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乐:先知
我利用光线作画,描绘自然界隐形的物体;以及那些与真实世界相似却实际上超越人类感性认知的地区;那些无法脱离我们认知世界的神秘地带。使用光线绘画是我们的肉体与精神,灵魂和谐地符合着节奏;这是将躯体所感受的正能量传递出来的一种方式,而非凭空创作。
2017-02-09
李正乐: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系列最初创作于2006年,那年的冬天寒风刺骨。我在一颗光秃秃的树干上偶然瞥见一抹绿色。“我是不是看错了?”不论我当时看到了什么,我似乎在那颗毫无生气的干枯树干上发现了嵌入其中的生命的种子。尽管没有看得很清楚,但确定无疑的是那里存在着鲜活的生命力,而这只是世界上众多隐形的、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林添福摄影作品:《宿颜》
多年来,我一直以中国边寨的少数民族地区为拍摄题材,也造访了许许多多的民族、村寨。我喜爱到这些地方,主要是喜欢与这些人接触,觉得简单又直接。刻画在他们脸上的风霜,犹如阅读不同的书籍,有着读不完的故事。随着时空转移,回首再看看这些日渐远去的肖像,竟发现这些容颜如此鲜活。
林添福摄影作品:《彝人造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进入四川大凉山腹地,凉山彝族特有的人物形象一直是我的镜头回避不了的印象,用镜头记录凉山彝族的影像,最初命名为【宿颜】,意为宿命的容颜,无论是最初的传统胶片到现在的手机,还是这组仿古典摄影湿版技法,这一系列至今已有4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随着政府的精准扶贫的彻底执行,凉山彝族的生存状
Urban Tag:流影涂抹
你可能见过“光影绘画”和“身体彩绘”,而现在你看到的是这两种技术的糅合-流影涂抹。裸体无疑是最美的承载,投射的光和图案与模特的身体互动,展现出一个全新的维度。
2017-02-08
贲道春金像奖摄影作品锦集
1979年至今,一直从事新闻摄影和摄影创作工作。原南京空军政治部专职摄影干事。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程玉扬摄影作品:《返》
《返》系列作品的视觉如一道弧线,历史、当下、神圣、世俗、权力、市井都在图像的矩阵里排列成异样的景观,超越了现实而又极富时间手感,形成独特的新的视觉语汇。在数位技术流行的今天,程玉杨索引于传统媒材大胆实验,通过材料、技术、装置手段,构造视觉变异,转译语义,从逻辑上强调了符号作为一种再现的概念的潜力。程
Nicolas Louis: 原相
影棚里,在摄影师引导下你闭着眼睛,放空自己我们一步一步地进入主题…最终,镜头前的你,彻底释放,摇摆,尖叫光线,你,和纯粹的留白这就是《原相》这就是我们相遇,分享,共同释放的故事
Gwenael Mersaoui :挤压
在夜里的寂静中,你会听到你心的脉动。你听到一个私密的跳动。你存在知道某处有一个不确定的死亡,相对遥远,抑或相对靠近的地方。这跳动向你灌输时间的概念,这个概念与你在头脑中感觉到的脉动给出的节奏没有什么不同。你的心的收缩,并使血液从心脏进入你的动脉。你的呼吸伴随而来。你的心跳得剧烈,呼吸
Bernard Langenstein:塑
初见它,我自问:这是什么?我走进,触碰它,闻它的气味…一层若有若无的薄膜,只是包裹着草叶、麦秆,却构成了一个新的整体…它就像这样驻立在田野间,在几个月的时间里,被消解,被吸收,慢慢地消失…冬天结束,它也不复存在…这农人的匠心之作,这昙花一现的超现实雕塑,深深地吸引了我。辉光,映像,在它身上变幻,像一
程昌:大理新人民
《肖申克的救赎》中是这么形容这些人——“有一种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片羽翼上都闪着自由的光辉。”在大理交朋友好像一直都不是一件难事。这里的人让你每时每刻都会有感动。而他们就像一群无拘无束的鸟儿,每个都是鲜明而独立的个体。将他们记录下来难道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吗?——摄影师程昌大
朴亨烈:图形
《图形》项目开始于2013年,主要创作内容是人为改变自然空间,并从空中视角俯视,用相机记录变化。照片当中的自然界距离城市中心很远,人迹罕至,极少被人们注意到。我尝试创作出多样的视觉元素,将它们融入自然空间当中。创作出的所有作品都会在拍摄完成后消失。《图形》这一作品的创作主要使用两种
2017-01-24
安钟岘:《通道》
现在我已经无法回忆起究竟从何时开始频繁地在钟路区(Jongro)拍摄街拍照片。而后,我也会问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在街头漫游,拍摄照片。钟路区这里有哪些特点如此得吸引我?我希望在此地寻找些什么?在我最终开始决定在钟路区正式拍摄工作的时候,我的父亲得了中风住院。从那天起,他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宋毅摄影作品:《忽然之间》
忽然之间——千古缠绵事,愁怨“两地书”自古以来,尽管通讯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异地恋都是痛并快乐的事,从卓文君写给司马相如的《怨郎诗》到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可见一斑。“忽然之间”我想把它拆开理解:“忽”形容变化快;“然”是某种样子的后缀,“喜、怒、哀、乐”已经属于对情绪的泛泛概括了,把其中每个字拆开
2016-12-26
神思远摄影作品:《荒蛮志》
《荒蛮志》大部分拍摄在冬天的水边,地点多为北京郊区。我大部分的相片作为日记或者素材存在,之后按照某一种感受归类或者拼接成一组相片。这组相片体现了我对于与自然相处的某种发现,更多是对“荒蛮”作为一种自然常态,它所散发着的微妙的戏剧感的一种有意识的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