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
丝路维族民居遗产
十年一瞬·高台纪事
摄影:李泛
在新疆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不到高台民居等于没到喀什”。这高台民居位于喀什老城东南吐曼河边地势最高的一条长达数百米的黄土高崖上,维吾尔语叫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依山傍水而建,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千年发展,高崖上形成了以维吾尔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区和民居群,是维吾尔古代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十分完整的伊斯兰文化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是丝绸之路上的维族民居活化石,被誉为“维吾尔族活的民俗博物馆”。
维吾尔族人居住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对家和故土的依恋,这是高台民居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些民居群落依坡地修建,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间,向高空发展,有平房也有楼房,房连房,楼连楼,高低起伏,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过街楼”、“半街楼”、“悬空楼”等街楼景观比比皆是,数十条小巷曲曲弯弯、忽上忽下,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形成规模宏大的迷宫。迷宫式小巷和奇特的房屋建筑构成了高台民居移步异景的特点,是建筑史上的奇葩;民居庭院布局、室内外建筑装饰风格处处体现着维吾尔族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
这些民居多是泥土房,抗地震能力弱,加上风雨侵蚀,形成危房,极易坍塌毁坏。历史上的高台民居就曾在1902年大地震中几近毁灭,现在的民居多是在那场大地震废墟上建立的。
在新时期下,随着喀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老城区改造的启动和对建筑抗震能力的提升,老高台民居正经历着新一轮整体拆除与重建,建筑材质的更换改进,居住环境的改善优化,高台民居这个丝路上的民居活化石正蜕变。本组高台纪事拍摄于高台改造前,留下了较为完整的老高台民居珍贵影像。
//=$row['title'] ?>//=$row['thumb']?>//=$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