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金像奖(简称“金像奖”)是经党和国家荣誉表彰工作机构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更多]

我的影像,与中国铁路发展同行

原瑞伦

 

我与摄影不解之缘

上世纪六十年代,孩童时代的我在父亲的照相馆里玩耍,接触到了摄影,由此引起了对摄影的兴趣;中学时代,我一直接触光影造型、德国莱卡相机、转机以及父亲研制的半自动冲卷机,痴迷于暗房神秘的光影再现。直到对摄影“走火入魔”,至今已50多年的时光。

15岁那年受邀乘火车到北京,给铁路列车员和京剧表演艺术家马长礼在八达岭长城摄影,心中萌生了对铁路这个大行业的热爱。蒸汽机车牵引着绿色长龙穿越时空,仿佛在带着我寻找着人生的道路,于是我和铁路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完成学业后,我一心向往铁路摄影宣传工作,后来如愿以偿,将铁路摄影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

1980年,我创办了铁路首个包头铁路少年摄影学习班,并举办少年摄影展览。1982年,我在《内蒙古铁道》报任摄影记者。1993年,我调入《人民铁道》报从事摄影记者工作,在担任摄影部主任的9年中,更是热爱深入铁路基层沿线挖掘视觉新闻,记录中国铁路的发展变迁和最普通的铁路工人的工作生活。摄影具有巨大的文化潜力,发挥好摄影的视觉冲击功能,能记录历史并鼓舞人。走上了专业摄影道路后,我不时地行走在全国铁路每个角落,认识并感受铁路的各行各业,寻找有价值的视觉形象,把世界最牛的“铁路速度”定格在中国大地,不断提升铁路摄影的社会影响力和艺术表现力。


铁路摄影是我的生活方式

铁路是一条延长线、一种轨迹。有人说,人类的现代文明是沿着钢轨前进的。铁路象征着一个时代,一种大工业的气象,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的摄影始终与铁路同呼吸、共命运,伴随着岁月的变迁,两条钢轨不断地延伸,带着我行走在山间、森林、高原、大海、城市,使我看见了铁路在大自然中的万千变化、人们的生息劳作。多少个日日夜夜,我吃住在铁路沿线小站,思维和生活方式也定格在了铁路沿线。

我国百年铁路的一端始于1905年10月2日,第一条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开工建设,另一端是今天的高铁。百余年时空变迁,铁路运输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至今铁路里程已突破12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已突破2万多公里,全路年发送旅客超过25亿人次,成为世界之最,让世人刮目相看。一张四通八达的现代化高速铁路网已形成规模并发挥作用。铁路摄影和铁路发展相伴而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用相机记录我国铁路历史的点点滴滴,反映普通铁路员工和旅客的真情实感。40多年来,我关注铁路的方方面面,每当我登上列车,走进车站和建设工地,来到铁路沿线和铁路工厂,一幕幕感人的铁路工作生活场景便会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把镜头聚焦在光影无限的细节中,从蒸汽、内燃、电力、动车、高铁,到开往海拔5000多米雪域高原的青藏铁路列车,从列车自海滨开向北疆跨出国门奔向世界的历史瞬间,到我国南海海峡高铁的建设,诸多中国铁路的重大事件,都被我的相机一一记录下来。这是中国铁路的历史,也是我的摄影情怀。随着时光的流逝,不知不觉40多年过去,闲暇时我翻阅在上世纪七十、八十、九十年代拍摄的绿皮火车、蒸汽机车、铁路小站、火车上的中国人,以及那些朴实无华的列车员、餐车厨师、货运员工作场景的瞬间记录画面,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中国铁路漫长的发展历程。我的脑海中不时浮现从出吞云吐雾的蒸汽机车时代,到今天飞驰在祖国大地的高速铁路时代的场景和有趣的拍摄故事,心中倍感欣慰,因为这是中国铁路的岁月,也是我这个铁路摄影人的足迹和梦想。

 

摄影和我构成了人生意义的三脚架

光影成就影像,主题揭示灵魂,我们为什么摄影?主题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说:“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作为铁路摄影,是反映时代列车的视窗,是记录,是表达,是瞬间的凝固,是生活的提炼,又是铁路历史的见证。我经常伫立在钢轨旁,思考什么是铁路摄影,铁路人与铁路、火车上的人与铁路的矛盾是什么,人对在火车的需求等等。我经常走在铁道线上、隧道里、编组场、站台上,或是停留在司机室,观察铁路人的工作生活细节,感受着铁路人热爱铁路的炙热情感。40多年来,在我摄影创作实践中留下的这些林林总总的铁路照片,无不浸透着我对铁路的理性思考,体现着我对真善美的渴望,体现着铁路摄影人的人生境界。

铁路摄影人就应该勇于追逐光影下的铁路足迹,就应该踏着夜色星辰、顶着风雪严寒、冒着烈日酷暑,攀上高山,奔向江河,记录列车风雨无阻、千变万化的行进路程,更应该记录铁路人为让国人坐上舒适快捷的列车所付出的艰辛。作品要想感动读者,首先要感动自己。如何拍出有灵魂的铁路摄影作品,首先是要把我作为摄影人的命运和铁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构成人生意义的三脚架,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构筑强大的支撑,这样才能拥有自身独特的视角和生命的意义。我愿意更深入地思考,更勤奋地追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更多“铁”字号的摄影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