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佳作欣赏

大理影会之腾讯活着栏目精选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影子 2015-07-22

《珍珍蜜桃》选自《活着》第457期 摄影/廖璐璐 他外表很男人,内心却是个女人。他给自己取的艺名叫珍珍蜜桃。夜晚的gay吧,是蜜桃的生活主题。

《珍珍蜜桃》选自《活着》第457期 摄影/廖璐璐 每次回老家,蜜桃都会去趟烟台,因为这里是他从老家第一次走出的城市。这里有海,有过他四年轰轰烈烈的初恋。在海边的时候,蜜桃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假发戴在头上,让我给他在海边拍照。他自顾自地表演着,偶尔会冲我一笑“你说我美吗?像不像画中仙?”

战火中的春节选自《活着》第460期 摄影/黄启鹏 一名小孩在难民营熟睡,她手中攥着的四季豆,是父母从救援团体那里领来的。这或许是他们家这段时间唯一能吃到的蔬菜。

战火中的春节选自《活着》第460期 摄影/黄启鹏 2015年2月以来,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同盟军之间武装冲突不断,大批果敢难民逃往中缅边境线的山林里安营扎寨、躲避战火。他们在难民营里度过二十多个惊慌难定的日夜,度过了枪炮频响的春节。交战的双方仍在对峙,这些夹缝中的难民,还将面对更多无法预料的未来。

早婚少女 选自《活着》第434期 摄影/肖慕漪 编辑/王崴 小彩和17岁的小明在一年前认识,那时小明刚从广州打工回来。恋爱了三个月,他们就举行了婚礼。一年过去了,生活的琐碎已经冲淡了新婚的甜蜜,他们开始觉得生活无聊,但刚出生的孩子又将他们困在这里。

早婚少女 选自《活着》第434期 摄影/肖慕漪 编辑/王崴 在云南西南边陲地区,早婚现象仍然很普遍。只在一个村寨中,就能看到数个背着孩子的少女。有些女孩儿嫁人时甚至才12岁。由于不到法定年龄,他们不能领结婚证,婚姻没有法律效力。少男少女们用青涩的“爱情”经营起家庭,更像“过家家”,却又现实地孕育着下一代生命。

一个尘肺病家庭的爱与绝望 选自《活着》第488期 摄影/沈绮颖 编辑/王崴 何全贵已是矽肺病晚期,体重从65公斤下降到44公斤。何全贵病得走不动路,米世秀就背着他走。看到他们在一起的场景,自然而然就会相信何全贵说的——是她的爱支撑着他活下去。

一个尘肺病家庭的爱与绝望 选自《活着》第488期 摄影/沈绮颖 编辑/王崴 何全贵曾在秦岭山脉的非法金矿里做过七年矿工,挖掘号称“全中国最便宜的黄金”,之后遭受了十年的尘肺病折磨。一直在背后支撑他的是妻子米世秀。夫妻俩情比金坚,却依然难以击退病魔。何全贵屡次尝试自杀,屡次被救回。尘肺病的阴影笼罩整个家庭。

事实孤儿 选自《活着》第480期 摄影/吴家翔 编辑/王崴 小滢7岁,随着爸爸离世、妈妈出走,他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不太愿意与人交流。相对生活的窘迫,事实孤儿们缺乏精神上的关怀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事实孤儿 选自《活着》第480期 摄影/吴家翔 编辑/王崴 绵绵和患有尿毒症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她的父亲被骗入传销组织,目前被证实已死亡。她还不足7岁,却有着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该有的沉默和忧郁。在中国,有许多同绵绵一样,虽不算孤儿,但实际上缺乏父母照料的孩子。官方定义中,他们被统称为“事实孤儿”。他们是散落于社会角落的边缘群体,生活艰难,亟需关爱。

