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若真有嘉宾在侧,鼓瑟吹笙,那该是多美的一幅画卷。孙建辉,不仅记录了这一群优雅的生灵生存的现实生态并且用艺术的手法升华了对它们现实生态的一种忧虑和关爱。这组作品中的一幅获得了25届国展艺术类金奖。
读孙建辉《窥望》----陈晓琦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鹿回头”的故事发生在海南岛,一个年轻的黎族猎手追赶着一头梅花鹿,来到山崖绝路,眼前是茫茫大海,梅花鹿止住身形,回首凝望青年,那绝望而凄美的眼神震撼了猎手,于是他放下了手中的弓箭,这时,梅花鹿变成了美丽的少女,与青年结为伴侣。如今海南三亚鹿回头的山顶建起了公园,标志就是巨大的“鹿回头”雕塑。在这个故事里,最让人难忘的是梅花鹿那回首凝望的眼神。今天,这凝望的眼神再次打动了第25届国展的评委,孙建辉的《窥望》获得艺术类金奖。
我们完全可以把《窥望》看做一幅优秀的动物摄影作品,三只梅花鹿虚实错落富有节奏感的身形,暗调中树林草丛的隐秘气氛,还有对姿势神态瞬间的抓取等等,构成了对于主体的完美的艺术表现。但是,我们总觉得不能这样轻松地读过。我们迎上那窥望的目光,在视线的对流和心理的波动中,梅花鹿小心翼翼警觉不安的神情会让我们感到一种心生警兆的紧张,生发出一种对他们这些弱小生命生存环境的关心。茂草密林应该是梅花鹿无忧无虑快乐生活的家园,如今却仿佛如临险地、惊悚不安。阴暗低沉的影调莫不正是作者沉重的心情。与梅花鹿相伴的人类生活一定是美好的,我们其实与梅花鹿共同着家园。
或许自然生态已经是一个我们说了很多的话题,但《窥望》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角度,让我们在目光的对视中,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人与动物面临的共同的问题。我们实在无法回避那警觉不安窥望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