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春节庙会》李建惠作品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小A 2016-02-09

图01 利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锣鼓表演场面,背景的“地坛”牌楼则很好地交代了环境特点。

图02 斗鸡表演是春节庙会中的传统项目,这时候不但要有斗鸡时的特写,还要兼顾背景中观看的人群。

图03 这张照片是守株待兔拍摄法的使用典范,选择好合适的背景后,等待画面中的小女孩抛出手中的气球。

图04 这种踩高跷表演的跳跃动作就是突发事件,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手中的相机快速抓拍被摄对象。

图05 孩子手中的风车和画面左侧的年糕招牌反映出了北方春节庙会的特色。

图06 相声表演是春节庙会上的传统节目,背景的生肖图说明了庙会的年份。

图07 早年间外国人逛中国庙会是很新鲜的事情,坐轿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头一遭。

图08 大风是北方春节庙会经常会赶上的天气,抓住这类天气特点能够为庙会照片增添不少情趣。

查看大图

图01 利用广角镜头拍摄的锣鼓表演场面,背景的“地坛”牌楼则很好地交代了环境特点。

图02 斗鸡表演是春节庙会中的传统项目,这时候不但要有斗鸡时的特写,还要兼顾背景中观看的人群。

图03 这张照片是守株待兔拍摄法的使用典范,选择好合适的背景后,等待画面中的小女孩抛出手中的气球。

图04 这种踩高跷表演的跳跃动作就是突发事件,遇到这种情况就要用手中的相机快速抓拍被摄对象。

图05 孩子手中的风车和画面左侧的年糕招牌反映出了北方春节庙会的特色。

图06 相声表演是春节庙会上的传统节目,背景的生肖图说明了庙会的年份。

图07 早年间外国人逛中国庙会是很新鲜的事情,坐轿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头一遭。

图08 大风是北方春节庙会经常会赶上的天气,抓住这类天气特点能够为庙会照片增添不少情趣。

逛庙会是中国人的过年一项传统活动,随着摄影爱好者队伍的壮大,人们拍庙会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仅仅“合影留念”,抓瞬间,捉光影,表情达意,已经成为几乎每个人在热闹的庙会中拍照时的愿望。春节将至,我们特意约请部分有经验的摄影人,为大家奉上一些——虎年庙会摄影宝典。
 
深度挖掘,突出特色
——春节庙会摄影实用经验

李建惠
 
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春节期间要参加的一项重大活动,每年的春节庙会都是影友们的必拍项目,在这种全国性的喜庆活动有各式民俗表演和娱乐项目,届时会有大量题材可以拍摄。但庙会上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特色表演很多,要拍出好作品,就得深度挖掘这个特定题材,突出其特色。
 
由吃到玩,庙会主题在演变
早期的春节庙会似乎更重视饮食文化,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几乎都是各式各样的小吃充斥着整个庙会。例如我在1992年拍摄庙会的时候,满眼望去都是以小吃等饮食为主,北方的冬天比较干燥,风也比较大,在庙会上露天吃东西并不卫生。但当时的条件所限,人们对于饮食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很多小吃在平时也吃不到,能在庙会上享受享受也挺好,所以当时庙会的拍摄题材都是以饮食为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现在的春节庙会饮食摊点还是不少,但主题已经越来越偏向娱乐与文化了,这是一个慢慢演变的过程,都是和时代特点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相辅相成的,同样,我们拍摄庙会的重点也不再是饮食了。
拿北京的庙会来说,历史比较悠久的有龙潭湖庙会、地坛庙会、厂甸庙会等,上世纪90年代时,这些庙会上除了有小吃等饮食之外,也有一些当时看来还是比较新鲜的民俗表演,例如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斗鸡之类。这些表演项目是那个时候在春节庙会上的特点,也有很多人在拍。但到了现在,这类表演已经司空见惯,没有新意了,所以我们需要挖掘更多的可拍摄内容。
 
事先探查地形,了解拍摄信息
这里所说的拍摄信息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我们所要拍摄的庙会具体情况,因为全国各地在春节期间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庙会,每个庙会的特点不同,内容也不同,有以饮食为主的、有以娱乐为主的、有以民俗特色为主的、有以国外特色为主的,门类众多。影友们去拍摄之前,要尽量获取所要拍摄庙会的开放时间、表演项目和大致地形等。有些庙会可能无法事先得知其具体内容,我们也可以在庙会开始的第一天先进去转转,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拍摄时就能有的放矢了。
另外需要了解庙会期间的天气情况。由于春节庙会举办时间都是在冬季,对于北方一些城市来说,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大风和下雪,这两种天气情况下都可以拍出非常有节日气氛的好照片,所以对于影友来说,坏天气有可能正是我们“出片”的好机会。
最后,了解足够的拍摄信息对于我们选择拍摄器材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的庙会节目、场地特点和天气情况决定了我们需要携带什么样的器材,所以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
 