如果伤痕会说话 选自《活着》第409、410期 摄影/冯海泳 编辑/邹怡 2014年1月,小涛跟着爸爸来到广东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由于几番找寻未果,爸爸一度精神失常,并在酒精的作用下对小涛施以毒打,然后把他塞进了垃圾桶。据调查,中国约四成的儿童曾受到过不同形式的虐待。40%以上是被父母虐待。目前,家庭暴力仍是我国法律的灰色地带,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正在承受着不可言说之痛。

如果伤痕会说话 选自《活着》第409、410期 摄影/冯海泳 编辑/邹怡 2014年1月2日,3岁的小宝因为头部被火严重烫伤而紧急送医,烫伤他的正是父亲罗朝江。自从母亲离家出走后,小宝和哥哥姐姐长期受到父亲虐待。后来罗朝江由于吸毒被拘留。

逆袭吧!棒球少年 选自《活着》第452期 摄影/刘关关 编辑/邹怡 在北京市丰台区一个不起眼的停车场里,有一群少年挥棒练习棒球。从孩子们挥汗如雨的热情中,你很难想到他们中的大部分有着孤儿、打工子弟或者问题少年的身份。棒球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因为他们坚信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逆袭吧!棒球少年 选自《活着》第452期 摄影/刘关关 编辑/邹怡 棒球队里有几个孩子是被教练李伟“捡”回来的孤儿,如果没有棒球队,他们也许就要在福利院呆到一定年龄,再谋出路。然而棒球给了这群孩子新的希望,从棒球队走出的孩子中,已经有人通过进入专业队伍拿到了大城市的户口。

古尔邦节中的老城时光 选自《活着》第423期 摄影/张新民 编辑/王崴 土陶艺人吐尔逊的妻女去参加亲戚的婚礼。宴席在下午才接待女宾。来迎娶新娘的新郎和他的朋友则要等到日落时分。

古尔邦节中的老城时光 选自《活着》第423期 摄影/张新民 编辑/王崴 10月1日清晨,喀什人民广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的小学生。4天后就是伊斯兰教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古尔邦节。古尔邦节又名宰牲节,在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习俗里,相当于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2014年的古尔邦节正值十一国庆期间,喀什老城满溢着节日的气氛,维吾尔族人用虔诚和热情传承着这个民族的独有魅力。

大洋彼岸的年轻人们 选自《活着》第489期 摄影/张舫锴 编辑/邹怡 80后挺好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有独有的发展,还有独有的困难。海外生活是简单的,开阔了我的视野,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更加注重自己和了解自己。理想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生活。By Raz 黄振宇。

大洋彼岸的年轻人们 选自《活着》第489期 摄影/张舫锴 编辑/邹怡 他们都生于八十年代,最终都选择了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落脚。他们身上有许多时代赋予的痕迹,比如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出国热……然而他们每一个人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他们不是广义上的“二代”,而是纠结付出的一代。

爱在北京 选自《活着》第407期 摄影/杨炸炸 编辑/邹怡 北京,一座让人百感交集、又爱又恨却又难以割舍的城市。在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里,人与人相遇并相爱被挤压成千万分之一的几率,每一刻上演着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平凡或刻骨,都显得弥足珍贵。

爱在北京 选自《活着》第407期 摄影/杨炸炸 编辑/邹怡 北京,一座让人百感交集、又爱又恨却又难以割舍的城市。在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里,人与人相遇并相爱被挤压成千万分之一的几率,每一刻上演着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平凡或刻骨,都显得弥足珍贵。

查看大图

《珍珍蜜桃》选自《活着》第457期 摄影/廖璐璐 他外表很男人,内心却是个女人。他给自己取的艺名叫珍珍蜜桃。夜晚的gay吧,是蜜桃的生活主题。

《珍珍蜜桃》选自《活着》第457期 摄影/廖璐璐 每次回老家,蜜桃都会去趟烟台,因为这里是他从老家第一次走出的城市。这里有海,有过他四年轰轰烈烈的初恋。在海边的时候,蜜桃突然从包里掏出一个白色的假发戴在头上,让我给他在海边拍照。他自顾自地表演着,偶尔会冲我一笑“你说我美吗?像不像画中仙?”

