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绿皮火车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钱海峰 图 2015-11-24

查看大图


曾几何时,绿皮火车曾是最具代表性的火车形象,也曾是中国铁路客运的代名词。绿皮火车那缓慢和拥挤的场景,也曾是构成国人出行中最鲜明的特色,没有空调的绿皮火车,冬天外冰内寒,夏天外热内闷,车厢里设施简陋,但便宜的价格仍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
 

11月23日,第十一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颁奖典礼在连州举行。本届连州摄影年展将“新摄影奖”正式更改为连州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奖”,提供创作基金5万元,此外还设立了“评委会特别奖”。来自中国无锡的钱海峰凭借《绿皮火车》获得第十一届连州摄影年展“刺点摄影奖”。
 
“刺点摄影奖”源出罗兰·巴特在《明室》中提出的“刺点”:“不管如何,刺点总是或多或少地潜藏着扩展的力量。刺点在作为‘细节’存在的同时,又不合常情地把整张照片占满。”其他四位入围者包括括盖·蒂利姆(南非)《帕特里斯·卢蒙巴大道》、丽莎·巴纳德(英国)《战场上的鬣狗,花园里的机器》、张晓(中国)《《故乡》与帕布罗洛佩慈鲁兹(墨西哥)《大地景象》。

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7年时间,钱海峰几乎走遍全中国, 拍摄了大量绿皮车的照片。

问:从什时候开始学习摄影,又是什么原因让你爱上摄影的?

答:1995年为了给自己初生的女儿拍照片,用照片来记录女儿的成长,我花了二年的积蓄买了一台美能达X-700单反照相机,从此爱上摄影。由于工作职业的关系,我比较早就可以通过卫星电视看到国家地理等节目,被电视里的地质地貌风光和奇异的人文所吸引,也是我爱上摄影的原因。

问:怎么会想到拍摄绿皮车的?

答:最初记录火车只是我想记录一下我出行的交通工具,2008年偶尔的一次机会,看到摄影家王福春拍摄的《火车上的中国人》,在王福春的镜头中火车不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一个充满生活味道的社会。这些影像给我打下了一针摄影的兴奋剂,从此以后记录火车上的生活也成为我旅行的主要章节。随着动车高铁时代的到了,绿皮火车大量的退出铁路客运的舞台,记录即将消失的尤其重要,这也是我为什么重点拍绿皮火车的原因。
 

 

选自2015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