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展览佳作

看,90后摄影师们都在拍什么?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zss 2014-06-12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 李诗雯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国营第一四八厂》 创作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4月 作品阐述:通过采访拍摄30位典型性工厂三代人,表现了一座三线工厂的历史变迁。

作者: 李诗雯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国营第一四八厂》 创作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4月 作品阐述:通过采访拍摄30位典型性工厂三代人,表现了一座三线工厂的历史变迁。

作者: 李诗雯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国营第一四八厂》 创作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4月 作品阐述:通过采访拍摄30位典型性工厂三代人,表现了一座三线工厂的历史变迁。

作者:魏义衡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城市蜃楼》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透过美好的“城市蜃楼”,感受到了扭曲的,以与自然对立和对乡村排斥为基础的城市化。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吴迪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镜花缘记》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以古籍为筋骨,借用各种光怪陆离的魔幻情节来指向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因为它们似乎同样荒谬离奇。

作者: 惠吉光 毕业学校:沈阳城市学院 作品标题:《垃圾场》 创作时间:2013年6月 作品阐述:创作灵感来自何勇的歌《垃圾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人们像虫子一样,在这里边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

作者:邱建美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他们》 创作时间:2013年5月 作品阐述: 乡村里的小孩子们虽然清贫,但不缺少笑容,希望城里的人们也可以停下脚步,享受这美好时光。

作者:陈歆荻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观看》 创作时间:2013年6月 作品阐述:摄影其实就是一种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

作者:梁贝宁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X小姐》 作品阐述:儿时美好的玩具芭比如今可能只是个代号,很多事情都变了,或许肢解来看会有新发现。

作者:陈特丽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奶奶的时尚》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奶奶们穿上她们最喜爱的衣服,再加上作者为她们搭配的衣服做对比,借以体现她们的时尚观。

作者:门殿文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旅行》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每个人内心都期待一次旅行,无论结局是喜是悲,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美丽。

作者:崔鹏程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迷失•消逝》 作品阐述:意在通过将新旧事物融合在一块从而产生对比,以此来表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切类似盲从无序、时尚潮流、拜金等社会现象,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价值观的思考。

作者:吴蕾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浮花》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以妆容展示一年四季的颜色变化。

作者:李子逍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拆系列》 作品阐述:作品大胆采用“波普艺术”的方式,展现中国式社会景象“拆迁”的“另一种美”。

作者:贡铭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泉》 作品阐述:流动的水,少女的手臂与洗头的水壶形成曲线的美感,可窥见在西海固干枯贫瘠的历史长河里看似细弱却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谢佳云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自己》 创作时间:2013年8-10月 作品阐述:用自拍的方法记录了20多岁的自己。

作者:迟铭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生命与环境》 作品阐述: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舞台,但人类又 在亲手毁掉这个舞台。

作者:李诺言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孤独如你》 创作时间:2014年4月 作品阐述:人如植物,孤独而沉默,自娱自乐。

作者:李晓莹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非》 创作时间:2014年4月 作品阐述:灵感源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在其基础上重新创作出以“眼耳口鼻”为主题的“四非”,以表现现代男女的奇妙关系。

作者:曾希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生》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以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的温和与浮躁,但求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无常,不让善恶的对立扰乱自己的心。

作者:李楚楚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压力独白》 创作时间:2014年3-5月 作品阐述: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相应的压力,作者通过提取现实中各个阶段的元素,把这些潜伏在内心的无形压力转化成图像。

作者:王青山 毕业学校:人民大学 作品标题:《真水无香》 创作时间:2013年4-11月 作品阐述:人们迷恋“真水”的单纯,因此古人偏爱自然景观,然而如今人们对于人造景观的安之若素,引发作者对人和人造环境(公园、街巷、农田、住宅区)关系的探索。

作者: 裴燕妮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Adidas in originals 重彩青春》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通过拍摄阿迪达斯的系列产品来展现当下“潮人”对夸张造型的追求,从中可窥见“潮人”们的消费心理。

作者: 于慧中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掌上时代》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将镜头对准持手机的人群,体现出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

作者: 侯帅 毕业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雨停了》 创作时间:2013年-2014年5月 作品阐述:所有的元素都是在对象不知觉的情况下拍摄,我“被”动的记录下他们,他们又“被”我再创造。

作者: 梅阳子 毕业学校: 沈阳城市学院 作品标题:《祈福》 作品阐述:在虔诚祈福的心理诉求下拍摄而成这组作品。

查看大图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梁倩仪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隐•藏》 作品阐述:女生通过画框的辅助隐藏了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暴露出鬼鬼祟祟的自娱自乐。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岳颖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慢性中毒》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中国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式“好学生”就像在慢性中毒,缺乏分辨能力和自己的意识,这不知是喜是悲。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 汤杰超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食物》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拍摄对象锁定日常生活中的肉类食物,表达出动物死亡时所呈现出的冷酷美感,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任卫星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23000》 创作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作品阐述:红色的标语,口号式内容居多,且大多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形式化的存在。

作者: 李诗雯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国营第一四八厂》 创作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4月 作品阐述:通过采访拍摄30位典型性工厂三代人,表现了一座三线工厂的历史变迁。

作者: 李诗雯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国营第一四八厂》 创作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4月 作品阐述:通过采访拍摄30位典型性工厂三代人,表现了一座三线工厂的历史变迁。

作者: 李诗雯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国营第一四八厂》 创作时间:2013年12月-2014年4月 作品阐述:通过采访拍摄30位典型性工厂三代人,表现了一座三线工厂的历史变迁。