战火中的春节选自《活着》第460期 摄影/黄启鹏 一名小孩在难民营熟睡,她手中攥着的四季豆,是父母从救援团体那里领来的。这或许是他们家这段时间唯一能吃到的蔬菜。

战火中的春节选自《活着》第460期 摄影/黄启鹏 2015年2月以来,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同盟军之间武装冲突不断,大批果敢难民逃往中缅边境线的山林里安营扎寨、躲避战火。他们在难民营里度过二十多个惊慌难定的日夜,度过了枪炮频响的春节。交战的双方仍在对峙,这些夹缝中的难民,还将面对更多无法预料的未来。

早婚少女 选自《活着》第434期 摄影/肖慕漪 编辑/王崴 小彩和17岁的小明在一年前认识,那时小明刚从广州打工回来。恋爱了三个月,他们就举行了婚礼。一年过去了,生活的琐碎已经冲淡了新婚的甜蜜,他们开始觉得生活无聊,但刚出生的孩子又将他们困在这里。

早婚少女 选自《活着》第434期 摄影/肖慕漪 编辑/王崴 在云南西南边陲地区,早婚现象仍然很普遍。只在一个村寨中,就能看到数个背着孩子的少女。有些女孩儿嫁人时甚至才12岁。由于不到法定年龄,他们不能领结婚证,婚姻没有法律效力。少男少女们用青涩的“爱情”经营起家庭,更像“过家家”,却又现实地孕育着下一代生命。

一个尘肺病家庭的爱与绝望 选自《活着》第488期 摄影/沈绮颖 编辑/王崴 何全贵已是矽肺病晚期,体重从65公斤下降到44公斤。何全贵病得走不动路,米世秀就背着他走。看到他们在一起的场景,自然而然就会相信何全贵说的——是她的爱支撑着他活下去。

一个尘肺病家庭的爱与绝望 选自《活着》第488期 摄影/沈绮颖 编辑/王崴 何全贵曾在秦岭山脉的非法金矿里做过七年矿工,挖掘号称“全中国最便宜的黄金”,之后遭受了十年的尘肺病折磨。一直在背后支撑他的是妻子米世秀。夫妻俩情比金坚,却依然难以击退病魔。何全贵屡次尝试自杀,屡次被救回。尘肺病的阴影笼罩整个家庭。

事实孤儿 选自《活着》第480期 摄影/吴家翔 编辑/王崴 小滢7岁,随着爸爸离世、妈妈出走,他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不太愿意与人交流。相对生活的窘迫,事实孤儿们缺乏精神上的关怀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事实孤儿 选自《活着》第480期 摄影/吴家翔 编辑/王崴 绵绵和患有尿毒症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她的父亲被骗入传销组织,目前被证实已死亡。她还不足7岁,却有着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该有的沉默和忧郁。在中国,有许多同绵绵一样,虽不算孤儿,但实际上缺乏父母照料的孩子。官方定义中,他们被统称为“事实孤儿”。他们是散落于社会角落的边缘群体,生活艰难,亟需关爱。

如果伤痕会说话 选自《活着》第409、410期 摄影/冯海泳 编辑/邹怡 2014年1月,小涛跟着爸爸来到广东寻找离家出走的母亲,由于几番找寻未果,爸爸一度精神失常,并在酒精的作用下对小涛施以毒打,然后把他塞进了垃圾桶。据调查,中国约四成的儿童曾受到过不同形式的虐待。40%以上是被父母虐待。目前,家庭暴力仍是我国法律的灰色地带,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正在承受着不可言说之痛。

