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摄影家郎静山(1892—1995)一生经历了四段婚姻,尤其是第二段婚姻,贤妻雷佩芝在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体贴,事业上勉励他克服困难积极进取。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时时鼓舞他奋进的女人,这话用在郎静山身上挺合适的。
1911 年,迫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教,在上海求学的郎静山又返回湖北武昌与翁瑞莲结婚,后因情感等方面的原因,1924年离婚,所生育的一子三女,全被郎静山带到上海抚养。
1928年,19岁的雷佩芝仰慕郎静山的才华,开始向他学习绘画和摄影。在绘画方面,郎静山作为启蒙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长远的发展,经他的举荐,雷佩芝转拜张大千为师;在摄影方面,郎静山几乎是手把手的教,雷佩芝的习作《夜读》,就是在郎老师的指导下拍摄完成的。
在郎静山与雷佩芝亲密交往期间,郎静山的大女儿郎毓英与男友张海容的情感也迅速升温,两对情侣几乎同时到达了谈婚论嫁的阶段,虽说雷佩芝仅比郎毓英大三岁,但她还是以长辈的姿态表明观点,先给毓英与海容办婚事,我与静山的婚事转过年再办。1929年9月17号,在上海大华饭店,举办了张海容与郎毓英的婚礼,女方家长郎静山请了很多摄影界的朋友,还请著名摄影家褚民谊(国民党元老、汪伪政权要人)做证婚人。1930年5月25日,郎静山与雷佩芝在上海的徐园订婚,并在时磐照相馆拍了订婚照。同年6月8日,还是在上海大华饭店,举办了郎静山与雷佩芝的结婚庆典,时报创办人狄楚青做证婚人,上海摄影界及亲朋好友百余人参加了婚礼。
雷佩芝嫁入郎家之后,很会处理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帮着郎静山走夫人路线,从表面上看,雷佩芝温文尔雅不会交际,其实她慈眉善目的很有亲和力,只要有家眷出席的场合,郎夫人总能与女眷们打成一片,郎静山还适时地为她们拍摄了很多生活照片。郎静山有了良好的人脉基础,摄影事业一路攀升,并可以专心致志地尝试集锦摄影。集锦摄影按刘半农的摄影理论去分析,应该归纳到写意摄影之内,写意摄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重意境、师古法,所拍摄出来的照片,无论在主题意趣上,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多取自古画、古诗词,形式和内容均模仿中国画,就连中国画的题字和落款,也要移植在照片上。写意摄影分写真、写意、集锦等几种表现方法,写真摄影是用相机直接拍出具有意境的像片;写意摄影可以用相机直接拍摄出虚幻的意境照片,还可以通过暗房特技的手法,把一张底片制作出具有意境效果的照片;集锦摄影前期拍摄出若干张底片,然后通过暗房特技,把多张底片的影像错落有致的叠放在一张相纸上。经不懈努力,具有郎氏特色的集锦摄影初见成效,1934年,郎静山的集锦摄影作品,在英国的摄影沙龙上发表。
郎静山的集锦摄影大家都已熟知,然而他与雷佩芝的生活照片却鲜为人知,这些生活照片正好帮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了解郎静山,了解郎静山的工作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