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运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会出现在温州火车站,用镜头记录下春运的感人瞬间。他叫黄伟,是一名环保高级工程师,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从2006年开始,他用镜头记录了十年春运。在这名42岁的“理工男”镜头下,春运到底是怎么样的?昨天,记者走近黄伟(以下简称“黄”),请他讲述“十年春运”背后的故事。
我想记录更多的春运故事
温都:你为什么会想到用镜头记录春运?
黄:我是永嘉人,1993年20岁时爱上摄影,最早喜欢拍摄风景,后来喜欢纪实摄影。拍摄春运专题是很偶然的,2006年,我看到温州本地媒体上刊发了一张春运照片,觉得人山人海非常震撼,于是我也去了现场拍摄,这一拍就停不下来。
温都:支持你十年拍下来的动力是什么?
黄:我第一年拍摄春运时,用的还是胶片相机,拍好后请教摄影评论家虞若飞先生,他指点我不仅要关注事件,更应该关注现场中的人物关系和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于是,我就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记下那些有故事的人的联系方式,根据被摄者的要求把照片洗出来邮寄给他们。今年开始就和被拍摄者互加微信,把照片发给他们。所以每张图片背后都有一个或辛酸或感人的故事,这是我坚持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万多张照片看到春运变化
温都:听说你拍摄了1万多张春运照片,最喜欢哪张?
黄:从拍摄春运专题以来,我换了4个机身、7个镜头,花在这上面的金钱和时间也算不清了,但我收获了太多感动。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春运,那年有雪灾,即使买到了票的人也都滞留在火车站,让我最感动的一组照片都是那年拍摄的。这张一对夫妻“交颈而眠”的照片,是在凌晨1点拍摄的,当时我看到这一幕就被震撼了;还有一张我取名“双飞燕”的照片,是两名男子背靠冰冷的大理石坐在包裹上,他们的妻子则分别躺在他们身上睡着了。这些照片根本不用说明,就会让人想到“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等词汇,特别让人感动。
温都:拍了十年你的心态有变化吗?
黄:当然有。刚开始我看到这些急于回家的人,排了两天两夜甚至更多时间才能买到票,就觉得自己比他们幸福。当时我是带着同情的心态去拍他们,所以角度都是从上往下拍。拍着拍着,我的视角发生了变化,改用平视的角度来拍摄,再后来我会带一点仰视的角度去拍摄。因为我觉得他们在异乡用劳动获取幸福生活,特别值得尊敬。
温都:回头翻看这些照片,能看到哪些变化?
黄:前几年拍摄排队买票的人,他们的休闲方式无非是聊天、嗑瓜子、抽烟等;后来的照片上你会发现有人在读书;这两年,你又会发现很多人在捧着手机或iPad玩微信、看电影等;翻看照片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返乡人群携带的行李越来越少了:以前回家大包小包,甚至有人带棉被的,但这几年,很多人就只带些温州的特产。同时,我们也会在对比中看到春运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在不断提升。
想办一场展览并出一本画册
温都:拍摄了十年春运,家人支持吗?
黄:我的爱人和孩子都很支持我拍摄春运专题,就算我因连续通宵拍摄春运累病住院了,爱人也没有抱怨过。
温都:拍摄十年有参加过评奖吗?对这些照片有什么安排?
黄:我从来没有把这些照片拿出去评奖,因为从开始拍摄,我就没有想用这些照片去获取名利。我曾在新浪博客上放过一些图片,一天的点击量就达5万多次,我差点以为电脑中病毒了。只要照片能感动大家,我就很欣慰了。不过拍多了我也有个想法,想举办一场图片展,让更多人看到它们,并关注照片背后的故事。同时,我还想出一本画册,将画册送给镜头中的人们,以纪念他们为这座城市作出的贡献。
照片是黄伟由2006年至2015年春运期间拍摄的照片节选。