作者:魏义衡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城市蜃楼》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透过美好的“城市蜃楼”,感受到了扭曲的,以与自然对立和对乡村排斥为基础的城市化。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车骅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蚀刻》 创作时间:2013年9月 作品阐述:留守老人大多过着“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他们需要子女多回家看看。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李蕊馨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红颜》 作品阐述:从古至今的女性都拥有独特的女性魅力,和从内至外强大的一面。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王平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Big children 作品阐述: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很多二三十岁的成年人依然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作者用扮演的手法表达了对当下家庭教育形式的担忧与批判。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 李建伟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初衷》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作品展现了不同职业的人物分别在工作与生活场景中的形象,实现对不同职业的人群内心与情感的探讨与记录。

作者:吴迪 毕业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镜花缘记》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以古籍为筋骨,借用各种光怪陆离的魔幻情节来指向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因为它们似乎同样荒谬离奇。

作者: 惠吉光 毕业学校:沈阳城市学院 作品标题:《垃圾场》 创作时间:2013年6月 作品阐述:创作灵感来自何勇的歌《垃圾场》,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人们像虫子一样,在这里边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

作者:邱建美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他们》 创作时间:2013年5月 作品阐述: 乡村里的小孩子们虽然清贫,但不缺少笑容,希望城里的人们也可以停下脚步,享受这美好时光。

作者:陈歆荻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观看》 创作时间:2013年6月 作品阐述:摄影其实就是一种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

作者:梁贝宁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X小姐》 作品阐述:儿时美好的玩具芭比如今可能只是个代号,很多事情都变了,或许肢解来看会有新发现。

作者:陈特丽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奶奶的时尚》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奶奶们穿上她们最喜爱的衣服,再加上作者为她们搭配的衣服做对比,借以体现她们的时尚观。

作者:门殿文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旅行》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每个人内心都期待一次旅行,无论结局是喜是悲,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美丽。

作者:崔鹏程 毕业院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迷失•消逝》 作品阐述:意在通过将新旧事物融合在一块从而产生对比,以此来表现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切类似盲从无序、时尚潮流、拜金等社会现象,引发人们对生活和价值观的思考。

作者:吴蕾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浮花》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以妆容展示一年四季的颜色变化。

作者:李子逍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拆系列》 作品阐述:作品大胆采用“波普艺术”的方式,展现中国式社会景象“拆迁”的“另一种美”。

作者:贡铭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泉》 作品阐述:流动的水,少女的手臂与洗头的水壶形成曲线的美感,可窥见在西海固干枯贫瘠的历史长河里看似细弱却顽强的生命力。

作者:谢佳云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自己》 创作时间:2013年8-10月 作品阐述:用自拍的方法记录了20多岁的自己。

作者:迟铭 毕业学校:大连医科大学 作品标题:《生命与环境》 作品阐述: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舞台,但人类又 在亲手毁掉这个舞台。

作者:李诺言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孤独如你》 创作时间:2014年4月 作品阐述:人如植物,孤独而沉默,自娱自乐。

作者:李晓莹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非》 创作时间:2014年4月 作品阐述:灵感源于论语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在其基础上重新创作出以“眼耳口鼻”为主题的“四非”,以表现现代男女的奇妙关系。

作者:曾希 毕业学校:北京电影学院 作品标题:《生》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以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表现生活的温和与浮躁,但求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无常,不让善恶的对立扰乱自己的心。

作者:李楚楚 毕业学校:广州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压力独白》 创作时间:2014年3-5月 作品阐述: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着相应的压力,作者通过提取现实中各个阶段的元素,把这些潜伏在内心的无形压力转化成图像。

作者:王青山 毕业学校:人民大学 作品标题:《真水无香》 创作时间:2013年4-11月 作品阐述:人们迷恋“真水”的单纯,因此古人偏爱自然景观,然而如今人们对于人造景观的安之若素,引发作者对人和人造环境(公园、街巷、农田、住宅区)关系的探索。

作者: 裴燕妮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Adidas in originals 重彩青春》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通过拍摄阿迪达斯的系列产品来展现当下“潮人”对夸张造型的追求,从中可窥见“潮人”们的消费心理。

作者: 于慧中 毕业学校:北京印刷学院 作品标题:《掌上时代》 创作时间:2014年 作品阐述:将镜头对准持手机的人群,体现出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

作者: 侯帅 毕业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作品标题:《雨停了》 创作时间:2013年-2014年5月 作品阐述:所有的元素都是在对象不知觉的情况下拍摄,我“被”动的记录下他们,他们又“被”我再创造。

作者: 梅阳子 毕业学校: 沈阳城市学院 作品标题:《祈福》 作品阐述:在虔诚祈福的心理诉求下拍摄而成这组作品。

    想探究90后摄影师眼中的世界吗?想看看各大院校摄影专业的毕业生们在拍什么吗?
 
    本组作品选自正在中国摄影画廊展出的“致青春——2014高校摄影专业毕业生邀请展”。 作品来自全国八所著名高校: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北京印刷学院和沈阳城市学院。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全国高校摄影专业的教学成果,反映出当代年轻摄影人对社会独特的思考以及对摄影新技术的大胆探索。
 
    在作品中不难看出,关注当下社会,关注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心灵困惑以及对人性的深刻的挖掘,成为年轻人艺术作品的表现主流。他们的作品大多已经脱离了技术炫耀的窠臼,形成了当下年轻人独有的一种关注历史和现实的多视角的影像语言。
 
    展览由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发展中心、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和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展览时间:6月6日-7月2日每天 9:00-17:00,

    展览地点:中国摄影画廊   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内广义街7号乐凯大厦二层,电话:010——8312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