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阵痛中的山西矿区》王伟伟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顿河哥萨克 2016-07-27

刘鲜花和丈夫原来都是当地一家煤矿的工人。去年10月份,两口子一起办理了内退,刘鲜花留在家里带孙子,其丈夫和儿子一起外出打工。

位于朔州北部的一条煤运专线,钢轨已经生锈。

4月8日,山西富朔煤炭物流中心,在传送带上分拣煤矸石的女工,她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以获得70元的收入。

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总面积达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山西省平鲁区的一处采空区。露天煤矿连年开采,不少耕地已被严重破坏。

在凤凰山矿的厂区里,白色雕塑名为“光明使者”,寓意煤炭工人对于电力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数十年间,煤炭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直接带动了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如今,企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发展清洁型能源成了各地政府和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78岁的贾相青所生活的榆林村毗邻煤炭产区,过去连年的炮采作业造成村里耕地及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及塌陷。

位于雁门关外的神头发电厂,紧邻煤矿产区,是一座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担负着向山西和京、津、唐地区的供电任务。

4月10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在劳务市场准备前往煤炭采空区植树的矿区民工。露天煤矿的大面积开采给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如今矿区绿化、植被恢复成为当地政府生态建设的重点。

4月9日下午,矿区附近的一处饭店,老板赵富躺在床上休息。他饭店的主要客源是跑矿的卡车司机。随着当地煤炭产能的减少,来这里就餐的司机也比以前少了许多。

在煤炭行业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期间,造就了无数的财富神话。投资煤炭产业也成了当地人发家致富的最快通道。

在山西朔州的一所乡政府办公大楼里,当地村民因矿区房屋破损赔偿问题聚集在乡长办公室前的楼道里。他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找到相关责任人尽快解决。

4月8日,吴代珍在一家煤场分拣煤矸石。半年前,她的丈夫从这家煤场辞职外出打工,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4月11日,榆林村的贾相青和家人拉着村长来到乡政府就采空区的房屋赔偿标准与该村村长理论。

6月14日,在古书院矿的一处澡堂里,谈论起最近有关职工分流的话题,几位老矿工显得忧心忡忡。几十年的矿工生活,已使他们丧失了其他技能,转岗分流后如何面对新工作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孙传雷是一名有着20多年井下经验的老矿工。2015年,晋煤集团分流安置政策出台后,他与同事转到集团下属的晟泰机电安装分公司,负责为煤矿企业安装井下机电设备。

靳坤,21岁,从技师学院毕业后来到晋煤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生产护帮网的流水线工人,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面对当前集团内部的职工分流安置,他表示“不太关注”。

6月15日晚上,矿工家属们在晋煤集团矿区内的一处广场跳交谊舞。能够成为晋煤集团的家属曾是当地人最自豪的事,如今随着职工工资的大幅下降,分流安置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6月14日晚上,山西省晋城市喜阅书吧,王宇琦正在整理图书。此前,他是晋煤集团一名团委干部,停薪留职后开办了这家24小时书吧。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处高速口上的尉迟敬德雕塑。朔州市被称做“门神故里”,紧邻大同市,是一所典型的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

查看大图

刘鲜花和丈夫原来都是当地一家煤矿的工人。去年10月份,两口子一起办理了内退,刘鲜花留在家里带孙子,其丈夫和儿子一起外出打工。

位于朔州北部的一条煤运专线,钢轨已经生锈。

4月8日,山西富朔煤炭物流中心,在传送带上分拣煤矸石的女工,她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可以获得70元的收入。

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总面积达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约为126亿吨,是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山西省平鲁区的一处采空区。露天煤矿连年开采,不少耕地已被严重破坏。

在凤凰山矿的厂区里,白色雕塑名为“光明使者”,寓意煤炭工人对于电力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数十年间,煤炭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直接带动了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如今,企业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发展清洁型能源成了各地政府和企业工作的重点之一。

78岁的贾相青所生活的榆林村毗邻煤炭产区,过去连年的炮采作业造成村里耕地及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及塌陷。

位于雁门关外的神头发电厂,紧邻煤矿产区,是一座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担负着向山西和京、津、唐地区的供电任务。