主题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
有些影友可能会问,主题不就是拍庙会吗,还需要确定什么主题呢?实际上,拍庙会这个范围太大,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拍,小吃、娱乐节目、民俗表演、各式人物等等,如果每一样都拍,覆盖面太广反而不容易拍好。不如给自己设定一个相对较窄的拍摄题目,针对性强一些,把一个选题拍好,拍出深度。例如可以拍摄庙会上的孩子、演出中的一个节目、同一类表演形式等等,有一条主线,这样更容易让我们拍摄出好作品。
有些人可能习惯一天拍摄一种内容,比如第一天拍摄饮食、第二天拍摄庙会上的各种节目、第三天拍摄各种特色商品等。我个人认为这种拍法的范围还是比较广,它更适合于作为新闻报道之用,但是从拍摄作品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如此之大,我们很难将每一个拍摄项目拍好、拍出深度。
 
尽量轻装上阵
前面提到了拍摄春节庙会需要了解相关信息和确定自己的拍摄主题,这两者都和我们选用器材有密切关系。如今的数码单反相机功能都比较丰富,即使家用数码相机也有很多可以手动调节的项目,从功能与其能够达到的效果来说,几乎都可以胜任拍摄春节庙会的任务。
相机机身无需说太多,关键是镜头,选择上尽量兼顾广角到中长焦段,如果之前没有春节庙会的拍摄经验,尽量不要选择定焦镜头。一方面拍摄时更换镜头很浪费时间,会错过良好的拍摄机会;另一方面,北方的冬天风沙较大,在室外频繁更换镜头难免会使灰尘进入相机机身内,从而影响拍摄或对相机造成伤害。
镜头体积也不要过大,去过春节庙会的影友们都知道,所到之处几乎都是人山人海,我们如果挎着沉重的相机和镜头在人流中穿行,十分不便。摄影包要选择贴身性好、取放器材方便的,同时要能提供良好的保护性。还有些特色庙会是在晚上举办,例如灯会,这时候就要用上三脚架了。
 
好照片重在纪实
    其实拍摄春节庙会和拍纪实照片有很多共同之处,就我个人感觉,无非是拍两个内容:第一个就是情趣,情趣之中又包括很多瞬间,有很多好的纪实照片都是情趣和瞬间非常出色的;另外一个就是关系。所谓关系在这里体现的比较复杂,具体来说的就是体现在春节庙会上表演的一些娱乐节目、民俗表演与当地的风俗习惯、过节气氛等的结合。我认为最好的、最能表现庙会特色的照片就是在画面中既有情趣与瞬间,又有关系,也就是将春节庙会的地点、特色与喜庆气氛完美结合的。
   
    融合地域与民俗特色
也有些人拍春节庙会可能没有详细的主题,纯粹就是为了去拍庙会现场的情趣瞬间,这也是一种拍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拍这类照片时一定要注意交代现场环境,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关系。照片拍出来要让观者知道拍摄的是什么内容,更好的情况是可以看出在哪里拍摄的庙会。
那么我们如何能让照片反应出当地的地域特点呢?最容易方法就是在照片当中融入当地的特色建筑,还以北京为例,比如地坛庙会,将地坛的特点融入到照片中,利用建筑和周围环境来交代。另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特色服饰、民俗特点、生活习惯等来反应地域特色。可以说,照片将当地特色反应的越鲜明,说明照片拍的就越好,也应了那句话“越有民族性的事物就越有世界性。”
    另外,还可以将当时年份的属相特征、庙会期间的气候特点等融合到照片中。例如虎年就要有虎年的特征,庙会中会有各种关于虎的内容,条幅、海报、生肖玩偶等等。同时春节庙会期间,北方的一些城市会赶上下雪天气,俗话说瑞雪兆丰年,雪景结合到照片中可以更好的反映出春节的喜庆气氛,这也可以看做将百姓们对生活的美好体现在照片中。
 
    我的6个实用拍摄经验
   
■选定具体的拍摄主题,并确定要组照时,就需要注意照片之间的搭配。有些庙会上的内容可能不适合拍摄组照,例如一些庙会开场时的锣鼓表演场面,这种内容拍摄组照效果也许不会很理想,画面表现较单一,不会有太多出彩的地方,而且内容不充实。
■如果想锻炼自己的拍摄水平,大家可以在庙会期间抓拍各种人物的动作与表情,当然也要注意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与庙会的喜庆气氛相结合。
■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春节庙会上也都是火红一片,这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和节日气氛的,拍摄时需要注意合理的运用红色。当然也可以选择拍摄黑白的春节庙会照片,黑白照片单纯且容易突出拍摄主体。
■巧用守株待兔拍摄法。有时候为了拍摄一个场景或人物,需要避开拥挤的人群,但庙会上人们熙来攘往,很难有机会让我们从容的拍摄。这时候就需要先找好一个色彩、比例合适的背景,调整好相机,然后等待为画面点睛的人物或事物出现。
■拍摄春节庙会也会有很多突发事件,抓住突发事件的精彩瞬间,用手中的相机成功记录下来也是我们需要练就的本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对当时的现场环境及自己使用的器材非常了解,能够第一时间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
■最后,我们携带的镜头虽然兼顾广角端,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拍大场景。对于春节庙会来说,首先大场景照片不容易拍好,需要找到很合适的高角度,同时在构图上也要严加控制。即使找到了合适的拍摄地点,庙会上人多繁杂的场面也并不能表现出什么特点,很难拍出新意,大场景照片更适合作为媒体报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