如果伤痕会说话 选自《活着》第409、410期 摄影/冯海泳 编辑/邹怡 2014年1月2日,3岁的小宝因为头部被火严重烫伤而紧急送医,烫伤他的正是父亲罗朝江。自从母亲离家出走后,小宝和哥哥姐姐长期受到父亲虐待。后来罗朝江由于吸毒被拘留。

逆袭吧!棒球少年 选自《活着》第452期 摄影/刘关关 编辑/邹怡 在北京市丰台区一个不起眼的停车场里,有一群少年挥棒练习棒球。从孩子们挥汗如雨的热情中,你很难想到他们中的大部分有着孤儿、打工子弟或者问题少年的身份。棒球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因为他们坚信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逆袭吧!棒球少年 选自《活着》第452期 摄影/刘关关 编辑/邹怡 棒球队里有几个孩子是被教练李伟“捡”回来的孤儿,如果没有棒球队,他们也许就要在福利院呆到一定年龄,再谋出路。然而棒球给了这群孩子新的希望,从棒球队走出的孩子中,已经有人通过进入专业队伍拿到了大城市的户口。

古尔邦节中的老城时光 选自《活着》第423期 摄影/张新民 编辑/王崴 土陶艺人吐尔逊的妻女去参加亲戚的婚礼。宴席在下午才接待女宾。来迎娶新娘的新郎和他的朋友则要等到日落时分。

古尔邦节中的老城时光 选自《活着》第423期 摄影/张新民 编辑/王崴 10月1日清晨,喀什人民广场上参加升旗仪式的小学生。4天后就是伊斯兰教穆斯林最盛大的节日:古尔邦节。古尔邦节又名宰牲节,在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习俗里,相当于一年中最重要的春节。2014年的古尔邦节正值十一国庆期间,喀什老城满溢着节日的气氛,维吾尔族人用虔诚和热情传承着这个民族的独有魅力。

大洋彼岸的年轻人们 选自《活着》第489期 摄影/张舫锴 编辑/邹怡 80后挺好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独有的特色,有独有的发展,还有独有的困难。海外生活是简单的,开阔了我的视野,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让我更加注重自己和了解自己。理想是能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生活。By Raz 黄振宇。

大洋彼岸的年轻人们 选自《活着》第489期 摄影/张舫锴 编辑/邹怡 他们都生于八十年代,最终都选择了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落脚。他们身上有许多时代赋予的痕迹,比如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出国热……然而他们每一个人又都是独立的、自主的,他们不是广义上的“二代”,而是纠结付出的一代。

爱在北京 选自《活着》第407期 摄影/杨炸炸 编辑/邹怡 北京,一座让人百感交集、又爱又恨却又难以割舍的城市。在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里,人与人相遇并相爱被挤压成千万分之一的几率,每一刻上演着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平凡或刻骨,都显得弥足珍贵。

爱在北京 选自《活着》第407期 摄影/杨炸炸 编辑/邹怡 北京,一座让人百感交集、又爱又恨却又难以割舍的城市。在这座拥有2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里,人与人相遇并相爱被挤压成千万分之一的几率,每一刻上演着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平凡或刻骨,都显得弥足珍贵。

《平凡·不凡——-腾讯图片影像力创新展》
腾讯新闻·影像力创新展 前言
 
 
历经上百年的演进,影像表达从艺术层面上看,已经形成公认的范式和成熟的审美体系。摄影语言本身,似乎很难有飞跃式的改变。
幸而当下有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帮我们撑开一些想象的空间。
近两年,腾讯图片借互联网平台优势,以《活着》和《中国人的一天》两个纪实摄影栏目中的专业影像为基础,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在影像创新方面做了持续的尝试,结果令人鼓舞。特别是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上,将传统的平面读图行为带入交互体验,更为摄影艺术鉴赏行为添加活力。
在本届大理国际影会上,腾讯图片将以此为主题,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像表达。期待与您一起探究,怎样保护美的灵魂,同时为其注入带有时代标签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