4月10日,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在劳务市场准备前往煤炭采空区植树的矿区民工。露天煤矿的大面积开采给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如今矿区绿化、植被恢复成为当地政府生态建设的重点。

4月9日下午,矿区附近的一处饭店,老板赵富躺在床上休息。他饭店的主要客源是跑矿的卡车司机。随着当地煤炭产能的减少,来这里就餐的司机也比以前少了许多。

在煤炭行业发展最快的“黄金十年”期间,造就了无数的财富神话。投资煤炭产业也成了当地人发家致富的最快通道。

在山西朔州的一所乡政府办公大楼里,当地村民因矿区房屋破损赔偿问题聚集在乡长办公室前的楼道里。他们希望当地政府能够找到相关责任人尽快解决。

4月8日,吴代珍在一家煤场分拣煤矸石。半年前,她的丈夫从这家煤场辞职外出打工,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

4月11日,榆林村的贾相青和家人拉着村长来到乡政府就采空区的房屋赔偿标准与该村村长理论。

6月14日,在古书院矿的一处澡堂里,谈论起最近有关职工分流的话题,几位老矿工显得忧心忡忡。几十年的矿工生活,已使他们丧失了其他技能,转岗分流后如何面对新工作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孙传雷是一名有着20多年井下经验的老矿工。2015年,晋煤集团分流安置政策出台后,他与同事转到集团下属的晟泰机电安装分公司,负责为煤矿企业安装井下机电设备。

靳坤,21岁,从技师学院毕业后来到晋煤集团下属的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生产护帮网的流水线工人,每月工资不足2000元。面对当前集团内部的职工分流安置,他表示“不太关注”。

6月15日晚上,矿工家属们在晋煤集团矿区内的一处广场跳交谊舞。能够成为晋煤集团的家属曾是当地人最自豪的事,如今随着职工工资的大幅下降,分流安置成了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6月14日晚上,山西省晋城市喜阅书吧,王宇琦正在整理图书。此前,他是晋煤集团一名团委干部,停薪留职后开办了这家24小时书吧。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处高速口上的尉迟敬德雕塑。朔州市被称做“门神故里”,紧邻大同市,是一所典型的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

2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我国钢铁和煤炭两个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大约涉及180万职工的分流安置,其中,煤炭系统130万人,钢铁系统50万人。作为煤炭大省,山西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亿吨以上。如何应对去过剩产能带来的就业压力和职工安置问题,是当地政府和企业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

经历煤炭行业“黄金十年”后,老矿工孙传雷对于眼下的景象感觉“只猜中了开头,却猜错了结尾”。

孙传雷之前所在的古书院矿是山西晋煤集团的第一家大型煤矿,从1958年到现在,这家煤矿见证了山西煤业的起起伏伏。做矿工时,他每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而如今只有以前的一半。2015年,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和矿井产能的下跌,古书院矿制定了员工分流方案,近千名员工转岗分流。孙传雷也同200多名同事,转岗到了晋煤集团下属的晟泰机电安装分公司,负责为煤矿企业安装井下机电设备。其实,早在2014年晋煤集团就下发了《晋煤集团关于下达减员分流指标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减员分流指标,通过减员分流实现降本增效。2015年,晋煤集团已转岗分流3238人。

面对形势的变化,有人留在原地期待转机,有人则将其视作一次解脱。

39岁的申岩曾是矿区的一名宣传干事,平时会为矿区职工拍一些人物肖像。出于爱好,开一家影像工作室成了深埋在申岩心中多年的梦想。从去年开始,晋煤集团出台了《晋煤集团薪酬调整及相关单位内部休假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员工内部休假,有条件的可以停薪留职,自谋出路。这个文件使申岩谋划多年的创业梦终于提上日程了。他说:“过去企业效益好,总有些舍不得,如今已别无所恋,总要给自己找条出路。”

其实,像申岩这样主动提出停薪留职或转岗的还有很多。他们中有人通过自己的一技之能加盟了影视公司,从“煤亮子”变身为微电影导演;有的人则通过转岗成为超市的销售员、店长……

面对去过剩产能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已成功转型成为书吧老板的王宇琦总结出8字箴言:积极主动,占得先机!

摄影:工人日报 王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