代观念和艺术流向、专为青年人准备的全新模式和内容的视觉盛宴,完全符合了当时社会发展和摄影界的诉求与愿望。

    大赛共收到了三万余幅作品,其中不乏有独立思想内容、表现创新意识和探索方向的佳作,涌现出大量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精神及批判意识的作品,彻底冲破了过去思想僵化、观念保守、假大空的形式主义桎梏,也充分印证了当时摄影界受“85美术新潮”影响所带来的变化,给中国摄影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春风。

这次大奖赛根据比赛主题,还打破了过去常规的传统设奖方式,特别是针对摄影艺术创作类别、内容和形式,首次创立了“最佳瞬间奖”、“最佳构思奖”、“最佳形式奖”、“最佳黑白奖”、“最佳色彩奖”、“最佳风光奖”等奖项。评委会主任由吕厚民担任,朱宪民、王文澜、陈长芬、鲍昆、贺延光、罗小韵、吴鹏、尚进、袁文元、陈娟美、胡颖、欧阳杰、吴玉仑、夏同生、蔡金和、顾东升、郑华、时盘棋、陈之平、曾毅等担任评委,由石少华、吴印咸、陈复礼、陈勃、袁毅平担任顾问,南康宁为观察员。

经过三天的紧张评选,河南的余海波以他的《远古的梦》一举夺得了最高奖“国际和平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代表H.L.泰勒博士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石少华及全国各地的摄影组织都纷纷发来贺电表示祝贺。这场大奖赛被国际和平年中国组委会和《人民日报》评为“国际和平年在中国”的十大事件之一。

一场规模空前的摄影大奖赛落幕了,正如展览前言中所说的:“1986年国际和平年作为历史的一页,自然会很快的翻过去的,可是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这闪光的一瞬间所留下的画卷,却永远会在中国摄影艺术史里闪动着动人的光彩”。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虽已过去30多年,但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三十年来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迪是长久的,特别是对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影响,一直在不断地发酵着。

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博士在《中国视频野的国际影像》文章中写道:“如果说《自然·社会·人---艺术摄影展》是中国新时期摄影史的一个开端,那么1986年在济南举办的‘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摄影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和检阅。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暨齐鲁国际摄影周策展人曾毅就是当时展览的主要策划者和推动者。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第一次按照摄影本体语言设置奖项,分别设立了最佳瞬间奖、最佳形式奖、最佳探索奖、最佳构思奖、最佳黑白奖、最佳彩色奖、最佳风光奖等等,不仅使人们对于摄影语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鼓励了不同摄影风格的摄影人进行创作探索。这说明经过四月影会和“85美术新潮”之后,中国对国际当代艺术的认识已经经过了接受与消化的阶段,开始融入国际潮流并显现中国独特的艺术精神。在今天各种类型的摄影展的作品中仍然不难发现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影响的痕迹”。

2006年6月,为纪念“国际和平年青年摄影大奖赛”二十周年,在济南山东东方现代艺术馆举办了“当代国际摄影发展论坛”和纪念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家、理论家和策展人朱宪民、刘雷、鮑昆、刘铁生、王苗、李树峰、胡武功、陈小波、安哥、顾立群、王征、林路、曾毅、曾璜、石宝琇、张晓蓉、宋建民、杨大洲、段煜婷、吴少秋、陈光俊等大家应邀云集济南,一是举行回顾纪念“国际和平年全国年摄影大奖赛”二十周年座谈会,二是承前启后地对“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进行了学术规划。

2006年12月,中国摄影家协会在纪念协会成立50周年系列活动中,将“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纳入中国摄影50年的重要摄影历史事件之一,并收入《影像中国——中国摄影50年》一书,同时在北京举办了该展览获奖作品展。

2016年为纪念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30周年,在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上举办了“影像记忆---纪念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30周年影像展”暨座谈会。展览全面展示了当年活动的图片、影像、手稿、图册、实物等珍贵文献资料近千件。

回首往昔,当年曾参与这项活动的四千多位青年摄影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旅程后,而今大都到了古稀之年,也有许多人都已成了摄影界的大咖或名家。如今我们从当年那些参展的作品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八十年代摄影界那股清新自由的气息和那种被称为“摄影界的春天”的氛围,以及大奖赛活动为当年摄影界所营造的那种新的生机和气象。而从“国际和平年”到“济南双年展”,我们经历了从“胶片时期”向“数码时代”的转型换代,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摄影艺术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亲历了中国摄影艺术的变迁与辉煌。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适逢中华文化复兴之际,我们这些当年风华正茂的摄影“小将”们,如今都已变成了见证那段历史的“老人”。30年后的今天,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数码新时代。让我们重温那个难忘的历史时期,具有非常的现实意义。历久弥新,让我们共回首、再携手,去探寻更高、更新、更深的摄影艺术发展的趋势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